王昌銳

在興仁縣城北街道辦,隨時隨處都可看到一位愛管“閑事”的老頭。雖然他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但是身上有一種“大愛”情懷,始終秉承“群眾之事無小事”的理想信念,關心社會發展、心系群眾疾苦,他就是興仁縣原糧站退休干部、現任城北街道辦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陳級陽。
“閑事”其實非小事
“喂喂!供電所嗎?我們社區李老太爺的燈不亮了,他們就兩老在家,麻煩你們派人來看一下……”
城北街道辦所轄區域中很大一部分是興仁縣老縣城原來的商業核心區,那里人口密集,流動性大,人員組成較為復雜,新老建筑交錯并存,入戶電網管網新舊不一。因此,關心老城區的發展,關注居民們的生產生活,調解鄰里糾紛等成了“閑事”書記陳級陽的一項長期性工作。
不論大事小事,只要聽到或碰到了,陳老就要想方設法協調解決。他是這樣做的,同時還要求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的黨員老同志們參與進來。為維護好街道的生產生活秩序,他把黨支部19名黨員組織起來,義務開展轄區內的街道清潔衛生監督、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
街道的居民雖然稱其為“閑事”書記,但是對他卻十分的尊敬。街道居民金秀華指著街后面的一棟住宅說:“你別說陳書記多管閑事,他這個人啊,不曉得給群眾挽回了好多損失,就說后面那棟原來的老房子,如果沒有他及時發現火情,里面住著的那位老人早就不在人世了。”
談起發展,陳級陽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哪天這邊能像東城區那樣快速發展就好了!”而美好的愿景總是不期而遇,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大力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城北街道所轄區域成了棚改核心區。為了確保棚戶區改造的順利實施,他帶領黨支部全體黨員,義務投入到做群眾的思想動員工作中,并且主動承擔“釘子戶”的思想攻堅工作。
自城北棚改啟動以來,黨支部的老黨員分別上門入戶通過耐心細致的做思想工作,成功消除了213戶群眾的疑慮,打開了3戶“釘子戶”的思想閘門,確保了工程的順利實施。
“大愛”化雨潤人心
陳級陽的為民情結,源自于其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他始終把學習、宣講、宣傳黨的宗旨、理論、方針、政策作為離退休干部黨支部首要的政治任務,把共產黨人為民務實之大愛默默溶化在點滴的行動之中。
據黨支部80歲高齡的老黨員王興鳳介紹,自陳級陽任城北街道辦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以來,理論學習制度堅持得非常好。陳書記每次參加州里、縣里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或宣講報告回來,他都要集中大家傳達學習。
黨支部19名離退休黨員幾乎都成了當地群眾釋疑解惑的“專家”,經常會有群眾上門要求幫助解釋黨的利民惠民政策,當地黨委政府的產業發展政策等。
陳級陽還結合實際,適時組織支部黨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黨支部就以“傳播黨的好聲音余熱播撒暖民心”為主題,通過宣講、快板、山歌等喜聞樂見的方式,在城北街道的三村四社區開展十九大精神的宣講、宣傳活動,在基層一線積極傳播黨的聲音,讓黨的精神深深植根于群眾心中。
“能量”成溪助脫貧
陳級陽通過強化理論學習,把黨支部全體黨員緊緊擰成了一股繩,用“夕陽余輝”的光和熱,助力黨的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
城北鎖寨村一組特困戶陳開富家因兒子犯法入獄,女兒遠嫁他鄉,勞動力嚴重缺乏而導致貧困。陳級陽在入村調查,全面了解情況后,積極為他們夫婦倆爭取了低保補助,并帶領黨支部成員力所能及地進行幫助,還定期對其進行政策開導,從生活上和精神上慢慢撫平他們人生旅途上的傷疤。陳開富兩老在談到陳級陽對他們關心幫助時,激動得熱淚盈眶,發自內心的感嘆:“如果沒有他們這些好心人的幫助,如果不是習近平主席和黨的好政策,我們兩老早就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
鎖寨村是城北街道三村四社區中相對貧困的村,村里有因老、殘、病、孤、獨等致貧的群眾有10余戶。為此,陳級陽及時組織召開黨支部支委會共同研究,形成黨支部開展結對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共識。為全面摸清底數,陳級陽組建了一支老年單車隊,早出晚歸的進村入戶走訪調研,并發動大家支部全體黨員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地給予扶助。
真情感動群眾,激發了大家干事創業的激情。在這位“閑事”書記的帶領下,城北街道辦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增添正能量做出了示范,得到省、州、縣相關領導的充分肯定,在2016年,該黨支部被授予了“州級示范性離退休干部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