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才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目前,我國更加注重對校園中新時代接班人素質的培養。所以老師的教學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這個問題中,最受人們關注的方面就是老師的個性,不論是小到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大到快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不可避免的都會因為老師的教學風格或者個人魅力而會對老師產生不同的情感。那些具有個人特色的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教育研究者的關注,并對其教學風格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1]。實踐表明,老師的教學風格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而意義深遠的影響。本文就對學校老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對我們學生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產生的深遠影響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概括。
關鍵詞:教學風格 學習習慣 學習態度
現如今,無論是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還是高中,每到新學期開始,新步入學校的家長們總是千方百計的打聽哪個班級的老師更好一些,并都想把孩子送入口碑高、教學好的班級里去。這體現出家長們對孩子學習的重視,對老師個人素質的重視。老師個人素質的背后就蘊含著老師的教學風格。老師的教學風格是通過其自身長期的實踐并加入自己一些的理念和自身特點而形成的獨特教學方法。在某些意義上,老師是影響孩子們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老師的教學風格和做事方法對孩子們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一、學生對老師教學風格的理解
在學生的眼中,一個老師的水平不僅僅體現在上課的時候傳授給我們知識,更多的是他所展現出的個人魅力以及自身的個性,如果將老師自身所擁有的特點和教學相結合,并應用于課堂和日常與學生的相處中,在我看來,這就是一位好的老師。老師的教學風格是創造性的成果,也是老師們在教學方面的藝術性成就,老師的教學風格在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道德品質上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而對于我們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我們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受益終身。因為良好的教學風格會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而不好的教學風格將會阻礙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所以我們更應該認識到老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有哪些不足,并且幫助提醒他們及時改正,使他們的風格更適合我們學生的發展。
二、學生學習情況的現狀分析
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一句話概括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課堂是我們學生學習的主要的場地,如果我們都有著好的課堂聽課習慣,將會大大的提高我們的聽課效果。但是實際上我們的課堂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學生們會出現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思考、只是一昧的接收老師傳授的刻板知識,不會舉一反三等問題。
同時為了應付而完成作業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只為了放學回家之后輕松一些,就會盲目的去完成作業,甚至借同學的作業進行抄襲,來完成名義上的作業;還有一些自己做作業的同學,做完的作業也都是稀里糊涂。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根本不會認真的做作業,寫完也不會去檢查;還有一些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必須在家長或老師的陪同下才能完成。
三、不同的教學風格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影響
現代的課堂多是智能型的課堂、幽默型的教學風格、情感型的教學風格、技巧型的教學風格。每一位老師的教學風格都有自己的特點,學生們的學習習慣也潛移默化的受到了這些教學風格的影響。
(一)幽默型的教學風格對學生的導向作用
學習環境對于學生學習來說十分重要,幽默型的教學風格有利于營造輕松歡樂、勞逸結合的學習氛圍。具有幽默型教學風格的老師,上課時往往表情豐富,語言表達幽默,且飽含哲理。使我們學生學習時心情舒暢,享受學習的過程。它能改變學生學習時間長、學習效果差的不良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情感型的教學風格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情感型的授課方式有助于我們學生勇于發言、敢于想象的優點[3]。在授課過程中,老師感情充沛,十分有激情,情緒高漲,利于激發學生感情,使師生之間達到無障礙溝通,讓學生放下防備心理。不僅如此,還能激發學生對主動學習的熱情,自主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技巧型的教學風格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老師們技巧型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最實用的,有利于學生靈活面對各種科目的學習,善于整理筆記和歸納知識點,是一種更有效、更有策略的學習習慣。這種授課中,能表現出老師對于教學任務的深刻了解,知識點的透徹領悟。這種教學風格的老師,能夠指導學生該學什么,學習的重點是什么,難點如何克服,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是最直接的一種教學方法??偟膩碚f,各種教學風格都有利有弊。但是都能對我們學生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
四、結語
在當下這個重視教育的時代中,教育的發展十分重要,優質的教育水平也變得越來越寶貴。老師的教育風格,對于學生學習來說起到導向作用。要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促使老師改善以往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的環境。面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風格來對其進行教育,老師應該多方面進行發展,不能用單一的教學風格應對所有學生。要保證老師對學生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就要保證教學風格和方式的合理發展,緊跟時代步伐進行改革和優化。
參考文獻 :
[1]藍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張國輝.論教學風格和學習風格的相互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7,(15).
[3]趙萱,席靜.學習風格與課堂教學方法偏愛的對比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作者簡介:章栩,浙江省溫州中學,高中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