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專業是以培養銀行、證券、保險、投資等領域專用人才為教學目的的。其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技術性。在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金融機構的業務在不斷創新,金融業務操作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數學、計算機技術和工程技術在金融業務發展中的應用越來越多,金融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設置也越來越趨向于技術化、工程化、實證化及微觀化。這些特點決定了金融學未來的教學和科研趨勢不能僅僅局限于各種經濟理論和模型,而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的提升和學生利用模型和理論對具體問題的分析能力的培養。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處于骨干地位,《商業銀行經營學》是金融學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是教育部確定的21 世紀高等學校金融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學生系統掌握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管理的基礎理論,深刻理解我國銀行業的經營現狀和發展前景。課程內容具有綜合性、實用性、時效性、操作性等特點。本文結合課程特點,從授課內容的調整更新,案例教學方法、翻轉教學方法、虛擬模擬實驗室建設等方面,探討提高商業銀行經營學教學效果的途徑,旨在推進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商業銀行經營學要求學生了解商業銀行的性質和職能,系統掌握現代商業銀行的各項基本業務和多樣化的金融服務,認識商業銀行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現有的教材內容主要可以劃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為商業銀行概述,講述商業銀行的性質,職能,組織結構和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類型。第二部分是本課程的主體部分,它從資金來源、資金運用和表外業務三個角度全面介紹商業銀行業務的種類及經營管理。第三部分為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及業績評價。這些內容與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中央銀行實務、證券投資學、銀行會計、國際結算等課程內容都有重疊和交叉。例如商業銀行產生與發展、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負債業務、表外業務、利率與利息、商業銀行經營原則、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這些內容在貨幣銀行學中一般用一章內容來介紹;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在國際金融學和國際結算課程中也涵蓋在里面;商業銀行表外業務中的結算業務是銀行會計的內容之一;證券投資業務與證券投資學有交叉;中央銀行實務也有現金管理與資本管理等內容。因而,在課堂授課時要做好和學生的互動,通過提問、課外作業等方式了解學生對交叉知識點的掌握狀況,找出難點、重點和精華內容,從有利于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角度在課堂講授,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有限課堂學時。
金融具有多變性。金融政策、金融法規的變化決定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時常處在變化之中。《商業銀行經營學》是一門注重實用的課程,這門課程必須密切追蹤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實踐的動態變化,體現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最新的實踐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任何教材都避免不了其內容的滯后性。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及時掌握商業銀行領域的最新動態,快速更新教學內容,將符合現狀發展要求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比如,美國次貸危機后,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修訂了原來的監管規則,出臺了《巴塞爾協議Ⅲ》,補充了所謂“三大支柱”的監管要求,確立了銀行業資本和流動性監管的新標準,將商業銀行資本分成了核心一級資本、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并且確定了相應的資本充足率要求,還提出了流動性覆蓋比率和凈穩定融資比率兩個流動性指標。在此背景下,中國銀監會進行了及時跟進,如2012 年以來發布了新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及相關文件,2014 年發布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這些指標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因此在講授商業銀行的資本管理時,應體現商業銀行資本要求的最新成果;再如,我國于2015年11月基本完成了利率市場化的改革,2015年5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存款保險制度,2018年4月,我國宣布金融業對外完全開放,這些舉措無疑使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需要結合這些經營環境的變化來分析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在教學中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對相關研究文獻搜索,并在課外完成作業,避免所學知識與現實脫節的問題發生。
案例教學非常適合《商業銀行經營學》的教學,近年來使用較多,效果非常明顯。案例教學首先要選擇和所講內容高度關聯的案例。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目的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能力和層次,充分考慮到所講的理論知識與案例內容之間的關聯度。關聯度高的案例才能發揮用案例理解理論的作用,讓學生掌握用理論解釋現實問題,通過現實問題分析再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其次要選擇有啟發性的案例。選擇最經典最新內容的案例,最好是首創性的案例,能夠反映當前商業銀行管理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這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目的。比如:資產負債管理理論這章內容涉及商業銀行總體業務的宏觀管理,建議選取《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條例》作為案例來講解。對其中的缺口管理方法就應該以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中利率頻繁波動的現象做為計算基礎;借款業務以近年來各家銀行發行混合債券為案例為宜。資本業務以《巴塞爾協議》為案例分別解釋核心資本與附屬資本,并進行計算資本充足率的練習;風險管理這一章最好用世界幾大金融欺詐案為案例,如建設銀行漢代玉衣騙貸案等;績效管理的內容可以用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年度報表來分析。
虛擬仿真實驗是借助虛擬仿真技術,將以往實體實驗室中難以展現的一些學科前沿技術以及因受場地、資源限制較難開設的實驗虛擬化而進行的實驗教學。如前所述,《商業銀行經營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必須通過實際操作才能讓學生掌握所學內容。以前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進行實地實習,但是,隨著我國商業銀行企業化經營改革的完成,大多銀行基本不予配合,實習基地的聯系非常困難。鑒于此,應該采取成本相對低廉效果比較明顯的虛擬仿真銀行實驗教學。對學生來說,虛擬仿真實驗室的操作環境和實驗對象雖然是虛擬的,但都很逼真。《商業銀行經營學》教學內容中,存款業務、貸款業務、證券投資業務、中間業務最適合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這些業務的操作流程多,參與人數多,環節復雜。如存款從開戶——支取——再存、銷戶,貸款從申請——審查——批準——發放——收回,證券投資從投資分析——買入——持有——賣出,中間業務從受托——審查——辦理——回收。要讓學生具體形象地掌握這些知識,最佳方式就是模擬仿真辦理業務,讓學生獲得視覺、聽覺、觸覺、運動感覺等多種感知,從而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虛擬環境給學生的各種感覺與所模擬的存取貸還、買進賣出、轉賬結算等業務非常相像,一切感覺都非常逼真,如同在真實的銀行一樣。
翻轉教學法是讓學生提前進行自主學習,通過預先看任課教師上傳在校園網絡上的課程視頻,將不懂的問題做出記錄,然后在課堂上和同學老師進行交流討論。教師主要的任務不是傳授知識,而是解決學生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積極與學生開展交流和互動,在交流和互動中解決問題。比如,在《商業銀行經營學》教學內容中,“商業銀行概述”這一章比較適合翻轉教學法。本章主要介紹商業銀行功能性質、機構設置模式、經營原則等,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對商業銀行經營做全面概括性的了解。學生有前期知識的鋪墊,自學難度不會太大,但通過視頻自學卻不能完全理解,能給教師和學生留下討論交流的空間。用翻轉教學法還可解決這部分內容較多與課堂講解時間有限的矛盾;再者,“存款經營策略”和“貸款經營策略”也是適合翻轉教學法的內容。存貸款是目前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這些內容都是以先修課程《市場營銷學》為基礎的,也有自學基礎,且營銷策略不會有固定答案和固定模式,學生發散空間大,課堂討論會比較激烈。
(西北民族大學,甘肅蘭州730030)
本文是西北民族大學教改項目資助成果,項目號2017XJJG-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