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教學中,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弱,是否需要開設通用學術英語等英語提高課程一直是地方本科院校開展英語教學的難題所在。但是研究發現,地方本科院校中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對英語學習表達了參與英語提高課程學習的迫切愿望。本文將通過分析地方本科院校針對地方本科院校針對通過四級的學生開設通用學術英語課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及同類院校的實踐經驗,對其英語教學展開思考。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通過四級的學生;通用學術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臧永紅(1974-),女,漢族,湖南益陽人,湖南城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在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中,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具備基本的日常英語交流的能力;第二階段是能夠在日常生活、學習和未來工作中就熟悉的話題使用英語進行較為獨立的交流,;第三個階段是能夠在專業的學術領域中進行獨立的交流,能夠深入透徹的理解專業領域涉及的相關文獻和材料,能夠流利的表達自身的觀點以及計劃。因此通過四、六級考試的學生他們對于英語學習有著更高的學習需求,基于此,本文將對四級后通用學術英語教學進行探討。
一、地方本科院校針對通過四級的學生開設通用學術英語課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必要性。
(1)通用英語課程的局限性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研究發現,通過四、六級考試的學生認為,在大學二年級繼續學習大學通用英語課程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大學二年級的英語課程依然是服務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因此在進行學期英語考試時,試題的難易程度跟四、六級考試相差無幾,對于這些已經通過四、六級考試的學生來說,即使裸考也是能夠通過期末考試,對于較多的考試型驅動學習的學生來說就失去了學習動力,嚴重影響了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認為針對通過四級的學生,開設通用學術英語課程,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實施分類分級教學政策,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必經之路。
(2)學生提升專業英語能力的內在需求。一是提升專業能力的需要。目前許多地方本科院校為了加強人才的培養,針對學校的名牌專業,開設卓越班,從大二起針對這些卓越班的學生進行雙語教學和全英文教學。
二是目前所有地方本科院校都要求全體應屆畢業生要完成畢業設計(論文)。而目前大部分的畢業設計(論文)都要求學生的參考文獻中至少要有一篇外國文獻,同時要在論文的文獻綜述中描述出來。并且所有的畢業設計(論文)都需要有英語摘要。因此總體上看來,所有的本科生都有需要查閱英語專業文獻,撰寫論文英語摘要,論文綜述的需求,研究表明,對于只是接受了大學通用英語教學甚至是那些通過了四六級考試的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時,導師要求修改的英文部分比論文主體部分還要多,大多的表現是文獻引用不規范,論文摘要通過機器翻譯,邏輯存在問題等。目因此學校僅僅通過通用英語教學是無法滿足學生所在專業對英語能力的需求的,所以在合適的階段,為學生開設通用學術英語課程,為其后來進行學術英語的學習,提高專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而針對通過四級的學生開設通用學術課程就是非常好的時機,通過四級考試的學生具備了一定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通用學術英語的培養,能夠加強其對自己專業領域涉及的文獻的理解能力同時較為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計劃,提高專業知識的學習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
(3)提高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學校的辦學水平高低是由學生的綜合水平來體現的,大學生在通過參與國際級、省級的大學生研究創新性項目時,不管是進行項目的申報還是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都離不開文獻的調研工作,因此能夠熟練的運用英語開展國外的文獻調研同時寫出符合國際學術要求的論文也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技能。因此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也是提高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一重要途徑。
2.可行性。
(1)政策支持。在教育部頒發的最新版的《大學生英語教學指南》中明確指出,各高校可以在開展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時應該根據學校的類型、層次、辦學定位、生源、人才培養目標等,建設科學合理同時具有學校特色的大學英語學習體系。因此為通過四級的學生開設通用英語學習課程,構建通用英語-通用學術英語-學術英語的大學英語教育體系是國家政策所允許鼓勵的。
(2)組織可行性。目前大多數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在一學年學期末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都能夠達到70%以上,因此針對該類學生開設通用學術類的通用學術英語等英語提高課程是可行的。
二、實踐操作—以湖南某高校教學實踐為例
1.項目實施的背景。湖南某高校從2013年秋季學期開始,不斷調減大學英語學習的總學分,另一方面湖南某高校一年級學期末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合格率已經達到80%,這些學生對于第二年仍舊學習大學基礎英語感到乏味,課堂積極性不高。因此,湖南某高校決定對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學習進行教學內容改革,改革的方式是從第二學年開始,開設英語提高課程,而通用學術英語就是提高課程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
2.項目實施的過程。
(1)項目調研。湖南某高校課程建設組在項目準備階段對項目的實施可能性進行了調研,調研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調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師的教學需求上。
(2)組織實施。湖南某高校項目建設組在前期項目調研的基礎上,于2014年的秋季,對該校二年一期學習中選用通用學術英語的學生開設了英語課程。按照學生的入學英語考試分為A、B班進行教學,本次教學實踐中共計開設18個班級,其中A班4個,B班14個。課程應計學習共計48學時,總計3學分,開設第一輪通用學術英語教學。同時在2015年的春季學期,對二年二期沒有參加過通用學術英語課程的學生中隨機抽取開設第二輪教學實踐。
3.項目實施的結果。一是長沙理工大學通過兩輪的教學實踐發現,通過開設通用學術英語課程,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有所提高。具體表現為:學習完一學期的通用學術英語課程后僅有 2.2%的學生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搜索有用的文獻及5.1%的學生不知道怎樣撰寫文獻綜述;5.7%的學生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分析英語學術論文的詞、句、段落等文章記結構特點及4.4%的學生不知道如何構建英語學術論文的結構等; 96.4%的學生認為通用學術英語對于提升專業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是研究發現學生在進行通用學術英語學習時,其課程所花費的時間是修讀基礎英語課程的12倍,其中時間主要構成時是課本上的學術技能任務和課下的研究項目兩部分組成。由于課堂開設的總學時時間只有48學時,因此學生只能借由大量的課下的時間來完成通用學術英語的學習任務。但是調查表明,約61%的學生認為雖然通用學術英語的難度較基礎英語的學習難度較高,但是通過通用英語的學習,它們更能學到實用性更強,更具有深度和挑戰性的英語技能。但是也有39%的學生更喜歡基礎英語,原因是其英語基礎不好,而通用英語的學習要求太高,學起來較難。
三、效果及反思
1.地方本科大學開設通用學術英語課程的效果。根據上述的長沙理工大學的實踐發現,針對考過四級的學生在大學二年級開設通用學術英語課程,對于幫助其理解涉及專業領域的文獻的查閱、引用、概括,分析英語學術論文結構同時自行進行英語學術淪為結構設計等英語綜合技能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水平以及學校的總體辦學質量都有著顯著的推進作用。
2.地方本科大學針對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學生開設通用學術英語課程的反思。一是僅僅針對通過四級的學生開展通用英語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進行類分層,那些未能在大學一年級通過四級英語考試的學生與通過考試的學生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學生學習水平差距將會越來越大,將在一定程度上打擊未能第一時間參與到通用學術英語課程學習的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基礎英語教學,幫助更多的學生在大一學年末就能夠完成四級考試。
二是對于參加通用學術英語課程學習的學生的分類分層教學。在進行通用學術英語的教學中時,學校應該注意到的一個問題是,學生英語水平的不同,統一教學方式下的教學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個地方本科院校在進行通用學術英語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四級英語開始成績進行分班教學,根據班級的不同展開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推動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
四、結語
通用學術英語能夠為通過四級考試后的學生的英語學習創造新的內在學習動力,同時對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問題處置能力等進行了培養,推進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的學生具有較高要求的英語能力的實現。因此本文建議各地方院校即使不能全面實施通用學術英語教學,也應該針對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開設通用英語課程。
參考文獻:
[1]張敬源,王娜,曹紅暉.大學英語新形態一體化教材建設探索與實踐——兼析《通用學術英語》的編寫理念與特色[J].中國外語, 2017,1402:81-85.
[2]周紅專,柳曉輝.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開設學術英語課程的合適性[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3609:139-142.
[3]劉麗.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課程設置研究——基于需求分析的視角[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6,3006: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