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鳴曉
(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滄州 061001)
近幾年來,我國社會的信息化、網絡化程度不斷加深,隨著人們對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其信息獲取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也就表示對傳統出版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互聯網+”時代中,中國出版業建設逐漸進入到改革的關鍵的時期,改變了圖書物流的傳統理念以及實踐。
隨著我國出版業的改革發展,圖書物流建設也進一步加強,比如連鎖書店經營、開設超級書店、培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發行中盤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加強集團化建設。
1.發揮行業引領作用。從21世紀以來,中國的出版業物流逐漸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大型圖書企業開始向集團化、規模化發展,如新華書店等企業。并且各個地區的圖書企業相互之間也可以實現資源組合,共同組建出版集團,這為出版業物流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就目前來看,我國在很多地區都已經逐漸建設不同規模的圖書物流中心,并且在這些圖書物流中心中,都具備相配套的自動化傳輸、分揀系統。其中就華北地區來說,規模最大的出版物發行物流集散平臺主要是以“北京出版發行物流中心”為代表,該平臺中集綜合配套服務、資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為一體,退貨、配送、存儲、進貨等環節都已經實現自動化;以陜西省為中心的西北出版物流基地,能夠輻射到中原、西南、西北等多個地區,同時具備綜合服務、網點配送、第三方物流、代儲代包、倉儲運輸、分揀分包、批發零售、展示展銷等多項功能[1]。
2.推動多元經營物流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程度不斷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電子出版物、網絡書店的出現,嚴重沖擊著實體書店的發展,導致其經營銷售規模發生急劇萎縮現象。針對這一現象,傳統出版企業為了壯大自身的實力,就必須改進和創新傳統的經營方式、經營理念以及商業模式等。大型出版企業一方面繼續經營實體書店,另一方面也開始創立網絡書店,或者是與其他網絡公司合作發展網上書店業務[2]。比如皖新傳媒集團作為安徽省最大的出版發行企業,與騰訊公司聯合創建了體驗式O2O書店;部分規模較小的出版企業也積極地與亞馬遜、京東、當當等大型網上書店合作,出版企業能夠利用網絡平臺來擴大宣傳范圍和影響力,進而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3.共享物流資源平臺。雖然目前網購發展很快,但是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忽視了消費者的體驗需求。對于消費者來說,體驗和送達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傳統物流業在提高自身信息化程度的同時,還需要充分地融合互聯網發展,真正地在物流業中實現“互聯網+”策略。
1.自動化作業程度低。目前中國的圖書出版社數量比較多,但對于大多數來說,規模都比較小,秉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模式,銷售、運輸、儲存活動都能夠獨立完成。這樣一來,整個行業的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在實際工作中,發貨、上架等勞動強度不高的作業多是采用手工作業的方式,運輸、搬運等勞動強度較高的作業多是采用機械化作業的方式,因此整個行業的自動化程度都比較低。
2.缺少整體規劃。中國出版市場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存在區域性保護問題,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法規的時候,通常都是站在地方或行業的利益出發,僅僅注重自家圖書市場的開拓,在發展中缺少整體規劃,進而導致我國出版業出現區域分割局面[3]。這樣一來,就會直接限制圖書物流配送的進一步發展,增加全國性配送服務的難度。
3.沒有形成統一的信息網絡。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發展,我國各個地區已經逐漸開始重視現代圖書物流中心建設,但從整體上來看,還沒有形成統一的信息網絡,進而導致難以有效全面普及圖書物流信息管理系統。正是由于沒有統一的物流信息交換格式,導致相互之間信息不流通,直接限制了相互之間信息共享、交換的實現。在這一狀況下,各出版企業對市場需求以及變化信息都不能及時獲取,進而交換運作電子訂貨系統和電子資料的速度都比較慢。
4.還有待建立標準化體系。中國圖書物流標準化程度比較低,并且在不同的地區,對圖書物流都提出了各自的標準要求,這樣一方面會對物流設備、物流器具等資源的兼容性產生一定的限制和制約,導致物流效率比較低,另一方面會直接導致整個行業中各方面資源的浪費,因而還需要積極地構建圖書物流體系,并確保其具備一定的標準化和規范性[4]。
雖然圖書物流的發展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是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問題主要是存在于各個運輸環節當中,如安排運輸時間、選擇運輸車輛等。如果選擇在城市擁堵高峰時間進行運輸的話,就會直接增加運輸時間,這也就會直接增加環境污染程度;如果選擇的運輸車輛排污量比較大的話,也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另外,在圖書物流中,逆向物流是其一大特點,無公害處理逆向物流中回收的電子出版物等各種出版物,也就是所謂的綠色處理,這會逐漸成為我國圖書物流建設的發展趨勢[5]。同時在建設進程中,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要根據整個行業的發展,逐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其提供法律支撐。
作為圖書行業中的暢銷書來說,主要是面向大眾群體的,銷售市場比較大,因此始終都是圖書物流商和營銷商的關注重點,并且隨著人們個性化需求的增加,一些冷銷(讀者群小)出版物的市場也逐漸打開。精準營銷指的就是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及時、精準地將出版量小的出版物送到讀者手中,精準營銷的發展必須依據物流配送系統的精準配送。因此,在發展精準營銷中,出版商不僅需要準確把握消費者的信息,同時還需要構建高校運作的配送系統和供應鏈。
我國目前圖書物流中心主要由兩個方面組成:一是各大出版商自身建立的物流中心,在相關調查統計報告中顯示,我國全國范圍內共有30多個成規模的現代化物流中心,都是直接由圖書出版集團成立的;二是專門進行圖書物流的企業,與任何一家出版集團都沒有直接聯系,這也就是所謂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隨著逐漸深入改革發展的出版業,以及社會中不斷增加的圖書物流需求,獨立物流企業的出現已經成為必然[6]。由于在每一時段中,每個客戶所需要配送的圖書數量存在一定差異,如果配送數量比較少的話,就會產生較多的物流成本。在這種情況下,一家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夠同時與多家出版客戶簽約,第三方物流企業就可以利用同一個物流配送流水線來安排多家物流運輸業務需求,這種共同配送方式更加合理,大大節約了物流成本。
在傳統概念下,我國的圖書物流需要專門的人來負責完成。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逐漸改變了這一概念,人們在自身本職工作完成之后,還希望進一步提升和實現自我價值,其中參與“最后一公里”網上書店配送業務就是一種表現形式。尤其是對于當前社會中的青年群體來說,逐漸開始嘗試參與到將出版物送到消費者手中,在這一過程中豐富自身的人生價值和人生體驗。這種物流配送作業由非物流人員完成的模式,被人們稱為眾包。眾包模式的出現,不僅為O2O服務平臺的出現提供可能,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人們的自我價值[7]。
總的來說,在“互聯網+”的時代中,中國圖書物流會逐漸向信息化、網絡化方向發展,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會逐漸融合,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圖書物流建設的發展。中國圖書物流建設會逐漸以第三方物流、眾包為主,并且為了保證其良好發展,還需要逐漸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并構建完整的配送體系。
參考文獻:
[1]郭峰.網絡環境下的科技圖書檔案數字化建設——以南陽科技館為例[J].中國科技信息,2015,(Z3):142-143.
[2]劉愛軍.基于網絡環境下圖書資料的管理與建設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19):298-299.
[3]鄧凡力.網絡環境下圖書資料的管理與建設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8):104-106.
[4]高琰.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建設探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4,(4):7-10..
[5]韓佳.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小語種圖書建設策略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4,(7):22-25.
[6]徐翠艷.網絡環境下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建設初探[J].經濟研究導刊,2013,(25):216-218.
[7]康海波,宋燕輝.淺談高職院校網絡環境下圖書資源的建設與管理[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