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哲學歷來是一個晦澀難懂的詞匯,而哲學學科歷來不是人們的“寵兒”?!短K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嘔心瀝血之作,使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西方哲學發展史,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哲學世界的魅力。作為一部新型的哲學小說,其中關于人的本源和人性的本質的解讀,可以讓讀者在哲學的世界中獲益匪淺。
關鍵詞:敘述結構 哲學內涵 語言技巧
提及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大家不約而同地會想到他的代表作《蘇菲的世界》。作為一部闡述西方哲學發展史的小說,作者以多角度穿插的敘述方法,將讀者帶入到了神秘莫測卻又令人向往的哲學世界當中。小說中所呈現出來的數千年的哲學發展史,使我們如同身臨其境地經受了一次哲學的熏陶。其無論是從敘述結構還是敘述內容上,都呈現出了其獨有的藝術特色。故本文以此作為切入點,淺談《蘇菲的世界》的藝術特色。
一、多層次的敘述結構
初次誦讀到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代表作《蘇菲的世界》,使我如同走入到了廣闊無垠的麥田地當中,找不到前進的方向、也看不到終點,但卻又期盼著快速抵達終點。再次誦讀《蘇菲的世界》時,我追尋著主人公蘇菲的足跡,并極力梳理作者的敘述脈絡,這次探尋的結果使我不僅佩服于作者賈德的語言駕馭能力,更驚嘆于作者對敘述結構的巧妙設計,用“錯綜復雜”一詞來形容小說的敘述結構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
(一)主線敘述模式:
作者賈德以一封怪異的信件作為開篇,不僅導入了小說情節,將年少的主人公蘇菲介紹給讀者,同時也開啟了小說的主線敘述模式。自從少女收到這封怪異的信件開始,她的腦海中就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信件中的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看似輕松的問題,卻激起了蘇菲的探究意識,也逐漸地改變了她的生活。在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哲學課上,蘇菲也一直在思考著這兩個問題。作為一個活潑開朗卻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蘇菲憑借著自己對哲學的喜愛,在老師艾伯特的指引下,不僅系統地深入學習和探究了哲學,也對生命的本質、世界的本源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至此,蘇菲和她的家人以及哲學老師艾伯特,共同完成了小說的主線構建。
(二)副線敘述模式:
在小說《蘇菲的世界》當中,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蘇菲的哲學課老師——艾伯特。他引領主人公蘇菲走入到了哲學的世界當中,通過他的哲學課程,為讀者建立了一個哲學世界,使讀者對哲學有了一個系統而又全面的認識。艾伯特不僅為蘇菲講解了系統的哲學知識,二人也漸漸地推測出了他們或許只是艾勃特少校寫給女兒席德小說中的人物而已。至此,小說的故事脈絡逐漸清晰:小說一方面繼續講解席德閱讀小說,另一方面講解蘇菲跟隨哲學老師艾伯特學習哲學課。雙線并行,一方面呈現了精湛的敘述技巧,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深化小說的主題。
二、通俗易懂的哲學內涵
文學界給予小說《蘇菲的世界》“智慧之書”的美譽。這得益于小說向我們傳達的哲學思想。難怪初讀小說的讀者,會有懵懂晦澀的感覺,需要多次閱讀方能領悟作者創作的真諦。而整部小說所要著力表達的哲學思想,也是另辟新徑,其通過老師傳授學生來完成。
小說以少女蘇菲的一封神秘來信作為開篇,正是這封神秘的來信,打開了少女蘇菲思考哲學、思考人生之路。蘇菲以思考“你是誰?”為開始踏入哲學的世界。而她的哲學課老師艾伯特恰在此時走入了她的世界,他們從哲學的發源地雅典啟航,并且對哲學大師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觀和世界觀有了初步的認知。沿著歷史的足跡,他們學習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繪畫等。此外,蘇菲在艾伯特的指引下,不僅學習了黑格爾、康德、弗洛伊德的哲學思想,而且也學習了近現代馬克思等人的哲學思想。與哲學大師們“心靈溝通”將蘇菲的哲學思維完全打開了。
作者賈德以蘇菲學習哲學思想作為切入點,將整個西方哲學史的發展歷程呈現在讀者面前。尤其值得稱贊的是,作者每敘述一位哲學家的哲學思想,都會對哲學思想的產生背景進行詳細的敘述,使晦澀難懂的哲學不再令人望而生畏。譬如,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哲學思想的著眼點主要集中在于“個人的地位”;文藝復興時期哲學思想的著眼點則集中表現為“人文主義關懷”;以德國哲學家康德為代表的啟蒙哲學家,哲學觀點主要體現為無時無刻不要提醒人民群眾的“蒙昧”,為建立更加有序的社會而服務;黑格爾的哲學則較為簡單,其告訴了我們生命的本質。
縱觀全篇小說,其以生動有趣的語言,脈絡清晰地向讀者闡述了西方哲學的發展演變史,并且作者賈德針對每一時期的哲學觀也融入了自己的觀點和評價。
三、高超的語言技巧
《蘇菲的世界》作為一部備受世界各國青睞的巨著,其備受世人喜歡的原因,除了巧妙的敘述結構和條理清晰的哲學觀以外,更有語言文字的嫻熟運用。在通讀小說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作者在講述每一段哲學的發展史時,文字都應用得都精準無誤,而且讀后也不會讓人感覺晦澀難懂。一方面這得益于作者自身的文學修養,即文學書寫修養和哲學知識修養;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作者嫻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構思能力。在亦真亦假、虛與實之間,不僅完成了故事的講解,而且完成了哲學的講解。擁有這種高超的語言加工能力,并非易事。
四、結語
小說《蘇菲的世界》,讓我們在追尋西方哲學大家足跡的同時,使我們的腦海中也縈繞著同樣一個問題“你是誰?”,作為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其要求我們也要像小說的主人公蘇菲一樣,去關心、探索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在內心深處保留那份對生命的敬仰和敬畏之情。
參考文獻:
[1]喬斯坦·賈德.蕭寶森譯.蘇菲的世界[M].作家出版社,1999.
[2]王明鴿.跨敘述層與哲學跨層的相輔相成[J].絲綢之路,2013,(08).
(作者簡介:陳卓,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一中學,高中學歷,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