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710055)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政策的不斷開放、越來越多的開發區及高新區的建立,以及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征用,許多農民也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同時,由于各種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使得征地拆遷成為某些人壓榨農民的剩余價值的另一種方式,而且許多失地農民求助通道受阻,因此導致了許多不幸事件的發生。有關數據表明,目前全國有40%的群體性事件是和征地拆遷有關,同時有超70%的在住房保障與建設部的上訪都是和征地拆遷有關[1]。這樣的數據足以證明,目前仍有很多被拆遷人的權益受到侵害的事件發生,并且沒有被有效地及時解決,只能通過上訪或者一些非常手段來引起有關部門及社會的注意。可以說,對于我國來說,這些事件的發生有礙于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中國夢的實現。
隨著國家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國家對于各種開發區項目的投入規劃,房地產開發商對于經濟利益的不斷追求,使得征地拆遷項目越來越多,從而由拆遷所引發的沖突事件和拆遷之后所帶來的社會矛盾也逐漸增多。筆者結合多年的拆遷工作管理經驗,對其中的問題進行總結研究。
1.被拆遷人缺少長效保障機制。對于農村的征地拆遷,使得很多依靠種地為生的農民離開了自己的土地,成為一個失地農民。當拆遷遇到不公正待遇時,這些失去土地的農民往往沒有話語權,自己大半生所賴以生存的地方被拆遷,失去了原有的生存方式。有時只是拿到一定的賠償款,卻沒有得到有效的生存保障,土地城鎮化之后,隨之而來的卻是存在大量的“偽城市化農民”。從目前來看,我國農村仍沿襲著以社會救助為核心,以反貧困為宗旨的制度體系。但是,這樣的制度并不能很好地解決目前農村的貧困問題,這些也是城鄉差異發展的原因之一。事實上,能給農民提供保障的就是土地與家庭[2]。而拆遷之后的農民只能依靠微薄的補償金來勉強維持自己的生活,有的是通過賠償后房屋的租金來維持生活,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土地和生活方式。社會缺少對于這些失地農民長期生活的安全保障,從而使得各種社會矛盾加劇,無法保障失地農民將來的生活。
2.公共權力無法得到有效制約。政府在拆遷工作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征地拆遷工作中的一個矛盾點。許多政府控制項目在拆遷和征用農村用地時,幾乎是政府一手制定相關賠償政策與安置標準,被拆遷人幾乎沒有話語權,使得被拆遷人與政府部門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同時,在征地拆遷過程中,為了更快地趕走拆遷戶,各地政府部門所采用的方式花樣百出,有些地方拆遷公司雖是政府組成,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社會閑散人員,并沒有多少專業素養,所以出現了很多不文明的拆遷事件,使得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影響。在征地拆遷工作中,監管真空,沒有檢查機制,財務管理漏洞多,征地拆遷管理工作不夠規范,誘發了很多貪腐事件的發生。而失地農民對于很多政策并沒有很好的知情權,使得公共權力無法得到制約,使得大量拆遷管理人員挪用補償金。
3.被征土地市場價值被低估。在被征地過程中,賠償評估存在問題引起了大量的糾紛,評估機制不合理、不客觀,房屋土地價值被低估,使得失地農民權益受到極大的危害,不法分子從中牟利,榨取土地價值。對于房屋土地價值缺少中立的評判標準,評估公司與拆遷商相互勾結,降低評估價值,從而節約成本,損害被拆遷人利益[3]。例如一些發生過的事件,國內某房地產評估機構受當地政府委托,對拆遷地進行評估分析,其不按照政府公布區位執行,強行將四級地評為六級地。因此,公平公正的拆遷評估,可以減少拆遷事故風險的發生。
面對復雜多變的征地拆遷問題,農村拆遷問題尤為突出,被拆遷人、政府、拆遷管理部門等都存在著矛盾與沖突。盡管問題很突出,但是筆者以多年的從業經驗為基礎,總結出了一些可以緩解這些問題的方法,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1.完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根據筆者之前的研究與觀察,相關的政府拆遷政策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沒有充分考慮到失地農民失去土地之后會出現的問題,只是簡單地進行賠償,并沒有充分地考慮到農民的保障制度。所以,想要解決征地拆遷中出現的問題,降低拆遷風險發生的概率,就需要不斷地深入研究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一切以民為本地去考慮相關政策的制定實施,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的利益訴求,特別是城鄉二元保障制度的進一步發展。要從根本上去解決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保護失地農民的利益,減少拆遷中所遺留的問題。
2.加強對農村征地拆遷工作的監督。透明化拆遷成為越來越多被拆遷人的訴求,使拆遷程序都暴露在陽光下進行,確保民眾能夠更清楚地知曉,保障民眾的監督權、知情權和參與權。實現更加合理的公開公正的拆遷工作,加強民眾對拆遷程序能夠有所監督,使人民的訴求得到滿足,加強民眾對于公共權力的監督,在拆遷過程中遏制權力的膨脹。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政府已經逐漸地往這個方面去發展實施,比如設定的拆遷管理者的追責制度和一把手問責制度,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對權力的制約,加強了依法查處違法拆遷的行為,使得征地拆遷政策可以更加的公正透明[4]。
3.規范房地產估價行業和嚴懲腐敗。針對目前農村拆遷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對于被拆遷戶的房屋土地評價存在很大的問題,評估不夠客觀公正,評估更多的是以拆遷方利益作為訴求,不能真實地評估被拆遷人房屋和土地的價值,拆遷過程中會出現腐敗現象,過高或者過低的評估房屋價值等。正是由于這些問題,拆遷方和被拆遷方都有權利去選擇同等資質的估價機構,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公開公正,使得雙方都能接受。如果相差過大,應該由相應的司法組織進行介入調查,這樣的行為就可以增加估價機構的中立性。減少評估所產生的糾紛,雙方的評估機構也應盡量采用公開透明的招標形式,同時對于不夠公正的組織,進行嚴懲。對于徇私舞弊、過高或者過低的評估房屋土地價值的企業應進行調查,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進行民事或者刑事調查,避免這一類的犯罪發生。
目前,農村拆遷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可以概括為三點,即被拆遷人缺少長效的保障制度,公共權力無法得到有效的遏制,被拆遷人的價值被低估等。所以,筆者結合多年拆遷工作管理經驗提出了相關的改進方法。拆遷所存在的問題,隨著政府的一步步行動也在逐漸地改善,所存在的問題也在逐步地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王智勇.重點建設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分析評估探究[J].建設監理,2010,(7):49.
[2]李莉.博弈論視角下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問題探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4,(4):6.
[3]鮑海君,周文章.征地拆遷領域司法裁判的對接與阻斷機制——基于杭州市300份判決書的統計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16,(4):3-12.
[4]楊華.農村征地拆遷中的階層沖突——以荊門市城郊農村土地糾紛為例[J].中州學刊,2013,(2):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