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濤
(黑龍江國大律師事務所,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知識產權公益訴訟所保護的客體屬于公共領域,是一種國家或者社會利益。首先,知識產權公益訴訟是從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這一原則出發的,以保護集體利益為目的,是通過訴訟的手段維護社會的知識產權。其次,無論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是否在當下已經造成損失,亦或是即將形成潛在損失,知識產權公益訴訟都可對其予以保護。
知識產權公益訴訟中,無論有無利害關系的一方都可成為原告。事實上,原告的社會身份差異巨大,如個人、企業聯盟、地方知識產權執法部門、一些科技管理機關以及其他組織等。除此之外,我國還有一些非政府組織(NGO,如某某基金會等),也為維護公共知識產權利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從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與進步。
1.缺乏相關立法支持。相比較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知識產權公益訴訟起步時間較晚,1996年的“邱建東案”為我國知識產權公益訴訟第一案。在隨后的社會發展和司法發展進程中,雖然可參考的知識產權公益訴訟案件不斷出現,但從實際審理的過程中看,無論是實體法還是程序法對知識產權公益訴訟的相關規定仍處于空白狀態。因此,司法界亟待一套完整的訴訟體系來適應現實中對社會知識產權保護的公眾需求。
2.缺乏司法制度上的構建。首先,在現行的三大訴訟法中對知識產權公益訴訟中原告的資格沒有明確。公益訴訟中原告與案件不存在直接利害關系,而法院通常以原告都要求是否存在利益關系當事人而作為立案的依據。所以造成很多情況下,知識產權公益訴訟原告人被法院以定資格不適合作為理由,以至整個公益訴訟遭到駁回。其次,法院對知識產權公益訴訟案件的受案范圍概念模糊。這主要是因為現行法律法規對知識產權公益訴訟的受案范圍并沒有明確規定造成的。同時,知識產權公益訴訟不同于普通民事案件,并不是保護某一特定的當事人的合法知識產權,而是為保護社會集體利益而發起的公益性訴訟。也正是由于對于保護對象的不確定性,造成了這種受理案件時的模糊態度。最后,對司法審理中涉及的費用沒有明確規定。在一些公益訴訟的案件的判例中,原告被要求承擔相應的訴訟費用繳納義務。而知識產權公益訴訟中的原告并非出于自身利益關系而提起訴訟,采用何種訴訟費用制度是更關系到我國司法是否公平公正的重要問題,因此在相應案件審理中的費用不應有原告承擔。同時,這種不明確也造成了原告訴訟成本的攀升,削弱了原告方為社會做貢獻的熱情。
3.需要專業的司法機構和人才實現司法救濟。現代知識產權案件所涉及到的領域是多學科的,而現行法律規范下要求審理知識產權訴訟案的仲裁者不但需要專業的法律知識,更需要熟悉相關行業領域中的一些專利、知識等。這對一名法官的要求已經超出了極限,從某些方面看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如最近的我國三星訴蘋果案,所涉及的專業領域涉及軟件學、電子工程學和專利濫用等。同樣,對于知識產權案件中的代理律師也要求同樣的專業素質,在發達國家這樣的訴訟往往涉及到律師團、審判團等,而在我國這樣的人才是及其缺乏的。另外,由于知識產權公益訴訟的特殊性,提起訴訟的原告人往往是一些行業的資深專家或者律師,而在訴訟中往往可能遇到更專業的被告代理律師團。因此,我國亟須設立專門的司法機構以實現對此種情況的司法救濟,并培養一批具備高素質的知識產權公益訴訟的專業司法人才隊伍,以適應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現實需要。
4.缺乏司法和社會性的激勵機制。從知識產權公益訴訟所產生的實際社會價值上看,其產生的社會影響遠不如環境公益訴訟那么大。從經濟價值上看,在做一件事之前原告往往會權衡利弊,若是預期收益同事情的難度不成比例則有很大的可能選擇放棄提告。因此,要通過什么樣的措施激發原告提起公益訴訟的積極性,在知識產權公益訴訟中顯得尤為重要。如上文所述,訴訟中原告往往又是針對較為強勢的被告,因此原告很有可能覺得勢單力薄而放棄救濟。盡管在司法層面中,雙方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應訴能力上由于社會性巨大的財力差異實際情況遠非“懸殊”二字可以形容的。因此,應通過建立有效的司法和社會激勵保障機制,來保證原告在訴訟前和訴訟中的積極性。同時,而在公益訴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應通過媒體宣傳和政府獎勵相結合等實際手段來促進知識產權公益訴訟的社會價值,并在社會上形成正直良好的社會風氣。
5.司法同行政處理的銜接機制過于復雜。在行政監管與司法處理相結合的雙軌制背景下,對相同糾紛的重復處理會導致公共資源的浪費。從一些案例上看,很多涉知識產權的公益訴訟需先行進入行政舉報階段,再進入司法訴訟程序。而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86條規定,公益訴訟通報制,要求人民法院在受理公益訴訟后通知相關的行政主管部門。從相關案例的審理中看,行政相關部門在接到法院通知后往往會第一時間積極參與訴前調解過程。若可簡化行政在訴訟前的介入,則可在后續的司法程序中提高司法調解調解效率,也可以極大地節約公共資源,提告社會公眾利益的保障效率。但目前相關司法條文和解釋并未對這一流程做出具體規定,因此知識產權公益訴訟與行政處理之間有必要建立更加有效的銜接機制,以實現信息上的共享。
知識產權公益訴訟是保護社會共有知識和文化的重要手段,需要全社會各界的關注和也需要社會個體、組織的責任心,也需要廣大司法同人在司法實踐中循序漸進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知識產權公益訴訟才能更好地發揮其維護社會共有利益的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