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強
(西安外事學院,西安 710077)
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指的是,無論是居住在該地區的任何社區居民,都擁有平等享受政府提供的體育公共資源的權利。均等化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體育公共服務標準的均等化,二是體育公共服務結果的均等化,并包含著體育公共服務由不平衡達到平衡的一系列動態過程。實際上,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均等化并非絕對平衡,而是相對平等或縮小差異。由于不同地區之間或多或少在經濟水平、體育公共服務資源等方面存在著不同,必然會導致體育公共服務在供給上出現差異。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國家經濟水平發展較高的體現,當經濟水平較高,政府財力充足,人民對體育的認知水平提升,地方才有可能在全市范圍內實現體育公共服務相對均等化,提高居民的需求水平。就目前山西省全省的經濟發展現狀來說,受經濟水平的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
體育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是社會公平的體現,是統籌協調區域經濟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必要舉措。目前,實現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必須以地方政府為主導,以農村地區為建設中心,合理分配體育公共服務資源。依據各社區居民的需求,保證數量和質量基本相等的體育公共服務資源合理分配給各個地區,使居民平等享有體育資源的權利。
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政府為社區居民提供均等的機會,二是居民享受的體育公共服務資源的質量相對平等。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并非一成不變,而是一個隨著地區經濟水平和政府財力水平的改變而變化的動態過程,即沿著較低水平—中等水平—較高水平的順序不斷演進的過程。目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的重點是廣大農村地區,人口數量大,文化知識水平較低,對我國體育事業的認知和了解與城市居民相比普遍較低,實現體育服務均等化勢在必行。政府要逐步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扶持力度,加強資金投入,通過整體發展規劃實現有計劃、有組織地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使農村居民享有平等體育公共服務權利。
體育公共服務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多角度、多層次地全面開展工作,僅僅向公民提供體育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并非構建體育公共服務系統的最終目標,而實現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則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本文將從政府資金投入、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體育健身項目開展等方面綜合分析西安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現狀,并著重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
1.西安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政府資金投入現狀。從目前西安市體育事業建設的現狀來說,政府資金投入逐年提升,其中的投資重點集中在體育競賽與體育訓練上,但是在全民健身項目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仍然較小。西安市西部地區的體育公共服務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各項工作并不成熟,體育事業專項經費也缺乏一個明確界定,群眾體育的公共性覆蓋了體育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因此二者的投入費用并沒有明確劃分。目前西安市的群眾體育資金十分有限,而投入到體育公共服務中的經費少之又少。與城市地區相比,廣大農村地區的體育公共服務事業的建設速度更加緩慢,群眾體育經費難以落到實處,這些因素對農村體育事業建設,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縮小城鄉差距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2.西安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現狀。體育基礎設施是居民提高身體素質的硬性物質條件,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健身需求的保障,也是開展體育公共服務的物質基礎。因此,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是地方政府應著重開展的工作內容。從“十二五”期間的建設情況來看,西安市城市社區健身器材、體育基本設施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全國的中等水平,農村地區已基本實現部分覆蓋,體育場所的數量在不斷增加,高校體育場館的開放程度也在不斷擴大,很好地滿足了居民的健身鍛煉需求。雖然目前西安市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體育資源配置不平衡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建設重點主要集中在主城區,農村地區無法兼顧,城鄉差距的現狀并沒有得到有效扭轉。
3.西安市社區居民體育健身項目開展現狀。在地區經濟水平以及體育事業建設力度的影響下,農村地區的體育基礎設施并不普及,缺乏相應的體育場所,因而各項球類運動普及面小,而在城市中體育設施相對完善,體育場館數量多,規模大,球類運動開展程度高。從年齡層次的角度來看,跑步或散步由于不受場地限制、技術量小、強度低等因素,深受中老年人群青睞;從鍛煉時間來看,社區居民普遍愿意選擇周末進行鍛煉,但鍛煉時間的長短則在城鄉之間體現出明顯的差異性。農村地區的居民由于忙于生計,基本不參加體育鍛煉,而城市居民在工作之余時間更加充足,每周鍛煉次數保持在3次左右。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速度不斷加快,社會矛盾也逐步浮出水面,如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缺乏與經濟建設匹配的法律法規等。同樣,西安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業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體育資源配置不足,居民對體育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受這些因素的影響,西安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仍然處在發展初期,城鄉建設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難以在短時間內達到較高水平。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工程,必須合理分配體育資源,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大政府資金支持力度,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實現均等化奠定一個堅實的保障基礎。
1.深入了解均等化的內涵,構建整體規劃。要實現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首先應深入了解和掌握均等化的內涵。均等化并非意味著一模一樣,而是一種相對狀態,逐步提升體育公共服務水平,確保不同地區的居民享有平等地享受體育資源的權利。建設均等化要避免閉門造車、一成不變,應以各地區的實際情況為依據,打造特色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整體規劃,確保因地制宜。同時,要以科學發展為指導思想,在合理分配體育資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地區的建設現狀,了解城鄉居民的實際需要,逐步加大資金投入,并分別制定短期規劃與長期規劃,明確各個階段的最終目標,以科學規劃為工作導向,穩步落實政府資金,杜絕體育資源閑置或浪費的情況發生。此外,政府要為人民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加大體育知識宣傳力度,從而提升居民的思想覺悟和認知水平,實現政府和人民一條心,合力推進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
2.加大政府經費投入,完善法律法規。政府的經費投入是實現均等化的前提,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則是實現均等化的保障。當前,政府資金投入不足是制約西安市各個地區實現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須改變目前專項經費嚴重不足的尷尬局面,調整經費投入策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經費缺乏的現象更加嚴重,必須實現重點建設和安排。同時,目前西安市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缺乏一個成熟完善的系統規劃,政策制定遠遠落后于實際建設速度,無法發揮導向作用。沒有合理的規劃和統一標準做基礎,勢必會導致實際建設成效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事關民生大計,是我國政府能否切實履行職能的體現。因此,如何制定體育公共服務相關條例政策,加強監督和管理工作,確保均等化建設落到實處是目前西安市體育公共服務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只有構建一個科學的、完善的法律體系,健全法律法規決策機制,才能使各項工作在開展進程中有法可依,從而為實現均等化提供必要保障。
3.加快城鎮建設,提升農村居民的體育意識。目前西安市市區的城市化已基本實現,但在廣大農村偏遠地區,城鎮化建設的速度十分緩慢,城鄉之間在經濟水平、生活條件以及居民文化水平等方面差距十分明顯。因此,統籌協調城鄉經濟發展速度是現階段縮小城鄉差距的關鍵步驟。以城鎮為中心,發揮帶頭作用,實現農村地區體育事業建設新突破。同時,提升農村居民的體育意識也是推動均等化的重要舉措。受傳統觀念、經濟水平的影響,農村居民對體育的認識仍然非常落后,信息的封閉使得許多居民認為體育鍛煉是不務正業、玩樂享受。另外,由于體育基礎設施的缺乏,農村居民的體育運動技能水平偏低。這種現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即使目前農村地區體育基礎設施匱乏,但體育資源閑置和浪費的情況時有發生,從而造成社會公共資源浪費。因此,培養和加強居民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明確體育運動的作用,增強對自身體育權利的了解是加快實現均等化的必要條件。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體育事業建設的關注度也在逐步提高,實現社區體育服務均等化,是西安市保障居民體育權利,縮小城鄉差距,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實現均等化要合理配置體育資源,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完善相關的法規政策,培養和加強居民享受體育權利的意識。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各方的不懈努力和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夏青,秦小平,王健.我國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路徑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2012,(2):108-111.
[2]藍國彬.實現城鄉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思考[J].體育與科學,2010,(2):63-66.
[3]俞麗萍.我國體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探析[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1):53-56.
[4]肖林鵬.我國體育公共服務系概念開發及其結構探討[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