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類迎來了一個信息化、數字化的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的規模和類型呈現爆發式增長,且完全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2013年5月,人民銀行總行啟動了二代貨發系統試點工作,標志著央行貨幣發行工作向信息化技術創新應用領域的拓展和深化。在大數據時代,及時掌握數據變動,準確分析數據內涵,有效管理數據應用,將成為提升央行貨幣發行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關鍵。在此背景下,探索大數據在貨幣發行領域的具體應用,對推進貨幣發行工作在管理理念與方式上實現全面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大數據”又稱“海量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件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以及處理的數據集合,具有規模大、種類多、價值密度低、處理速度快這四個方面的特征。隨著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其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逐步改變了社會的生產方式和個人的生活模式,對各行各業產生了深刻影響。
1.對于政府部門來講,大數據成為國家治理、宏觀調控、社會管理的信息基礎。大數據在政府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可有效推動政務工作開展,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決策水平和社會管理水平。目前,大數據已經在醫療、教育、農業、民生、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得以廣泛應用。
2.對于企業來講,大數據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企業從海量數據中利用數據挖掘與存儲技術獲得自己想要的數據,然后制定更加有效的生產經營策略,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利潤;另一方面通過對客戶信息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客戶消費行為,預測消費需求,把握市場發展趨勢,實現精細化分類管理,實現精準營銷。
3.對于金融部門來講,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促進了金融行業的發展,有效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阿里金融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其改變了傳統的金融模式,通過集團旗下三大電商平臺(阿里巴巴、淘寶網和支付寶)逐年積累起來的海量的客戶和交易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了信貸業務的網絡式發展。在未來的銀行業競爭中,對于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將成為決定銀行經營成敗的關鍵。
在央行貨幣發行管理方面,現金供應、流通與社會經濟各領域息息相關,滲透性強,與大數據的應用有很高的契合性。利用好不同種類的大數據并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進行相應的預測分析,將有利于提高央行貨幣發行工作科學決策水平與人民幣流通管理效率。
預測未來是目前大數據最突出的價值體現。以往的現金計劃編制,數據較為單一,經常以歷年發行基金投回數據作為參考依據進行簡單趨勢預測。而大數據分析不僅僅靠抽樣調查,而是可以獲得全面的宏觀經濟數據,如:國民生產總值、居民收入水平、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與現金運行有關的經濟指標,同時還可以通過人民幣冠字號碼的記錄存儲,對銀行柜面現金收付這一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和提取,從而對客戶現金使用行為和人民幣券別結構進行分析,這對于做好現金需求分析預測、人民幣產品印制和現金供應等工作具有重大幫助。
二代貨發系統全面推廣使用以后,央行將擁有海量貨幣發行數據,包括實際發行基金投回、銀行業機構存取款預約、銀行業機構現金業務庫存等。在海量的“數據資產”中,經過深入挖掘可以獲取更多有用的人民幣流通信息,如:地方居民用現偏好、區域假幣濃度、地方現金交易頻繁程度、重要節點社會持現峰值等。央行可以根據所得信息提前合理擺布發行庫業務庫存,優化流通中券別結構,有效提升貨幣發行工作科學決策水平。
基于加強信息化管理而設計的二代貨發系統為收集、整理、生產、處理、分析各類貨幣發行業務數據,有效管理人民幣流通提供了平臺。通過大數據管理下的信息化建設,銀行業機構的交款差錯率、投訴次數、冠字號碼查詢情況等當前階段的諸多“小數據”,均能被集成發揮出大數據的功能。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可以促進央行在對銀行業機構人民幣收付管理、小面額現金供應、全額清分、假幣收繳等多方面實現監管手段的新突破,從而也有助于銀行業機構改進現金服務質量,提升社會公眾的現金服務滿意度。
目前各行業引入大數據管理普遍存在數據收集難、價值小、數據相互聯系不大、處理技術低等困難。針對這些困難,需逐一分析在二代貨發系統中使用大數據管理的可行性。
二代貨發系統作為一個業務性強的管理信息系統,為數據的收集提供了一個專業平臺,自動收集業務辦理過程中產生的及終端使用者報送的一切數據,客觀性強。二代貨發系統數據直接存儲在央行服務器,并有專業團隊維護,擁有數據的恢復與備份條件,安全性高,一經推廣,全國各發行庫均可接入系統,形成規模數據。
貨幣發行數據屬于專業數據,各數據均通過業務實際辦理、制度執行時產生。通過不同類型的數據對比,往往能發現大量信息。隨著樣本量的增大和時間序列的延伸,數據間內在邏輯規律會愈加明顯,其反映趨勢愈加準確,有助于提升現金需求分析預測準確性。
二代貨發系統開發時依托央行強大的技術力量,對數據的采集、匯總、傳遞、查詢均在央行服務器上自動完成,數據統計功能強。若在大量數據基礎上引入計算機的云計算進行數據分析,即可分析出各個數據間的相互關系,預測出使用者所需要的結果。現階段,大數據的特點在貨幣發行應用中已有所體現,但應用水平不高,僅能做到簡單數據分析,隨著二代貨發系統的進一步完善推廣,大數據管理在貨幣發行領域有廣闊運用前景。
大數據處理模式對傳統數據搜集存儲訪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強調對數據總體性、相關性、趨勢性等方面的分析。目前,貨幣發行數據的分析深度、廣度與大數據時代的分析標準還有一定差距,缺乏專業的數據分析及所需數據素養。
目前由于沒有一個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導致大數據管理中分析出的結論沒有量化的衡量標準。隨著貨幣發行大數據化管理進程的加快,許多現階段主觀描述的現金流通情況將以量化的數據形式展示,貨幣發行管理對評價體系的需求將更加迫切。
現有的貨幣發行工作中,人民幣印制生產、調撥倉儲、鈔票處理、假幣管理、存取款預約、人民幣流通監測等數據仍分散在不同的子系統或數據庫中,存在相互封閉、互不相通等問題,一些跨系統的統計分析工作難以完成,形成信息孤島。
實現貨幣發行大數據管理,要充分將信息化建設與貨幣發行管理深度融合,完善評價指標體系,整合貨幣發行數據,創新應用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貨幣發行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代貨發系統下的貨幣發行數據,數量之大、類型之多、變化之快,在我國貨幣發行史上前所未有。央行要推進大數據管理,首先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云計算技術以提供技術支撐,依托云計算的分布式數據庫、分布式處理、云存儲和虛擬化技術,建立新一代高效的貨幣發行信息系統,實現數據的動態管理,實時、有效地監測各項指標的運行。同時要注重基礎硬件設施和軟件的開發與升級,構建一支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分析團隊,提升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能力。
針對現有指標評價體系的缺失,應集中研發力量,探索出一套客觀的、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全方位的貨幣發行指標評價體系,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構建數據模型,優化模型算法,實現貨幣發行業務精細化、量化管理。
在推進央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融入全方位管理的思想,優化組合各銀行業機構間信息資源,高度整合各類貨幣發行數據,包括存取款預約、假幣管理、人民幣流通監測等數據,建立虛擬化的共享平臺,加強人民銀行系統內各部門之間以及與銀行業機構之間的數據關聯和共享,打破傳統的數據邊界,大力推動央行貨幣發行工作向信息化、集約化、一體化方向發展。
在貨幣發行業務的轉型發展過程中,應緊隨大數據發展浪潮,不斷創新工作理念,研究探索出更多基于大數據管理的應用體系。例如建立人民幣流通大數據平臺,完善冠字號碼集中管理,為解決假幣糾紛、追蹤和打擊假幣犯罪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并可通過冠字號碼提取出有用數據信息,為現金分析預測提供有力依據。
(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 南京 2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