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企業兼并收購層出不窮,企業規模不斷壯大,企業間的竟爭也愈演愈烈,這些都迫使企業不斷尋求新的財務組織模式,以此來解決傳統大型集團企業財務職能建設中的重復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弊端。財務變革成為了企業尋求財務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各大公司紛紛選擇了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作為其財務變革的實施途徑。嚴格地說,財務共享服務是通過將易于標準化的財務業務進行流程再造與標準化,并由共享服務中心統一對其進行處理,達到降低成本、提升客戶滿意度、改進服務質量、提升業務處理效率目的的作業管理模式。[1]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福特公司率先采用了財務共享服務的概念,在歐洲成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這標志著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誕生。20世紀90年代初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處于初步運用階段,公司采用共享服務理念主要是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實現低成本的管理,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也只是單純的將單一、重復的業務集中統一辦理。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21世紀初,隨著共享服務被廣泛應用于眾多財富500強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發展也進入了逐漸成熟階段。企業開始注意到共享服務的價值不僅僅局限于節約成本,更可以實現服務質量的提高和流程的優化管理。在這個階段,惠普、IBM等大型跨國公司均加入了共享服務的潮流。21世紀以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終于迎來了成熟和持續發展的階段。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功能已經不光體現在會計處理,而開始向決策支持轉變。目前全球70%以上的財富500強企業正在應用財務共享服務,90%的跨國公司正在實施共享服務。同時,據美國企業所反饋的數據顯示:實施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企業均降低成本50%。
我國引進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時間相對較短。安永調查報告顯示:2010-2015年,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我國的建設實現了快速增長,較為成功的案例有:海爾、華為、中興通訊、中石油等。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有效的將企業的會計核算業務與財務管理業務實現了分離,財務體系由此被分為集團共享財務、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三大部分:共享財務負責財務會計與交易處理、業務財務則更加貼近業務實際,研究適合業務的財務核算方法與管控方式,對業務提供更深的支持與服務、戰略財務則將在集團統籌和管控上起到決算支撐作用。三方面的聯動,財務的價值創造力得到不斷增強。財務工作由傳統的為管理層實現財務管控服務轉向主動的滿足客戶需求,這就使財務工作為股東創造價值成為了可能。
財務體系的變革,必然要求財務人員重新定位,及時調整自身角色。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為業務財務、戰略財務體系的建立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由于基礎核算業務被共享中心所替代,先前的人員編制得以釋放,部分財務人員從大量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從被動的服務者轉變成主動的參與者,從賬房先生轉變為軍師參謀,借助更為及時、準確和完整的財務信息為業務發展和決策提供更及時有力的支持,使財務的職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2]另外,財務人員要從一個監管者的角色往服務的角色轉換,服務各個產業的發展,以此打通原來財務制度下的約束。
財務系統的轉變體現在系統設計思路以及財務數據的業務化。系統設計思路的轉變體現在設計財務系統時對用戶的更多考慮。如費用報銷系統中充分考慮了員工填寫報賬單的便捷性,并充分借助系統間數據同步降低員工數據信息的輸入量;允許業務單元在習慣的EXCEL模板中填制數據并導入系統;允許一張回款單按不同業務部門多次確認,以便考核業務部門的回款績效。財務數據的業務化體現在借助系統平臺,將財務和業務緊密連接在一起,將財務數據延伸到業務最前端。如差旅費報銷,從創建機票訂單、住宿訂單開始,到關聯機票訂票和住宿訂單自動生成差費報銷單中的差旅行程;收款單由業務人員從共享平臺銀行收款臺賬中確認后自動生成。
報賬單審批形式的變化離不開信息系統的支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后,主要依靠影像系統及條碼管理的方式實現單據的傳遞和共享,各級領導及填報人可以利用手機客戶端進行審批和填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財務中心則通過單據影像系統進行單據的審批,從此告別了紙制單據層層傳遞和審批,排隊等待領導審簽的歷史,大大提升了單據傳遞的速度和處理效率。同時使跨地區和區域進行財務單據的集中處理成為了可能,大大減少了分子公司的隱性財務人員成本,也便于實施財務數據的集中管控。
財務共享系統要求將所有原始發票和附件進行掃描,以傳遞到共享影像系統,因此會計檔案將以數字化影像歸檔替代原來大小不一的原始發票裝訂和歸檔。這就要求報銷人改變原來疊加粘貼發票的方式,而將所有發票平貼于A4紙粘單上,以利于掃描影像。粘貼標準的統一將有利于會計檔案的裝訂,減少了人工裝訂成本。數字化影像也減少了人為篡改歷史單據的可能性,更加維護了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標準化、流程化作業需要信息系統的傳遞與支撐。不同性質的企業應結合原有財務軟件和自身實際業務的特點,充分利用共享服務模式的影像系統,建立符合自己業務需要的財務信息化集成平臺。
由于財務體系的變化,導致人力資源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借助標準化、流程化作業,企業只需要較少的財務人員完成日常的會計記錄和核算工作,卻需要更多戰略眼光和擁有綜合知識的財務人員,這將使現有財務人員壓力成倍增加,容易造成財務人才的流動。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將財務人員的職能劃分為決策支持、管理控制、普通作業型人員三類,三類財務人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管理要求各有側重,普通作業型人員進行集中化辦公,工作雖然標準化、簡單化卻隨著將來海外分子公司業務的逐步集中處理,對語言能力也會存在要求,能力優秀、薪酬不高的人才聘請將比較困難。目前企業大都數財務人屬于傳統的普通作業人員,普通作業型人員要想成長為管理控制、決算支持類“專家型”人才,不僅需要對業務到財務的整體流程改進有深刻認識,而且應當不斷培養拓展性思維,充分融入到業務部門中并利用共享平臺的大數據,進行更深層次的財務分析,才能為業務發展和決算支持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另外,隨著財務共享模式的運行,部分傳統型資金管理人員升級為投融資管理人員,部分稅務核算會計升級為稅收籌劃管理專家,甚至需履行更高層次的戰略司庫職能,以實現戰略性資金資源的配置,這些都要求其不斷充實并運用外匯風險、金融知識,精通各國稅收政策。
統一規范的業務操作流程是實現財務共享服務的先決條件,而集團企業同屬同一行業也給業務流程的統一化帶來便利。集團企業可以先從日常費用業務開始,在已有信息平臺上首先統一審核標準,固化開票收款、收貨付款類業務操作和財務審核流程。但當一個新的子公司納入到共享財務中心時,其特有的管控要求,可能需要信息系統的快速支持,同時也需要現有財務審核人員的快速應對。另外當一項新的準則頒布時,原有系統將無法處理,需要重新討論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案,如何在業務源頭識別新業務并參與其中建立新流程,向現有財務人員提出了新挑戰。[3]
成本節約并不是公司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唯一目的,“標準化、加強管控”才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的核心動機和價值體現。公司建設財務共享中心不僅以共享和服務為目的,更是要借助財務共享平臺,把流程規范與提高管控能力作為提高會計核算與服務質量的首要條件予以考慮。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會計的核算與服務質量: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離不開信息系統的支持。在將分子公司業務逐步納入財務中心前,應進行充分的信息系統流程測試,并結合公司自身目標和戰略,確定信息系統建設目標,有效避免各信息系統間數據沖突、冗余和缺失的風險,同時可以借助共享服務平臺,建立系統優化反饋平臺,使工程師能與業務人員和關鍵用戶實現及時的互動,及時處理測試過程中反饋的系統問題。
根據業務性質進行會計交易處理分類,對共享中心財務人員進行更細的工作任務劃分,真正做到專人做專事,從而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內部用戶的滿意度;根據市場和供應商、客戶的需求,利用商業智能技術,實現企業與供應商、客戶的交接界面,將財務數據延伸到經濟活動的最前端,可以通過設計外部用戶自助門戶的方式實現買賣雙方更有效的溝通,以向外部用戶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提高外部客戶和供應商的滿意度。
基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審核人員的綜合素質各不一樣,有來自高校的當屆畢業生也有從下面分子公司調入的老會計,各人對業務審核標準的理解不盡相同,為確保審核標準的規范統一,可以在月終結算期間定期開展財務共享中心內部的業務審核標準討論,定期組織基礎財務知識考試并與績效掛鉤,以加深財務審核人員對新制度新業務新標準的理解,達到核算原則的一致性。
考慮到集團內原分子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要求,業務規模的大小,甚至人員素質都有些差異,為確保財務中心承攬各分子公司業務、重置分子公司財務人員后,對會計政策、會計科目、核算流程、信息系統、數據標準真正實現五個統一,建議成立會計運維管理組,對日常業務、新業務以及系統整合情況進行跟蹤把控,定期抽查核算的準確性,以保證會計核算質量,防范財務風險和系統風險,使得財務數據準確無誤。
要提高財務共享中心的會計核算和監督質量,必須注重人才培養,可以采用招聘外部人員與內部選拔相結合的模式實現財務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財務中心應該成為一個通過不同專業人員搭配組合實現復合化的高精尖人才資源池,對于普通作業型財務人員,應加強外語知識的培訓,以節省外部招聘的人力成本;對管理控制、決算支持類“專家型”人才,應從金融、法律、統計、工程等多種學科進行綜合培訓和考試選拔,但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對于此類稀缺人才(復合型人才),可以考慮從外部招聘,且不限于會計、審計、財務管理專業,應擴展到金融、計算機、國際貿易等專業,以實現財務共享中心內部的專業化和中心整體的復合型、多元化人才儲備。
隨著財務中心業務規模的擴展,業務也日趨復雜,同時基于會計政策的不斷更新,需要在財務共享中心運維組內部增設關鍵技術崗,此崗人員應對新的會計政策和新業務作出迅速反應,組織研究適合業務需求并符合會計政策的會計處理方法和標準流程,同時應對業務財務提出的各種會計技術提供咨詢,并和股東方及外部審計人員及時溝通重大會計事項的處理決定并取得一致意見。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借助大數據的信息化平臺,結合快速發展的網絡技術,是當今時代的產物,其有效的提高了財務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節省了財務人工成本,使財務的管控能力和價值創造力不斷增強。通過共享財務也將從精細化管理走向價值創造,通過內部流程的標準化和程序化,財務中心可承接其他公司的財務業務,通過端口接入,實現更大的價值。
(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