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的世界格局正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各國所面臨的發展問題也都十分嚴峻。為了適應世界多極化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我們的習總書記在2013年9月對此提出了“一帶一路”國家級頂層合作的倡議。“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旨在推動沿線各國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帶領周邊沿線國家共同發展。但是“一帶一路”戰略帶給我們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我國的語言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語言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據“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做出相應的戰略支持,即培養復合型語言人才。[1]因此本文就“一帶一路”戰略做簡要分析,并闡述語言人才在此戰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一帶一路” 語言人才 戰略資源 復合型人才 現狀及對策
“一帶一路”戰略覆蓋歐亞非三個區域,形成了一個海上、陸地的閉環,[2]將周邊的國家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語言是各國之間交流的基本工具,所以語言人才的培養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國的語言教育所面臨的形勢為,雖然純語言型人才過剩,但是其對“一帶一路”戰略中所涉及到的各國之間的貿易、法律、文化、基礎建設等合作領域并不精通,不能夠較好的服務于“一帶一路”的建設。所以外語教育工作者應該改變當前的教育模式,培養兼備專業知識和語言技能一體化的復合型語言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一帶一路”戰略的部署工作。
一、“一帶一路”戰略部署簡述
“一帶一路”是“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簡稱,該戰略是根據古代中國“絲綢之路”的商業貿易路線,提出的適應中國及周邊國家經濟利益的戰略構想,旨在打造一種利益共同體,也是“地域共同體”。[3]“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使我國積極主動地和沿線國家建立起經濟合作關系,而且實現了資源的互補和經濟利益的共贏,促進了我國及周邊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發展,各國之間的往來也變得越來越密切。但是各國的語言文化、宗教習俗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各國之間想要和諧、順利的溝通,就需要一種介質,那就是熟悉各國文化的語言人才。因此,語言人才的語言技能與文化素養關乎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成功與否,所以我國的教育部門響應“一帶一路”戰略部署的要求,積極培養優秀的復合型語言人才,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資源。
二、語言人才在“一帶一路”中的重要作用及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的建設涉及到60多個國家,而這些國家的語言又各不相同,文化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就需要國家培養語言人才來與各國進行溝通、交流。其中,語言的無障礙交流是各國之間友好合作交往的基礎,也是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相理解、經濟往來的紐帶。例如“一帶一路”的戰略目的是實現沿線國家之間的互利共贏,想要讓與我們文化具有差異的他們理解我們的誠意,無疑是要通過精通當地語言文化的語言人才,與當地百姓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才能準確表達與傳遞。[4]
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在給周邊各國帶來經濟效益,得到其廣泛支持的同時,也受到了一些發達國家的質疑,它們質疑中國企圖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領下逐漸稱霸世界。這些質疑對“一帶一路”的實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語言人才就需要在了解各國思想觀念的基礎上,與他們進行和解,使其明白中國一直是以和平友好的態度來跟他們進行貿易往來的。因此,語言人才在“一帶一路”中不僅僅是起到交流媒介的作用,更是代表著我國友好交往的相處理念。
三、我國語言人才現狀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中,我國一直都注重對語言人才的培養工作,所以單一的語言人才在我國并不缺少,一直缺少的是精通各領域的復合型語言人才。這就需要我國及時地改變策略,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復合型語言人才。
四、語言人才培養對策
(一)加強復合型語言教師團隊建設
想要加強對復合型語言人才的培養,首先應該提高語言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這不僅要提升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還需要他們關注各領域的專業信息。為加強復合型語言教師團隊的建設,可以采取多學院合作的模式,對外語學院的語言教師進行培訓,使之了解各方面的發展形勢,培養語言、專業知識兼備的復合型教師,以實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教學。
(二)制定合理的培養目標
如果一個目標的確立能夠給我們提供準確的指導方向,那就是成功的開始。在確立目標的同時,我們應該認清形勢,“一帶一路”戰略是和周邊沿線國家進行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等方面的往來的。這就要求語言人才熟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俗習慣以及歷史文化,能夠針對 “一帶一路”建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政治或者法律方面的解答,以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友好往來。
五、結語
復合型語言人才是“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戰略資源,“一帶一路”愿景與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這些優秀語言人才的支持和保障。所以,作為新時代的主人,我們要朝著復合型語言人才的方向發展,以期更好地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推動各國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王義桅.中歐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D].中國人民大學,2015.
(作者簡介:鄒菁菁,哈爾濱市第一中學校,高中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