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鵬
摘要:建華家園作為石家莊市第一批集中入住的廉租房小區,同時,也是本市重點打造的黨建示范社區。經濟管理學院團委于2013年下半年開始組織學院志愿者參與到“牽手低保社區,奉獻青春力量”建華家園志愿服務實踐活動中,至今已有近五年的時間。近五年的志愿服務中,學院充分考慮到小區困難群眾密集,農民工子女相對較多等特點,結合學院已有的在“黎明之家”特教中心、“敬德老年之家”等志愿服務基地的工作經驗,因地制宜地開展多模塊、常態化志愿服務工作,通過不懈地探索努力,讓居民在享受到政府補貼和關愛的同時也能體會到社會公眾的關愛,做到硬件上的安居,軟件上的樂居。活動自開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也得到多家媒體的追蹤報道,達到了預期效果。“牽手低保社區,奉獻青春力量”始終是“建華家園”活動的核心思想,活動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擔當感,提升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使大學生在奉獻中增長實踐經驗,弘揚正能量,傳承中華美德,找準自我定位,不斷增強綜合素質與全方面能量。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建華家園 志愿服務
“建華家園”志愿服務活動正是石家莊鐵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與建華家園社區為大學生提供志愿服務的社會實踐平臺,學院結合已有的在“黎明之家”特教中心、“敬德老年之家”等志愿服務基地的工作經驗,因地制宜地開展多模塊、常態化志愿服務工作,通過小課堂、繪制井蓋、普及互聯網知識、文化匯演等形式開展服務工作。“牽手低保社區,奉獻青年愛心”始終是“建華家園”活動的核心思想,致力于讓大學生在奉獻中增長實踐經驗,弘揚正能量,傳承中華美德,找準自我定位,增強綜合素質與全方面能量。
一、建華家園志愿服務項目簡介
2013年下半年,石家莊鐵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更好地組織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踐行志愿者精神,學院團委組織廣大青年志愿者,以學院“螢火”青年志愿者協會為主力,在各團支部的積極參與下實施了大規模、多形式、有重點的志愿服務活動,“建華家園”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志愿服務項目。“建華家園”作為石家莊市第一批集中入住的廉租房小區,也是本市重點打造的黨建示范社區,為上百戶“低保”家庭提供了溫馨舒適的家園。近五年來,學院在建華家園小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除節假日外每天都有志愿者到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深受當地居民和小孩子們的歡迎和喜愛,在全校乃至整個社會引起了極大反響,“建華家園”項目已成為學院志愿服務活動的一張名片,成為新時代校園文化建設的風向標。
“建華家園”志愿服務項目自開展以來,先后被團中央、河北新聞網、長城網、共產黨員網、石家莊電視臺等多家知名媒體多次報道,燕趙晚報對該志愿服務活動進行了整版報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贊揚。2015年,建華家園社區居委會還贈予學院錦旗,上書“校風陶美德,愛心暖社區”,高度肯定了“建華家園”志愿服務項目,也成為不斷激勵廣大青年學子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的動力。一批批志愿者在這里成長,讓志愿服務成為習慣,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風向標,也不斷豐富著校園文化的內涵。
(一)拓寬志愿服務對象,延伸志愿服務范圍
作為廉租社區,建華家園居民組成結構復雜,年齡跨度大,上至孤寡老人下到學齡兒童,均是志愿服務的對象,這對志愿者們提出了極大挑戰。然而,通過不斷地分析研究、創新嘗試,志愿者們逐漸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針對性、層次化的志愿服務體系。了解到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放學后無人陪伴,在社區居委會的幫助下,學院特開設“四點半”小課堂,除節假日外每天由志愿者輔導孩子功課、組織趣味游戲,使孩子們放學后有了去處;而對于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以及部分殘障人士,志愿者則通過打理家務、看望慰問等形式為其提供實質幫助,努力將愛心擴散到每一個需要幫助之人,每一件力所能及之事。將建華家園志愿服務項目延伸開來,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體系也是學院始終追求的目標。
(二)豐富志愿服務內容,強化志愿服務形式
為了使活動更加充實,也為了吸引更多志愿者的加入,學院團委不斷豐富活動內容,除了常規活動之外,結合社區具體情況,先后組織了一大批優秀活動,切實將志愿服務工作落到實處。例如開展了井蓋涂鴉、“防騙知識講座”、棋牌大賽、“雷鋒崗,建華行”志愿服務、定期文藝匯演等活動,還參與了“建華家園社區義診”、“北人集團讓利售賣”和慰問社區困難戶等活動,受到了社區居民和居委會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贊譽。
在開展以“文明城市”為主題的井蓋涂鴉活動時,志愿者們在井蓋上精心繪制已經準備好的圖案,有卡通漫畫,也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宣傳標語。活動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和社區居民的加入,為社區帶來歡聲笑語的同時,也帶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變化。井蓋涂鴉活動得到了河北學聯、人民網、長城網等數十家媒體的報道。
為豐富居民生活,學院團委也組織青協、學生會等學生組織定期到建華家園舉辦文藝匯演進社區活動。志愿者與建華家園小區的居民同臺表演,為社區群眾送去了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把愛心融入一個個節目中,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三)擴充志愿服務群體,擴大活動影響范圍
參與建華家園志愿服務項目的志愿者涵蓋四個年級,涉及學院各基層團支部及學生組織,包括學生黨員、學生骨干、普通學生等等。在學院團委高度重視、總體指導的基礎上,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鋒,學生黨員積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他人。廣大志愿者們也發揮著主力軍作用,在實踐中積極思考與學習,不斷改進服務質量,提升自身思想境界。在“建華家園”這個平臺上,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工作中,提升個人能力,實現自我價值,書寫著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也在全社會形成了服務與奉獻的良好風氣。
(四)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常態化服務深入人心
實踐證明,校園文化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而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在“建華家園”服務項目中,經管學院的志愿者們每周一至五都會到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他們義務給社區孩子輔導作業、入戶陪老人聊天、清理社區小廣告、給井蓋涂鴉……難得的是除了寒暑假,一年到頭他們風雨無阻。在不斷的總結摸索中,志愿者們確立了“五個一”的常態化服務項目,即“一天一個團小組,一周一支團支部,一月一個主題活動,一季度一次雷鋒崗,半年一場文藝演出”,并延續下來,這一堅持,就是近五年時間。近五年時間里,服務對象與被服務對象換了一批又一批,而不變的卻是一顆顆奉獻的愛心以及學院與社區之間搭建起的感情橋梁。
二、建華家園項目的意義與成效
(一)依托建華家園志愿服務項目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志愿服務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建華家園志愿服務活動,增進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提升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不僅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也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傳播志愿精神、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志愿服務品牌,以志愿服務認同帶動志愿精神認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化發展。大學生通過參與志愿服務,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為有特殊困難的社會成員提供幫助,為社會公共利益提供服務,可以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豐富自身精神涵養,向成為社會有為青年邁進。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可喜的進步,呈現出積極向上、奮發昂揚的精神面貌。在校園,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蔚然成風,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的事跡隨處可見,關心集體、關心學校、關心環境的意識明顯增強。只有把青年的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有機結合,才能使志愿服務成為校園文化建設中宣傳動員青年的重要載體,推動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健康持續發展。
(二)以建華家園志愿服務項目發掘志愿服務活動育人功能
建華家園項目的長期開展,帶動了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熱情和主動性大大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九成以上的志愿者認為志愿服務活動是很有意義的事,所以愿意做。志愿服務作為一項奉獻愛心、服務他人和社會,提升自我、使人生價值得到升華的公益事業,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讓學生走向社會,參與社會生活,體驗復雜多變的社會道德情感,在與人交往中體驗情感,在克服困難中磨練意志,在解決問題中履行道德行為,使學生學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開闊眼界,學會如何開展團隊合作和獨立地思考和處理問題。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強化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學生通過志愿服務走進群眾、深入社會,開闊了視野,鍛煉了能力,豐富和延伸了高校思想教育途徑,促進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三、存在的問題及舉措
當前大學生對于志愿服務活動仍缺乏一定的理解度和認同感,部分同學仍然將志愿服務活動認為是學校或者社會工作的一種形式,并沒有將其內在意義真正理解并付諸行動。因此學院要將志愿服務精神正確定位到學生們的心中,堅持把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實踐的教育之中。要根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原則,廣泛動員學生們的參與,使志愿服務活動成為大學生自我選擇、自我實踐、自我教育的有效載體。
(一)充分發揮新媒體引導作用
學院應充分利用當今的科學技術,通過校園廣播、校園網站、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多個平臺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突出志愿服務活動的思想教育功能,發揮志愿服務活動的價值導向作用,凈化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動機。注重研發志愿服務相關的網絡文化衍生品,推動志愿精神更加深入人心。選樹大學生“志愿服務之星”、“志愿服務標兵”、“優秀志愿者”等典型,通過發揮榜樣的示范帶頭作用,營造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深化志愿服務發展動力
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多層次建立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志愿服務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宣傳志愿精神,將志愿服務的重要性定位在大學生的心中。充分利用學校的志愿文化資源,以深入人心的校訓、校史或優秀校友典型,打造學院的志愿服務名片,對于增進大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同也大有裨益。其次,擴大人才儲備,增加志愿者人數及志愿者服務質量與素質,以志愿服務品牌的向心力提升校園文化認同,能夠為大學生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支撐作用。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動全社會的志愿服務工作,能夠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立志愿服務基地,完善激勵機制
經管學院目前有建華家園、義堂小區等志愿服務基地。長期穩定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基地是大學生有計劃、有組織地參與志愿服務基地活動的重要保證,可以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常態化、長效化。通過建立基地可以進一步規范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使活動有規模、有成效、健康有序向前發展,也可實現大學生志愿者的輻射功能、示范功能和教育功能。同時,在依托志愿服務基地開展長期志愿服務的基礎上,不斷建立完善志愿服務激勵、監督、評價機制,調動學生志愿服務的積極性,跟蹤掌握志愿服務的動態,檢驗志愿服務的質量,推動志愿服務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激發和保護學生志愿服務的熱情。
四、結語
志愿服務活動看似只是舉手之勞,卻是志愿者實現自身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盡心之舉,更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未來的日子,我學院將繼續在建華家園開展一系列積極有益的活動,把“建華家園”這個項目做大做實,始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提升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使大學生在奉獻中增長實踐經驗,實現自身價值。
(作者簡介:石家莊鐵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