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
(陜西省行政學院,西安 710068)
醫院藥品物流關系到醫院的各項醫療活動能否順利進行,也關系到醫院的整體運行效率和經營成本,特別是對醫院醫療服務質量、科學合理用藥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食品工業物流管理費用比例一般占到3%~6%,而全球醫院物流管理費用高達醫療費用的30%~40%,我國這一比例更高。因此,推進醫院藥品物流發展,降低醫院藥品物流費用是降低我國醫療成本的重要途徑。然而,受傳統管理理念和思想的限制,我國醫院藥品物流發展緩慢,院內物流管理理念陳舊,院內專業醫藥物流人才比較缺乏,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醫院藥品供應保障的需要。建立現代化醫院藥品物流系統,實現藥品物流低成本、高效率運作,是降低醫院經營成本,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醫院藥品物流是維持醫院正常運轉,為醫療服務提供所需藥品的重要保證。按照藥品物流的環節可將醫院藥品物流分為藥品供應物流和院內藥品物流兩大部分,藥品供應物流主要指面向藥品供應商的藥品采購管理,院內藥品物流主要包括醫院內部藥品倉儲管理,面向院內各藥房、病區、診室、手術室等消耗部門的配送管理以及藥房藥品管理。
從整個藥品物流網絡來看,醫院是藥品物流的終端,也是最靠近患者的藥品物流結點。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醫院醫療服務將更多的“以病人為中心”,醫院除了要擁有優秀的醫療隊伍和診療技術之外,還要能夠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醫服務,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傳統醫院藥品物流是醫院主導型物流模式,藥品物流成本高,物流各個環節組織不協調,導致藥品流通效率低下且不安全。探索適合我國醫療市場現狀的醫院藥品物流新模式,以較低的物流成本保障醫院藥品供應暢通,滿足患者用藥需求并保持醫院良好運行狀態,是新形勢下醫院管理的重要問題。
醫院藥品SPD(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物流模式是將醫院的藥品供應、庫存、院內配送等實施集中管理的模式。SPD模式包括面向供應商的采購、院內藥品倉儲管理及院內藥品配送及補貨三大部分。醫院藥品SPD物流管理系統,通過搭建醫院一體化的藥品物流管理平臺,應用現代化物流手段和信息技術,可在降低醫院藥品物流成本的同時,實現藥品全程可追溯,保障用藥安全。
在SPD模式下,醫院藥品的采購信息不再通過人工查詢進行統計,而是由SPD物流管理系統根據歷史消耗制定庫存上下限,并在某藥品庫存量低于庫存下限時自動產生采購計劃,醫院采購員只需對采購計劃進行審核便可直接上傳至供應鏈管理平臺,配送企業在供應鏈管理平臺上查詢采購計劃并確認發貨。同時,將藥品條碼、發票信息等上傳至供應鏈管理平臺,醫院可通過平臺查看采購訂單的配送情況。采購藥品送達醫院后,通過RF移動終端掃描藥品條碼,核對藥品信息,系統自動分配藥品儲位,完成藥品收貨作業,而院內藥品的配送則由傳統的“藥房申領—藥庫發藥被動補給”的模式轉變為“藥庫把握藥房消耗—藥庫主動補給”的模式。
醫院藥品物流SPD模式通過搭建專業的醫院藥品物流管理平臺,將藥品流通企業的現代物流信息系統與醫院的業務管理HIS系統對接起來,實現醫院藥品流通的信息化、透明化、標準化。SPD模式是通過建立現代化醫院藥品物流管理系統,應用先進的物流技術,改造醫院藥品物流基礎設施,優化醫院藥品物流流程,從而實現降低藥品物流成本,提高醫院運營效率的目標。通過對全院藥品實施統一管理,提高藥品流通透明度,實現藥品全程可追溯,政府可全程監管藥品流通,不僅有利于保障用藥安全,也有利于遏制藥品流通行業的不正之風,杜絕藥品回扣,破除以藥養醫的頑疾。
藥房托管是指醫療機構通過契約形式,在保持藥房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將藥房委托給獲得GSP認證資質且實力雄厚、管理水平較高的醫藥公司有償經營的一種管理方式,是一種探索性醫藥分離模式。藥房托管模式下,社會藥房經營企業有償獲得藥庫和藥房的經營權和經營責任,承擔該醫療機構所有藥品的采購和配送,醫療機構保留對藥房和藥庫的所有權,并對受托社會藥房經營企業進行監督和審核。
藥房托管是新醫改向醫藥分開改革方向做出的有益探索,屬于醫改“增量改革”的一部分,公立醫院實施“藥房托管”后,能夠將其核心工作專注在醫療服務和管理上,從而提高醫院的診療和整體服務水平;藥房托管模式打破了傳統藥品銷售模式,切斷了藥品銷售與醫院處方之間的直接利益聯系,可簡化銷售流程,控制藥品購銷領域的不正之風,降低流通成本。在藥品托管模式中,受托藥品企業是往往是具有雄厚實力和較高管理水平的經營企業,能夠充分發揮其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利于降低藥價。對醫院來說,可降低醫院藥房藥庫的管理和經營成本,減少醫院庫存資金占用,解放出一部分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投入更多精力于藥事服務。
該模式的缺點是受托藥品企業是具有盈利目的的商業公司,難免有單純追求利益,而忽視藥品質量追求高額利潤的傾向,且受托藥品企業與醫院的利益鏈條仍然存在,在利益驅使下,可能形成新的藥品供銷利益體,導致藥價不降反升;還可能促成受托醫藥企業在藥品采購方面的壟斷地位,導致供貨不及時,藥品質量不達標等問題,尤其是價值小、毛利率低、用量少的藥品很容易出現斷貨現象。雖然藥房托管已成一種事實上的行業現象,目前有關藥房托管還未有明確的政策規定,一些地區還出現了醫院未經公開招標將藥房托管給其他藥企經營,而托管企業如果想獲得托管資質,需要拿出藥品收入40%以上的利潤交給醫院。這樣,一方面變相規避了國家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另一方面醫院的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可能更多。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從醫院藥房買的藥,價格不僅不會降低,還會上漲。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由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負責醫院從藥品供應商采購的藥品的驗收、入庫、儲存保管、揀選、出庫等一系列物流作業,這種模式藥品醫院信息系統與第三方藥品物流企業信息系統無縫連接,共同控制醫院藥品的種類和數量,該模式可對藥品批號、藥品的物流狀態、藥品質量等進行實時監控。在第三方物流模式下,政府只需要對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監控即可實現對整個藥品物流的監管,而一家第三方物流企業可服務于多個醫院,可減少政府需要監管的物流結點,且由于規模較大利于RFID等先進電子監管設備的推廣使用,進而提高政府監管效率,節省監管成本。
第三方物流企業相對醫院來說,具有更豐富的物流管理經驗和專業化的設施設備,且受GSP認證的控制,嚴格管理藥品生產批號,對藥品質量安全有更全面的保證。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可通過向多個醫院同時提供物流服務,形成規?;乃幤肺锪?,因此,第三方物流模式可有效提高藥品物流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降低藥品物流成本。醫院可將節省的醫療空間用于提供醫療服務,將具備藥學知識的人力資源投入到提供藥品指導上,提高醫院的整體服務水平。
該模式的缺點是由于企業的逐利本質,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第三方藥品物流企業會更熱衷于供貨批量大且經濟效益好的藥品供應上,對于獲利空間小、及時性要求高而需要量較少的藥品會比較懈怠,造成該類藥品的供應不及時。同時,就目前而言,受政策影響我國藥品第三方物流發展長期滯后,根據藥監部門規定,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藥品物流業務,必須要通過GSP認證,藥品在物流運輸過程中要做到藥品質量可控,而GSP認證的絕大多數條款與物流關聯不多,不是第三方物流企業所長,物流企業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和精力才能通過GSP認證,嚴重影響了物流企業發展藥品物流的積極性,加上藥品及藥品物流的特殊性,物流企業出于對政策風險的考慮,對于進入藥品物流行業顧慮重重。也有部分綜合性物流企業通過相應的調整和改革,適應GSP認證的要求,獲得許可進入藥品流通領域,但其在藥品管理部門仍然是以藥品經營企業注冊,且不僅是從事藥品物流業務,也擁有藥品銷售權限,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藥品物流企業。
藥品SPD模式下,藥品流通企業只參與醫院藥品物流系統的建設及藥品供應保障,不涉及藥品銷售權的獲得,不直接參與藥品經營,醫院仍然對藥品物流過程具有掌控權和監督權,能夠隨時掌握藥品的物流信息及物流各環節運作情況。而藥房托管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是將部分或全部藥品物流業務外包給藥品流通企業,由于藥品的特殊性及醫院的特殊地位,加上藥品流通企業的逐利本質,在目前我國藥品監督體制不健全,藥品行業規范尚未形成的形勢下,外包的方式醫院及政府對藥品物流過程監管力度相對較弱,在運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由于藥品質量難以保證,利潤率低的藥品斷貨缺貨,或是醫院與受托企業、物流企業基于共同利益合謀,從而損害患者的利益。SPD模式改變了傳統的醫院藥品物流運作機制,通過建立醫院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系統解決醫院藥品物流難題,而不是簡單地將藥品物流外包,是醫院藥品物流發展模式的最佳選擇。
第一,重視醫院藥品物流發展。隨著醫改的深入推進,醫院所面臨的來自政策、患者、自身的挑戰和壓力越來越大,而醫院通過銷售藥品獲利,或是通過“二次議價”“藥品回扣”等途徑獲取收益的空間將越來越小,醫院藥房已不再是醫院的盈利中心,藥房職能將從“經濟效益型”轉變為“管理服務型”,重視藥品物流發展,降低藥品物流成本,提高藥品物流效率,是醫院順利運營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第二,利用社會資源發展醫院藥品物流。從醫院藥品物流系統構建來看,醫院藥品物流管理系統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目前公立醫院普遍資金短缺,而政府補償又不能到位的背景下,醫院很難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現代化醫院藥品物流建設。醫院最核心的業務是提供醫療服務,在物流方面也并不具有專業優勢。相反,一直以來,由于藥品的特殊性,藥品流通企業長期受藥監部門GSP管理規范標準的約束,在藥品物流管理方面有比較豐富的經驗,是現代物流理念和技術的實踐者和擁有者。因此,與醫藥流通企業建立新型合作關系,不僅是醫院的訴求,也是藥品流通企業的迫切愿望,轉變醫院藥品物流發展理念。借用社會資源發展醫院藥品物流,開展全新的藥品物流運作模式,是以較少的投入獲得更專業、現代化醫院藥品物流服務的最佳選擇。
第三,建立醫院與藥品流通企業的新型合作機制。醫院和藥品流通企業是不同的利益主體,醫院關注的是能否降低藥品物流成本,提高藥品物流效率;藥品流通企業則希望通過提供延伸服務搶占藥品銷售市場,從而實現更大的利潤。從供應鏈管理理論來看,利益的合理分配是維持和鞏固雙方合作伙伴關系的基礎,也是決定雙方合作是否成功的關鍵,當缺乏必要的制約和平衡機制時,占據優勢的一方將憑借其主導地位謀取不合理的利益,比如目前的藥房托管出現的情況。而藥品流通企業和醫院也可能因為某些共同的利益形成“合謀”,產生“敗德”行為,從而損害患者的利益。因此,在醫院與藥品流通企業共建醫院藥品物流系統的過程中,需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合作機制,包括信任機制、利益分配機制等約束雙方行為。
第四,加強政府監督控制和政策扶持。我國醫院大多是公立醫院,加上“以藥養醫”普遍存在,醫院及醫院院長從本質上沒有足夠的動力和壓力去降低醫院藥品物流成本,需要政府發揮干預能力,通過監督控制和政策扶持施加足夠的壓力和動力,以促進醫院藥品物流的發展。一方面,通過政策引導促進藥品流通企業向醫院拓展藥品物流延伸服務,出臺更多的鼓勵措施和制度,激勵并規范藥品流通企業向醫院提供藥品物流延伸服務。另一方面,需要加強政府的監督管理,完善監管機制,拓寬監管渠道。在監管方式上,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網上監管平臺,通過網絡管理終端實施全天候監管,發布監管指令等,從而提高政府對藥品流通監督控制的效率和力度。此外,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過程中,可將醫院物流成本納入到醫院考核體系當中,作為公立醫院或公立醫院院長考核的指標之一,促使醫院重視藥品物流發展。
參考文獻:
[1]房信剛,呂軍,石慧敏.“藥品回扣”是中國醫改難題的癥結所在[J].管理改革評論,2015,(6A):75-77.
[2]宋道蘭.現行藥品集中采購制度的缺陷[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3.
[3]王微,王列軍.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藥品集中采購的政策建議[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09,(4):22-25.
[4]禹思安,孫虹,郭華,等.我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的現狀調查及思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5):106-109.
[5]王文輝,黃蓓麗,蘭平.服務延伸至醫院的藥品物流供應鏈構建及問題[J].衛生經濟研究,2016,(2):40-45.
[6]晁孟華,周華,康樂.國內外醫院物流系統比較[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23):162-163.
[7]溫艷.基于供應鏈的醫院物資集成化管理模式與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