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學的始祖勒內·笛卡爾說過:“所有的好書,讀起來就如同和歷史上最杰出的人談話。”無疑,讀書求知對于每天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心靈工程。不斷地閱讀和反思,更是有助于新手教師夯實專業基礎,吸取前人教訓,取精用宏。
然而,我在剛踏上工作崗位時,并不能深刻了解這一道理。重拾閱讀的契機是我無意間看到的一個推薦英語教師閱讀的書單,我意識到自己對“充電”的迫切需要,我需要從閱讀中吸取養分。我開始進行一些專業閱讀,對自己的英語教學進行指導。其間,我讀到了《非母語英語教學》(主編:瑪麗安. 瑟斯穆西亞)這本教科書級別的綜合型讀本。大學時期讀這類型的專業書籍,由于沒有實踐,讀完之后收效勝微。但是工作之后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我對英語教學論,英語技能、語法以及詞匯的教學方法,英語課堂教學技能等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很直接地影響了我之后的教學思路與行為。
英語教學是指以英語為代表的非母語教學、第二語言教學、外國語言的教學。這本書就是由各領域的專家撰寫出來指導英語教師進行英語教學的。在真正當上英語教師后,再次研讀一些理論,我才有機會在教學實踐里改進自己的日常教學,尤其是聽力教學。
之前,我對聽力教學缺乏足夠的認識。把聽力教學變成了播放錄音,對答案,簡單講解的過程。這種形式只注重聽,忽視了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同時,我也忽略了對學生聽力技能的培養,沒能做到讓學生有興趣地聽,有指導地聽。這導致我的學生在上聽力課時有氣無力,只有一些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緊跟老師,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幾乎沒有收獲。在讀完《非母語英語教學》中對英語聽說讀寫等技能教學指導的那一章后,我開始對我的課堂進行改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首先就在激發學生學習聽力的興趣這一塊下了功夫。為了改變傳統英語課堂的枯燥乏味,我在每節聽力課前,都會認真挑選一首英語歌曲播放給學生聽。比如說在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2 Integrated Skills Different jobs這一課前,因為這課的內容中包含了“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要求學生能熟練地用英語進行關于未來理想職業的交流。為了給學生強化樹立正確理想的堅定信念,在課前Warm-up部分,我給學生播放了《Dream it possible》這首歌的音樂短片。《Dream It Possible》的音樂短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安娜的女孩追求鋼琴夢想15年的成長歷程。這首歌鼓勵大家勇敢追夢,傳達給學生夢想的信念。在學生聽完整首歌之后,我還和學生一起簡單地學習了一下歌詞的內容,并且讓學生用英語表達了對夢想的看法。輕松又有趣的開課一下子就活躍了課堂氛圍,讓學生專注起來,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同時,我也通過這首英語歌曲適度地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我也希望我的學生能夠打破文化差異的阻礙,通過原汁原味的英語歌曲進一步了解西方文化,從而加強自己的英語聽力。
其次,讀過《非母語英語教學》后,我開始改變語音教學的方式。我關注到,許多學生聽力不過關的根本原因是他們的語音不過關。雖然平時聽讀的訓練也做了不少,但始終沒有一個系統的學習。歸根究底就是我作為一個老師,自己也沒有形成一套很系統的語音教學模式。我把七年級上下冊的Study Skills進行了單獨教學。這其中不僅包括讀好每一個音標,還包括了音的連讀,重讀弱讀,停頓以及語調等知識。之前,學生對語音的學習只限于了解音標和非常初步的語音知識,對于Study Skills這一部分的學習不夠重視。我要讓學生明白,如果沒有正確的語音知識,不能準確地讀單詞,不能在不同語境中,不同語速下準確理解聽力內容的意思,所有的訓練都會如同紙上談兵。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多聽多模仿,在課堂上,為了讓語音知識生動起來,我還在班級里組織了配音大賽。學生通過對一些英語短片的模仿,對英語語音的學習有了更進一步地了解。
最后,我還從書中學到了提高學生聽力的一個教學策略,即培養學生的聽力技巧。聽力技巧包括:聽前的預測能力;聽的過程中處理信息的能力;聽力時學生注意力的分配;遇到難詞時的學生的應變能力等。在以前,我很少注意到這些技能的教學。慢慢的,我開始注意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聽力技巧,掌握聽力訓練的順序,消除學生對聽力的心理障礙,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聽前引導。同時,我也留意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綜合培養學生聽力理解的能力。
雖然進行專業學科的閱讀有時會顯示比較枯燥,但是一旦將閱讀得到的養分運用于日常教學中,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收益頗豐。之后,我又閱讀了《外研社基礎外語教學與研究叢書》、《劍橋英語教師寶典》、《第56號教室的奇跡》等書籍,堅持學科閱讀,幫我順利地適應學科教學的具體要求,有助于我把握英語學科的前沿。這些書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我的教學模式,我也從“應急式”的閱讀轉變成“提升性”的閱讀。閱讀會讓我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更加熱愛我的事業。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是促進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方法就是不斷的閱讀。“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饑餓者的食物。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習近平總書記也曾經說過:“讀書已經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所以,讓教師的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激活教師閱讀的內心需求,通過閱讀夯實基礎,通過閱讀提升理念。讓閱讀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吧!
【作者簡介】吳冰嫻,昆山市城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