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梅,張 男
(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北京101300)
2009年所提出的新醫改政策,中心旨在建立起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醫療保障體系。就醫改的供給側微觀環境而言,公立醫院則需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績效。不難理解,在打破以藥養醫利益格局,以及大力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醫改背景下,醫院只有在追求“產出/投入”滿意比值條件下,同時在實現社會效益目標的情形下,才能在今后市場化經營格局下獲得核心競爭力。由于醫院財務管理的內容較為寬泛,本文將結合醫院科室建設問題來展開主題討論。之所以聚焦醫院的科室建設,這不僅與醫改政策所要求的提高醫療服務能力相適應,也與醫院體制機制改革的自身發展要求相契合。醫院科室建設涉及到對組織資源的消耗,其中對科室建設經費的管理則成為了貫穿科室建設始終的財務管理工作。
目前,在涉及到醫院財務管理為議題的文獻中,不少作者都習慣于從財務管理技術視角來進行策略構建。但根據筆者的工作實踐體會,若是財務管理人員未能形成合規的崗位意識,那么及時在保證不違反財經紀律的情形下,那些財務管理技術仍難以同醫改要求相匹配。關于這一點,在基層醫療系統中反映得較為突出。增強醫院財務管理人員的崗位意識,主要指激發起他們的工作能動性,能夠在科室建設中主動與各科室進行對接。
聚焦于醫院科室建設的財務管理工作,其核心工作內容仍然是全面預算管理。全面預算管理追求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管理,通過強化事前管理來降低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概率,通過增強事中管理來防止超預算資金配置現象的發生,通過完善事后管理來評價預算資金配置的效益。從筆者的工作實踐中可知,事后控制環節在醫院財務管理中存在弱化和缺失的現象。若是這一現象得不到消除,那么則將形成實施上的資金錯配問題。
從動態視角下來考察醫院科室建設,其一般遵循“雁型發展”模式。而且,也需要將科室建設看作為可持續的過程。因此,這里就存在著科室建設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與目標相對應的,便是醫院財務部門需要對科室建設所需的資金實施戰略管理。可見,醫改背景下還需要發揮財務管理部門的專業優勢,為醫院管理層提供財務建議。
醫改政策最終能否實現預期目標,關鍵在于醫療系統微觀主體組織變革的績效。醫院作為這樣的微觀主體,在實施組織變革時需要將改觀組織生態作為目標任務來實施。那么,分目標下的財務管理組織生態的改觀任務也就呈現出來。在前面所提出的內在要求中,要求財務人員增強崗位意識。而這種崗位意識的增強,不僅取決于財務人員自身的職業素質修養的提升,還需要組織文化、職能權責制度的支撐。可見,這便體現為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決定。
提高醫院財務管理的績效,具體反映在了提高全面預算管理的績效中。全面預算管理所要求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需要在全員參與中得到實現。若非如此,醫院科室建設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將直接制約財務部門的管理工作開展。具體到事后控制范疇,則需要在正式制度安排下來拓展財務部門的職能范疇,這樣才能在授權基礎上對科室資金使用效益進行評價。這里的著眼點與上文所提到的著眼點存在著相同之處,那便是要求完成財務制度設計。
面對包括醫院科室建設在內的長期發展任務,科學、合理規劃和配置預算資金顯得尤為重要。隨著以藥養醫格局的逐步打破,建立起對醫院發展基金、積累基金、福利基金進行管理的專業團隊顯得格外重要。由此,這里的著眼點便在于打造出適應醫改要求的財務管理專業團隊。
從醫改的政策導向來看,其主要指向了提升醫療系統服務能力,特別是提高基層醫療單位的服務職能。這就決定了,在醫改背景下醫院組織變革的重點在于服務能力打造上,而科室建設便成為了服務能力打造的基礎。可見,這里的挑戰就可能反映在,醫院管理層或因科室建設需要而利用行政權利來影響財務管理工作。事實上,醫院財務部門通常作為任務執行部門而存在,這種組織慣性將增大醫院財務管理組織生態的改觀難度。
本文以公立醫院作為考察對象,那么這就不能脫離公立醫院特有的人際環境來進行主題討論。作為長期執行財政撥款的體制內單位,醫院人際關系影響力始終影響著各項工作的開展。如在對科室建設進行事后控制時,如何確認專項設備采購后的利用效率,以及如何評價該專項設備的性價比,這不僅考驗著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還考驗著他們能否打破人際關系影響力的束縛。在“辦公家的事,由自己承擔人際關系成本”的現狀下,事后控制則難以切實執行。
前面提到了需要建立專業團隊來為醫院發展提供戰略性的財務管理決策,諸如戰略管理會計人才便能適應這樣的要求。顯而易見,基層醫院基于現有的組織資源,是不具備戰略財務管理能力的。若是從人才培養來解決人才短板的問題,則又將面臨沉淀成本的產生。因此,這里的挑戰也需要得到重視。
隨著2009年新醫改政策的落地,通過近八年的具體實施已經逐步鎖定了醫院的改革路徑。與此同時,在深化公立醫院經營體制機制改革的共振效應下,需要從整體視域下來認識醫院財務管理的方向。這里涵蓋兩個主要內涵:(1)不能僅僅從財務管理技術層面來進行管理模式的強化和優化,而是需要從影響財務管理技術有效發揮的內因和外因中去尋找解題方案;(2)在實施醫院財務管理強化過程中,需要將權變理論納入其中,進而形成集靈活性和彈性為一體的強化模式。
目前存在著這樣的情況,即使對財務部門進行授權,但財務人員在進行科室建設預算管理中,仍然顯得縮手縮腳。筆者建議,當前首先需要從黨建工作入手為財務管理工作營造出良好的政治生態。為此,醫院管理層所在的中心組應在黨建工作中,切實落實民主集中制,從而為科室建設建立起項目立項、資金預算的約束和監督機制。在財務管理部門,則需要發揮黨員職工的示范引領作用,最終激發起財務管理人員的崗位主體性。
從職責分工來看,對科室建設中的專用資產管理屬于國資管理辦公室的職責,當然部分醫院將財務部門和國資部門合為一體。但受到職能分工封閉性的影響,以及醫院內部人際關系影響力的干擾,不少科室對專用資產存在著“重使用、輕管理”的現象。為此,醫院管理層應授權財務部門對專用資產經濟效益進行評價的職責,并以此作為財務部門年終績效考核的工作內容。另外,醫院紀檢部門將通過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來獲取部門反饋意見。
為了破解醫院財務部門的人力資源短板,借助互聯網思維模式可以向社會尋求專業支持。這里筆者建議,在醫改背景下不僅需要加強醫院財務管理人員的崗位培訓,還需要大力尋求與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的合作。與后者的合作應主要聚焦于醫院戰略管理會計方案的執行和實施監控,進而確保醫院在全面預算管理中既能滿足近期的科室建設之需,又能在醫院發展全局下考慮到未來一段時期的資金配置需要。
最后,還應通過引入市場機制以合約為基礎實現紅利的內化。作為成本控制紅利的內化是指,將科室成員對醫療耗材的節約使用轉換為可得的績效獎金形式,這樣就能極大地提升科室成員節約耗材使用的意愿。具體的措施包括,根據科室季度內可能使用的耗材量進行預算資金額定,并規定科室在預算資金額定內完成要求工作任務,且存在預算資金結余的情形下,結余預算資金可以作為科室績效獎金來給予發放。
綜上,醫改背景下醫院強化財務管理的著眼于,改觀醫院財務管理的組織生態,優化醫院財務管理的職能范疇,打造醫院財務管理的專業團隊。對策包括:從整體視域下來認識醫院財務管理的強化方向,重視黨建工作對合規執行財務管理制度的作用,優化績效考核機制并降低人際關系影響力的干擾,在互聯網思維下大力借助第三方專業組織的協助。
參考文獻:
[1]馬建芳.公立醫院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衛生經濟研究,2011,(10):41-43.
[2]陳鏡.醫院激勵機制改革創新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1,(9):280.
[3]唐艷秋.論醫院財務管理順應現代化建設的優化方法——寫在新醫改實施的新形勢之際[J].財經界,2012,(4):212.
[4]王亦冬.淺談醫院財務管理中的目標定位[J].中國電子商務,2012,(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