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旨在培養掌握扎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中國文學、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的碩士研究生。西安石油大學人文學院依托學校已經形成的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優勢,培養有一定石油背景知識,能勝任漢語國際教育和文化傳播,具有國際視野、勇于開拓的高級專業人才。通過三年的教育與實踐,本專業的學生應具有熟練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技能和良好的文化傳播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獲得研究生學歷,取得漢語教師資格證書,為從事漢語國際教育、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過程中,實踐環節對專業碩士的能力提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學校應做到服務到位、嚴格把關,確保學生高質量完成專業實踐環節,實現自我專業能力的提升。
一、多樣的實踐形式
學校主要采用課內的教學實踐、課后的留學生教學實踐和課外的教學實習相結合的方式。
學生在研究生的第一學年需在校完成公共課及專業課程的學習。在校期間采用課內的教學實踐方法,結合相關課程要求,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模擬性的教學實踐。教學實踐的方式多為說課和試講、講評等,以核心課程為主要內容,如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第二語言習得及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分析等。通過模擬教學,學生可實際運用課本知識,鞏固所學內容,同時通過訓練,可以克服登臺講課的緊張感,更加自如地完成教學過程。
研究生在讀期間,從第一學期就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本校留學生的漢語教學輔助工作中,擔任留學生的漢語教師和生活輔導員,通過“結對子”“漢語角”“感知中國”“文化體驗”等多種形式與不同國家的留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提高研究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幫助國際留學生的同時,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漢語教學能力和水平。
研究生的第二學年為正式的教學實習時間。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種課外實踐途徑:第一種是由實習老師指導,在校內的國際教育學院、其他高校的國際教育學院、漢語培訓機構進行實習;第二種是通過國家漢辦選撥的志愿者的身份赴國外合作院校進行教學實習;第三種是在學校所建立的泰國教學實習基地進行教學實習;第四種是從事寒暑假短期漢語班、文化訪問團的漢語和中國文化培訓工作。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學校應盡可能地提供各類幫助,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選擇并投入工作。
二、嚴格的實習要求
專業實踐主要通過教學實習形式完成,研究生要通過實習積累數據、素材與案例,為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撰寫及完成創造條件。因此,學院要求學生在國內及生源國各類學校及教育機構進行的專業實踐時間不得少于六個月或實習工作量必須達到240課時以上。
外出實習前,學校在學生選擇的基礎上確定實習和論文指導教師。教學實習期間,學校安排專任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同時學生本人需填寫專業實踐登記表及安全責任書,并需提交專業實踐計劃,經由導師和學院審核后,方可進入實踐環節。
外出實習后,實習單位安排指導老師具體負責教學實習,學院會定期與學生聯系,了解學生的問題,解決他們的生活與工作等各類困難。導師通過微信或網絡平臺與學生保持聯系,及時對學生進行學業及實踐指導。同時要求學生在實習期間完成至少40篇實習記錄。教學實習結束之后,由實習單位給出考評意見,學生本人則需撰寫至少3000字的專業實踐總結報告。最終完成教學實習、實踐各個環節,由學院專家評議小組討論,經考評合格后以6個學分計入課程成績。
三、豐富的實踐活動
在教學實踐方面,學生結合相關課程要求,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模擬性的教學實踐。教學實踐的方式有教學觀摩、說課、試講、評講等。每學期應組織研究生去相關合作院校及培訓機構進行教學觀摩;在課程教學中會通過說課、試講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講課水平,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由學生相互進行評講,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
在文化實踐方面,組織學生參觀各類文化景點,借助本地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了解。在陜西境內,可組織參觀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西安市周邊地區的周、秦、漢、唐的歷史文物和文化古跡。同時應多參加留學生舉辦的文化交流活動等,豐富研究生的文化體驗,為漢語及中華文化的傳播奠定基礎。
四、穩固的實習基地
學校應積極拓展和建立國內外合作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實習實踐提供更多的選擇,也便于專業領域內知識的互通與更新。國內實習基地可以著眼于留學生較多的大專院校或漢語培訓機構,學生可通過最直接的代課方式,將所學知識運用在實際教學中,在解決各院校專業漢語教師缺乏問題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國外實習基地的建立需對國外學校或教育機構進行深入考察,在確保工作及生活環境的安全與穩定的前提下,簽訂相應的合作協議后方可輸送學生赴外實習。國外的環境可以為學生提供新的思考,學生也可通過深入了解與感受當地的文化與習俗,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漢語教學。
五、顯著的實踐成效
通過教學實習與專業實踐,西安石油大學人文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論文選題100%緊密結合國際漢語教育實踐。中國研究生積極參加國內外教學實習,其中赴國外實習人數逐年增加,2015級、2016級和2017級參加國外教學實習人員比例分別為46%、48%、72%。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學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適應所處的教學環境,運用所學的教學方法傳播中國的語言、文字與傳統文化。學校應為學生積極搭建實習實踐平臺,嚴格把關學生實踐環節的質量,為培養出更加專業、更加自信的漢語傳播者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曉玲.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實踐環節實施及成效研究——基于安陽師范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25).
[2]亓海峰,邵濱.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問題與思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2).
(作者簡介:張盼,西安石油大學人文學院綜合辦教學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