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葉作為四川省農業產品中最亮眼的“金字招牌”,深受國內外卷煙工業企業青睞[1]。“十二五”以來,全省煙葉稅由6.2億元提升至2016年的11.28億元,年均增長30.3%。全省23個產煙縣中,上繳稅金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例最高的涼山州會東縣,占比39.35%。目前,全省所有產煙縣中,尚未有任何產業的財稅貢獻超過煙草,是貧困地區財政增收的重要支柱。
當前,四川現代煙草農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金融服務需求較大。如何從煙區實際情況出發,改革、創新煙區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有效滿足種煙農戶(煙農)、合作社的融資需求,從而更好地支持現代煙草農業發展,以此實現金融機構與現代煙草農業共同發展、合作共贏,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
從整體來看,四川省煙區金融服務狀況較好,煙區的金融機構覆蓋也較為全面。從煙區金融需求角度看,“三農”領域金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滿足,例如煙農小額貸款、合作社信用貸、煙農收購資金存取、煙葉災害救助等領域的部分信貸資金需求得到了金融機構的支持。同時,金融機構在服務煙農的商業化運作上,探索了新的路徑和新的模式。從煙區金融供給角度看,“三農”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例如煙農小額貸款、職業煙農信用貸款、煙農聯保貸款、固定設施貸款等多種方式得到了運用和開拓。僅2016年,涼山農商行對涼山煙區的煙農貸款就達到10億元,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對煙農的貸款達到1.26億元,中國農業銀行對煙農的貸款達0.53億元,總計11.79億元。
為切實提高“三農”服務質量,金融機構改革也在穩步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不斷加快,金融機構建設不斷完善。四川省農村信用社穩步推進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不斷轉換經營機制,在改善經營指標的同時,通過各種措施,切實增強煙農服務。中國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依托“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實施確權換證、資產清查等股權改革的基礎工作,根據服務煙區金融為主要目標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深入推進了縣域和“三農”服務,成效較為明顯。
當前,我省煙草農業發展中,現有的金融服務體系能夠滿足基本需求,但無法滿足現代煙草農業的轉型升級需求,仍有很多問題值得重視。
目前煙區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較少,煙區的各項發展支出主要依靠煙草行業進行補貼,發展投入來源單一。當前,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和煙草行業投入政策變化的影響,行業煙基建設投入呈遞減趨勢,煙區基礎設施建設以往依靠煙草行業“大資本、大投入”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自2013年以來,四川省煙葉基礎設施投資逐年減少,2013年全省投入建設資金11.45億元,2014年度投入5.97億元,2015年投入2.96億元,2016年降至1.34億元。預計全省范圍內,“十三五”以后將不再開展常規煙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屆時煙區資金缺口將進一步增大。
我省煙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仍顯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支付系統網點通匯率較低。部分煙區基層網點人員少,實行柜員制,無復核人員,不具備支付系統業務操作條件。還有部分網點認為大額支付匯劃風險大,不愿意開展這類業務。銀行卡業務發展較落后,刷卡消費量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比例較少。除鄉所在地的自然村外,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營業網點均未設置到村(社)對自然村覆蓋面低,導致一些偏遠地區煙農結算困難,POS機、ATM機在農村占有率不到20%。二是征信體系法律制度框架尚待完善。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和信用服務機構的監管法規、征信發展不成熟,信用評級參評企業少,信用評級結果運用范圍狹窄,有公信力的征信機構發展緩慢,創新型的征信尚未得到開發和應用,同時部門協調合作亟待加強,統一的地方社會征信平臺尚未形成,信息難以充分共享。
農村產權融資貸款產品仍較單一。2017年全省烤煙戶均種植面積15.41畝,規模化種植程度相對不高,制約著煙葉生產規模效益。調查發現,現有土地流轉租金一般為300元/畝,以實物地租或現金地租方式,家庭農場、職業煙農擴大生產規模,需要2萬-5萬土地流轉資金作為支持保障[5]。然而我省煙區多分布在欠發達地區,煙農無力支付土地流轉資金。土地流轉的非規范性和契約關系不穩定性,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種煙大戶的積極性,成為煙區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轉型的“硬約束”。
煙農、煙區合作社融資較為困難。合作社發展上,全省烤煙產區共有注冊登記96個合作社,入社煙農超過7萬戶,但煙農合作社面臨“缺乏啟動資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力”、“缺乏能人”等發展困境,普遍良性經營困難。由于合作社缺乏相應的抵押物以及償還能力,銀行放貸的積極性不高[6]。煙農生產中,購置煙用機械,每畝需投入4000元左右,購買種子、農藥、化肥等種煙物資,每畝需約260元。且其自籌資金能力弱,加之商業銀行貸款門檻高,抵押物要求較為嚴格,且貸款額度較小,期限較短,很難滿足煙農購置現代化機械設備、擴大再生產的發展需求。
近年來,全省煙農增收工作取得快速發展,尤其是非煙收入較快增長,每年的總量超過7億元。但總體來看,煙農增收的渠道還較窄,基本煙田、育苗工場、烘烤工場、煙用農機等設施資源的多元利用率還不高,多元經營產品銷售渠道還不通暢,多元經營產品生產技術還不過硬。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此為著力點,將煙農增收項目納入企業社會責任整體規劃中,從政策扶持、信貸支持、營銷渠道上幫扶,有效增強合作社自主經營能力,幫助引進新的龍頭企業,提升合作社生產農產品銷售渠道,解決煙農多元經營產品銷售難問題,確保煙農持續穩定增收。
煙區政府積極履行職責,探索搭建財政補償機制,有效豐富融資模式,引進新型金融機構,切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調研基礎上,制定煙區金融發展規劃,推進機構體制改革,有效優化煙區金融服務體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創新多維度融資模式。為應對煙區發展困難,煙區政府可探索建立支持煙區發展的財政補償機制或設立專項獎金,對積極為煙區發展提供信貸資金支持的金融機構給予稅費減免和資金獎勵,以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對煙區貸款投放的積極性;為緩解煙區發展融資渠道單一問題,煙區政府需逐步加大政財政投入力度,并引導民間資本、企業資金參與建設,動員煙區群眾出力集資,力求建立多元化投資體系,支持收益較好、能夠市場化運作的煙區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在煙區現有金融機構的基礎上,積極引入民營銀行、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業服務機構,為煙區發展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并形成多種性質并存、競爭有序的煙區金融體系;銀行業監管部門按照“三個不低于”發展要求,從涉農貸款增量、增速和占比三個維度,進一步加強貸款投向考核與管理,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煙區發展。
加快金融業務創新,優化金融服務品質。銀行業金融機構可借鑒參考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試點經營,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組織架構改革,努力探索服務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新模式;銀行業金融機構需深入煙區,實地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使金融業先進理念、管理方法與煙區的實際相結合,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煙區金融發展規劃,使業務發展更加有的放矢,力求不斷縮小供給金融服務與煙區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
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接煙區建設、發展的多種需求,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投入、煙農及合作社融資需求、建立健全保險體系等方面積極探索金融產品創新,有效支持煙區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上,全方位對接項目需求,將煙區土地流轉、煙區水利、機耕路建設、排灌設施和重大水源性工程作為突破口,積極創新多種擔保形式的涉農信貸產品,完善涉農信貸風險分散機制,探索開展收費權、特許經營權等擔保創新類貸款業務,大型農田水利設備、大型農機具等融資租賃業務。加快落實《四川省農村承包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實施方案》,創新“兩權”抵押貸款相關信貸產品,改進貸款流程、風險控制等重點環節,盤活農村產權。
煙農、合作社發展需求上,著力解決煙農、合作社擔保難問題,當前農村信用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的現實,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利用煙草行業“誠信煙農”的評價體系,圍繞合同簽訂額度、煙葉種植數量、煙葉種植質量等要素對煙民、合作社進行信用評級,在此基礎上探索整村授信、全社授信,推廣聯戶聯保、一戶多保、親情擔保、土地流轉抵押擔保和信用貸款等多種方式,可參照煙農此前的信用度,貸款額度適當上調,貸款利率上適當優惠,還款期限建議設定在每年六、七月的煙葉收購季節,根據煙農還款協議,通過煙葉銷售款項,將煙農售煙款用于償還貸款。2008年以來,四川煙草行業就建立了煙葉風險保障體系,通過購買商業保險和設立風險救助基金,為煙農遭受“五災四害”提供損失賠付,可有效控制貸款風險。針對煙農合作社固定資產較少、擔保不足的情況,積極探索設備抵押、“煙草公司+農戶+合作社”或應收賬款抵押等擔保方式。銀行業金融機構還可以積極探索符合煙農需求的服務產品,推出煙農小額消費貸款、煙農增產創業貸款、小額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等信貸產品,推動個人理財業務、信用卡和貸款卡等中間業務發展,切實豐富煙區的金融服務產品。
銀行業金融機構以打造“煙農滿意銀行”為目標,大力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模式、推動互聯網+建設、普及金融知識等工作,不斷提高服務實力,為廣大客戶提供越來越好的金融服務體驗。
優化服務流程。堅持“辦貸”零費用,減免開戶費用、賬戶管理費、銀行卡年費和轉賬匯款手續費等中間業務收費項目,降低整體收費水平。要減化流程,針對職業煙農資金需求“短、頻、急”特點,在信貸流程優化上,將原來客戶“多次往返”簡化到“最多跑一次”即可辦理全部手續,堅決把好事辦好、做實,打造為農服務“零跑腿”的“銀行服務樣板”。
創新服務模式。在煙區人流、物流、資金流比較集中的鄉鎮、社區、行政村,增設自助發卡、自助開戶、自助辦理存貸款和理財等業務的智慧銀行。在地理環境較差、經濟條件落后、人口流量較小的鄉鎮,可以在當地的村委會、較大型商鋪中設立便民服務點,安裝網銀服務終端、POS機、繳費終端機、ATM機等自助設備,并對村干部和商鋪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最大程度上為煙區民眾提供便利。
普及金融知識。通過開展“銀行業金融服務教育”、“送金融知識下鄉”和“人民幣反假幣宣傳”等公益活動,舉行金融專題知識講座,進行現場宣傳,有效提升煙區金融知識普及度。
提升人員素質。設立惠農服務站點,把信貸人員培養成熱愛農村、熟悉“三農”、既懂金融知識又懂煙葉生產的信貸專業人才,加強與當地煙葉部門的對接,改變只管放貸、收貸的傳統做法,加大對煙農生產技術的培訓,將信貸服務與技術推廣有機結合,打造富有“三農”特色的信貸服務文化。通過在當地電視臺播放金融知識專題宣傳片、印發宣傳單、開展征信知識宣傳活動等活動,切實提升煙農信用意識,使其了解擔保的意義、征信的重要性,切實增強煙區社會整體信用意識。
(四川省煙草專賣局,四川成都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