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天宇
摘要: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知識經濟一體化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生產生活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有助于人們精神文明的建設。將知識管理應用于圖書館管理進程中,是國內眾多圖書館管理工作中的重難點之一。文章以圖書館中知識管理為論點,對其概念,應用現狀以及意義、與圖書館管理融合發展措施展開論述。
關鍵詞:圖書館管理 知識管理 融合發展措施 意義分析
人類社會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知識和信息始終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乏的內容。圖書館是儲存知識與信息的有效工具之一,很多社會組織機構應用知識這一生產要素明顯提升自體的競爭實力,知識管理因此得到社會群體的廣泛重視。將知識管理模式整合至圖書館管理中,將圖書館自體教育與科研功能有效彰顯出來。基于此,本文探究知識管理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情況。
一、圖書館知識管理
從宏觀的角度分析,知識管理實質上是“知識”與“管理”兩個詞語的組合體,但是因為上述兩個概念的抽象性,將會造成現實操作中個體在認知在存在一定偏差。“知識管理”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彼得.德魯克(管理學大師),其主觀的認為知識管理是一個過程,個體通過學習活動獲得新知識與經驗,同時采用適當方式將新習得的知識與經驗闡述、分享出來,有助于充實個體知識體系,提升機構組織的發展價值[1]。
針對圖書館知識管理,國內有部分學者將其視為對人的管理,并將圖書館知識管理細化為顯現知識資源管理、隱性知識資源管理以及知識管理系統的開發三大部分。在明確知識管理相關要素的基礎上,可將知識管理劃分成以技術、組織、資源主導的圖書館知識管理三個具體方面。
二、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現狀以及意義
圖書館的基本職能是采集、梳理以及應用信息與知識。但伴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進程,信息的獲得體現出便捷性特征,個體無需前去圖書館就能實現對信息的檢索、查詢,并能下載自己所需信息。網絡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圖書館自體優勢。故此,圖書館應積極發揮自體在資源與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迎合時代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2]。主動調整以往單一化管理方法,在先進技術的引導下對文獻知識進行知識處理,協助個體在短時間內在圖書館中獲得所需知識。知識管理在圖書館管理中應用的優越性在如下幾方面有所體現:
(一)迎合了圖書館應用的需求:在經濟知識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中,受網絡化外部環境的影響,圖書館用戶的服務需要從最初的文獻資源需求,轉型為一類知識單元的服務性需求,這就需將知識管理導入到最初管理的進程中。另外,伴隨知識時代的到來,圖書館應用系統內部需求也有所改觀,此時圖書館不單純的是一類信息場地的加工與中轉站,也是知識流的匯集、統合基地,其為個體提供的服務內容與形式體現出繁雜化特征。
(二)知識管理在圖書館管理中應用的可行性:圖書館為一類形式特殊的社會組織,其發展宗旨即為滿足用戶需求。現階段,用戶對圖書館的需求體現出多樣化、個體化特征,此時很多工作人員需更深一步研究圖書館的知識組織,包括在知識結構、發展、挖掘以及管理等方面近期取得的成果。由此可見,知識管理在圖書館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3]。
三、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管理的融合發展措施
(一)思維的革新
筆者發現當下我國圖書館領域相關人員關于圖書館知識管理的認知上存在一定誤區:①知識管理即為管理圖書館藏儲的知識。②管理方式挪用企業知識管理方式。③知識管理涵蓋圖書館的各個方面。④知識管理將圖書館管理完全取代。這種思維上的誤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圖書館知識創新高度,影響其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進程。
國內圖書館數十年的發展思維是“以藏促用”,即應用藏書量去衡量圖書館的規模與發展實力,這種傳統的衡量方法在信息社會中已不適用。存貯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等因素將會對其產生顯著影響,圖書館的藏書有很大的可能轉型為一種博物館式。也就是說圖書館的這種“藏”能力在信息時代中難以充分彰顯出來,甚至會對“用”有效目標的實現造成一定阻力。那么在藏書能力缺乏情況下,將采用何種要素代替圖書館的發展實力?答案是知識。應用藏知識的多少去權衡圖書館的發展實力,就需將挖掘知識設置為圖書館后續幾年的發展重心,充分應用圖書館這一知識寶庫促進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進程,這便是在思維層面上產生的革新。圖書館將知識設為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以知識為基點建設相關決策,科學預測圖書館后續幾年的發展趨向,迎接新時期帶來的各種挑戰,在激烈的競爭中有確切定位,不斷壯大自己,彰顯優勢,佇立于不敗之地[4]。
(二)管理的改變
長時間以來,國內很多圖書館的知識管理處于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的過渡時期。在科學管理的層面上,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沒有彌補。從管理學歷程上分析,科學管理在過去的幾年中已經發展至以行為科學的人本管理、知識管理等新的管理時段。在最短的時間優化體制管理同時實施人本化管理,是實現圖書館知識管理制度化與人本化的有效辦法。
在知識經濟一體化時代中,圖書館從藏書樓開始的這一主要發展目標也需要進一步沿襲,否則將會使圖書館的性質發生改變。但是在知識時代中,“藏”將以藏知識為主要目標,圖書館是匯集大量知識的寶庫,也是各領域知識的集散處,進入知識管理的時代,其目標就是力爭把最恰當的知識在合適的時機傳送給有最大需求的個體,進而協助他們做出最佳的決策。當下,圖書館應用的多數是“圖書館分類法”,這種傳統方法已不適用于知識管理的現實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個文獻或載體內囊括了多樣化內容,傳統分類方法浪費人力資源的同時,效率也得不到根本保障。圖書館學家與信息處理技術專家共同開發了機讀目錄(MARC),其有助提升世界各國圖書館的自動化與網絡化水平。但在信息社會中,該管理模式暴露出結構繁雜、信息冗長、字段重復率高等缺陷,故需應用全新的概念與信息處理方法規劃處一類新的MARC,這是圖書館知識管理工作中管理改變的方向[5]。
(三)形式的調整
伴隨著信息存貯技術的發展進程,圖書館的“藏”已經沖破了傳統紙張的局限性,多樣富含知識的載體均會整合至圖書館館藏中。在最近幾年中,圖書館館藏形式發生很大變革,朝著多載體化、服務形式開放化、資源利用共享化等方向發展。圖書館的面貌也有所革新。新時期下,圖書館應緊抓有利發展時機,投入更大力度進行改革。“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有效扭轉了信息的傳統交流與傳輸形式,有效將全球各地域的信息資源關聯在一起,進而建構成一個無邊界的網絡,信息資源量龐大化。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圖書館在文獻采集、加工等方面建設了多種數據庫,實現了國際國內信息聯網建構與資源共享,網絡成為圖書館知識管理與資源共享等多樣化工作的優質化環境[6]。
四、結語
只有圖書館加強知識管理,構建并推行知識管理模式,才能夠大幅度的提升圖書館的管理水平,實現對知識的科學配置與有效應用。但是當下,我國圖書館知識管理依然處于摸索階段,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帶來的沖擊,其后續發展應付出更大的努力。本文筆者認為,圖書館的知識管理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為民服務,合理應用科學技術提升管理水平,對我國圖書館整體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河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潔璇.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中的數據治理[J].情報科學,2018,(01):108-112+129.
[2]黃雅麗.探討知識地圖在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中的積極作用[J].辦公室業務,2017,(05):156-157.
[3]崔曉辛.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中CALIS的作用與展望[J].科技資訊,2016,(16):155+157.
[4]李蕾.有關第二代知識管理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的具體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140-141.
[5]黃文青.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的知識管理分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01):239-240.
[6]陳淑芬.新形勢下知識管理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5,(01):222.
(作者單位: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