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遠

鐘玲曾是國家藝術體操隊的亞運冠軍。退役13年里,她成功進入商業圈。如今,剪去了當年的長發,鐘玲看上去很干練,但也不失女性的溫柔之美。
藝術體操項目,中國從未獲得過世界冠軍,時至今日的最好成績是北京奧運會上的那塊團體銀牌。不過,鐘玲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的藝體。她擁有“鐘玲跳”、“鐘玲轉”等4個獨創動作,在國際排名中比較靠前,被稱為“地毯上真正的天鵝”。從9歲開始,鐘玲連續10年奪得國內各個組別的冠軍,也征戰世界各地,印象最深的是2002年釜山亞運會。
中國藝術體操隊成績在亞洲排名第一,出征釜山亞運會前,全隊上下奪冠呼聲很高。鐘玲不負眾望,奪得個人全能冠軍和團體冠軍兩枚金牌。當時,她在國際比賽中最好的排名是第九。在個人全能爭奪中,她遭遇國際排名第四的哈薩克斯坦選手尤索波娃。前兩項,兩人成績不相上下,比分咬得較緊。從第三項開始,鐘玲借助強項拉開距離,領先優勢越來越明顯,最終以107.800分的成績奪得冠軍。她清楚地記得,領獎時兩個人都淚流不止,她是成功后的喜悅,尤索波娃則是失敗后的傷心。的確,為了這次奪冠,鐘玲付出了很多。就說控制體重吧,她有一年沒吃米飯,都忘了飯的味道。教練沒收了她的銀行卡和飯卡,并告訴家人和隊友不能寄錢、借錢給她。剛開始,鐘玲覺得很痛苦,但她以頑強的毅力扛了過來。
亞運會給鐘玲的運動生涯增添了亮色,她滿懷希望地向著雅典奧運會進軍。但出發前3天,才確定她為參賽人選。那時,鐘玲已筋疲力盡,狀態也過巔峰。她來不及調整就走進奧運賽場。個人全能名列第17,奧運之旅就這樣很快結束了。不過,鐘玲卻是中國第一個拿到奧運“入場劵”的選手,在此之前的隊員都是持特卡進入的。
2005年,鐘玲退役,開啟生活的另一種模式,擁有了賽場外更多的經歷。
很多人都擁有一個美麗的創業夢。鐘玲說:“10歲那年,我身穿李寧的品牌參加比賽,覺得擁有自己的品牌是很酷的事。當運動員時,我就陸續搜集關于創業的資料,夢想有一天,也能用自己的名字創辦運動品牌。”


2010年,她創辦了北京熠帆鐘玲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目前有固定學員100多人。藝術體操是集藝術和運動為一體的項目,既有舞蹈的優雅,又有運動的力度。鐘玲想普及大眾體育,也想讓更多女孩喜歡藝術體操。
鐘玲公司專業團隊的教師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等藝體強國。在教學體系上,鐘玲借鑒兩國的經驗,結合實際,形成獨特的教學體系。當年鐘玲剛退役時,就在家鄉創辦過俱樂部。去臺灣執教后,她聘請小伙伴為學員授課,很快發現學員漸漸減少。她覺得,必須擁有一套自己的教學體系,才能留得住學員。現在,公司的教學體系分為10級,每個等級都有不同要求,是個步步高的過程。授課時,她要求教師結合每名學員的特點,深入淺出地進行私人定制。
除了日常教學培訓,鐘玲還創辦了每年一屆的鐘玲杯國際藝術體操俱樂部邀請賽和夏令營活動。邀請賽至今已是第7屆,目的是開闊學員視野,感受藝術體操帶來的快樂。比賽中,公司邀請2016年奧運冠軍馬蒙和韓國亞運冠軍孫妍在來表演,讓更多學員看到藝術體操的魅力,樹立奮斗目標。夏令營活動中,除了聆聽大師授課外,學員還在國外一邊訓練一邊旅行,感受異樣的訓練學習環境。
最初舉辦這些賽事時,為了吸引國際選手參賽,鐘玲自掏腰包墊付各種費用,甚至賣掉自家的老房子。后來,隨著知名度不斷提高,國際藝術體操大腕級人物逐漸加入,也吸引了知名企業的贊助。就這樣,鐘玲杯賽越辦越好,到第四屆開始小有盈余。
身為公司老總,鐘玲和普通教師一起奮戰在教學一線,還利用空余時間出國學習,考察國外行情。俄羅斯練習藝術體操的女孩形成梯隊,雖然只有少數人奪冠,但大家仍舊堅持不懈地訓練。人們都想從中練就高貴氣質,體會堅韌不拔的精神,形成自己的個性。鐘玲說:“練習藝術體操不僅是要拿冠軍,更多的是體會體育帶來的改變,這種改變將伴隨終身。”
有名學員最初身體不協調,很多俱樂部都認為不適合練藝術體操,拒絕接納。她千辛萬苦找到了鐘玲的公司,一些教師開始也認為她堅持不了,遲早會離開。但這位女孩默默地堅持了6年,鐘玲給了她展示和表演的機會。慢慢地,她的協調性和形體都得到改善,體育成績在班級名列第一,有了自信,完全變了一個人。看到這樣的改變,鐘玲覺得比自己拿冠軍都值得。如今,一些學員的藝術體操水平比省專業隊的還高。


此外,鐘玲還針對不同的目標客戶開設表演班、競賽班、成人課程、大師營等,收費相對便宜。訓練的服裝自行設計,公司也有了自己的公眾號。
退役13年中,鐘玲在臺灣當過教練,在騰訊體育當過記者,也經營過格子鋪商店,可謂經歷豐富。
她曾經盡力推廣宣傳藝術體操。2008年,她出演話劇《甜咸配》。為了配合當年北京奧運會的宣傳,劇中融入體育元素。鐘玲飾演李師師,展示了一段藝術體操絕活。拍戲時,她有了意外收獲,認識了丈夫東靖川。現在他們的女兒已有3歲,經常跟著鐘玲進入公司。時間一久,耳濡目染,女兒對藝體有了特別的感覺,小小年紀,訓練專注,在國際上拿過3次獎。
在訓練場上,身為母親的鐘玲沒有親自給女兒傳授技巧。教練要嚴厲,母親要溫馨,她不想混淆兩者的身份。課上,鐘玲在教室外靜靜地看著女兒訓練。練習柔韌性時,女兒經常痛得跑到鐘玲前哭泣。鐘玲總會說:“我很理解你的感受,你已經很棒了,請繼續努力。”聽到這話,女兒默默地擦干眼淚,繼續訓練。鐘玲以身作則,很多事情都是和女兒一起完成的,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要求女兒去完成。
由于業務繁忙,她不常去奮斗過的國家隊為師妹指導。她奔走于全國各地,每到一處都會和昔日的隊友小聚,交流創業成功經驗,最晚的一次竟聊到凌晨3點。談起以后的打算,鐘玲說,想讓更多的女孩來學習藝術體操,親近藝術體操,“我還想在上海、南京等地開更多的分店,辦體育旅游和中國藝術體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