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節市按照省委老干部局提出的“311工程”助力脫貧攻堅的安排部署,結合實際探索出“離退休支部+大黨建+主題教育+大扶貧模式”。黔西縣林泉鎮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在與林泉鎮海字村黨支郭結對中,夯實了基層黨組織基礎,打造了為民服務的優質平臺,凝聚了助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正能量。
離退休支部+村支部,夯實脫貧攻堅基層基礎
2015年以前,海子村屬于后進村,支部虛化、班子軟化、村集體經濟弱化、管理簡化、黨員隊伍沙化嚴重,村黨支部帶領能力不強,作用發揮不明顯。
常言道: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支部;班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黔西縣林泉鎮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在與海子村結對共建中,注重指導抓班子帶隊伍建設,以第十屆村“兩委”換屆為契機,配強了村“兩委”班子,加大對村黨員群眾的思想教育,加強村活動陣地建設,夯實基層基礎。
針對村班子渙散的情形,黔西縣委離退局與林泉鎮黨委政府采取離退休黨支部與村支部結對共建,按照“四有標準”,建強村黨組織,著力解決班子不強、隊伍不齊問題。重點把村思想覺悟高、年輕有為、帶富能力強的同志培養成為村后備干部,把優秀青年培養成入黨積極分子,鼓勵大學畢業生報名參加競選村“兩委”班子成員。與上屆相比,呈現出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年齡結構年輕化的特點。
離退休支部+陣地建設,打造為民服務優質平臺
為著力打造黨建扶貧示范點,夯實基層基礎,林泉鎮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積極幫助村“兩委”向鎮黨委政府爭取資金,建成集服務大廳、群眾說事室、檔案室、防災減災室、老年活動中心、多功能室、圖書借閱室、文化綜合服務室、娛樂健身室、醫療保健、計生服務指導室等一體化的村活動陣地。
同時,幫助村“兩委”出思路,成立新家庭志愿服務隊,為村民提供家電維修、農機具保養、畜牧獸醫、網絡代購等服務。利用建好的陣地建設,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中,林泉鎮離退休支部多次到海子村組織黨員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學習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經常為海子村全體黨員上黨課,切實增強了村“兩委”班子政治意識和思想自覺,凝聚了力量,增強了活力。
離退休支部+主題教育,凝聚脫貧攻堅正能量
林泉鎮離退休干部黨支部通過深入學校、村組開展宣傳教育、關愛留守兒童、評選“好婆媳”等活動,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為海子村脫貧攻堅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深入學校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和“三愛一踐行”主題教育活動,增強青少年樹立自尊、自信、自立意識。對留守兒童開展“一對一”幫扶,積極配合有關單位,對全村留守兒童進行調查摸底,成立關愛領導小組,建立留守兒童基本信息,加強與監護人聯系,深入學校或留守兒童家里了解他們學習、生活情況,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特困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積極向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及個人爭取資金進行幫扶。每年與鎮婦聯開展以弘揚傳統家庭美德、倡導文明和諧家風、承擔家庭責任為主題的“好婆媳”評選活動,為群眾樹立了榜樣,營造好家風,傳遞正能量。
離退休支部+大扶貧,助推脫貧致富奔小康
林泉鎮離退休干部黨支部與海子村黨支部共同制定了“山下田園、山上果園”發展規劃,制定村規民約,帶領村民外出學習。
在新農村建設中,深入農戶動員700余戶群眾積極響應民居改造,發動群眾支持通村(組)路建設,積極向上級各部門爭取項目資金,安裝路燈400余盞,開通廣電網絡和有線電視,在人口集中地免費安裝wifi,打造“二十四孝”“八尺巷記”“新家庭、新農村、新風尚”等文化宣傳長廊。
邀請上級老專家服務團到村開展科普教育,提供科技咨詢,利用講習所,深入田間地頭,對青年農民進行科技培訓,培訓農村科技二傳手、農業生產大戶。嚴格按照精準識別“四看法”標準,積極參與對貧困戶進行再摸排,再識別,建立規范“一戶一檔”97戶255人資料。引導1名返鄉農民工建成年產量達20噸的食用菌種植大棚50個,解決40余名群眾務工,帶動周邊10戶農戶參與種植;引導2名創業帶富能人種植瑪瑙櫻桃、黃金李和獼猴桃各300畝,解決200余人就業。為長津蔬菜農業公司投資1500余萬元和海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1000余萬元的項目落地等相關工作,指導村成立勞務合作社,該項目建成后,可提供3萬人次的務工量,按照每人每天60-100元不等計算,全村人均收入可以增加1500元以上。(陳潔 丁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