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高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越發重視,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對學生今后英語知識學習以及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一改以往啞巴式英語教學模式,加強交流互動教學氛圍的構建,讓學生學習到更多、更全、更加實用的英語知識。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口語交際能力
【作者簡介】朱有獎,安徽省肥東第二中學。
現代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著缺乏語言環境、忽視口語教學、心理障礙影響、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嚴重影響教學質量,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英語學習成績停滯不前。通過多樣化訓練活動和語言環境的展開,可有效提高英語口語教學質量。但是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僅與教師教學理念、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式等有關,更得益于學生堅持不懈的練習,對此,要提高學生學習認知與責任尤為關鍵。
一、培養英語學習興趣
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口語交際學習的意識,首先教師應當加強示范,尤其是言行舉止方面,應當加強形象樹立,放下師道威嚴,打造親近感與人格魅力,獲得學生尊重的同時,主動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在充分了解英語背景的同時,英語口語應當標準流利,更好地感染學生。其次是注重教學氛圍與語言環境的營造。打造開放式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主體意識。肯定并鼓勵學生,提高學生個體價值意識。及時糾正學生口語錯誤,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與學習積極性。如在《Heroes》教學中,可向學生播放關于歷史創造者、體育明星、超人等超級英雄的視頻或漫畫,讓學生講述自己喜歡的超級英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明星偶像等。圍繞學生喜好,提高學生參與度,讓其在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掌握Agree and disagree、I agree/I think、Youre right等表達意見的語句,為口語交際能力與教學質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二、加強聽說讀寫訓練
為讓學生講述地道與流利的英語,借助試聽教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尤為關鍵。如在《Lifestyles》教學中,學生不僅要掌握I like/prefer/enjoy、I hate/dont like、I cant stand以及現在與未來時態等語法、語句的正確使用,還需要注重學生閱讀興趣、能力的培養。首先讓學生有感情的閱讀全文,可通過比賽的形式,小組比賽、男生與女性比賽等,選擇出最有感情、讀法最正確的小組或個人給予獎勵,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課上為學生籌劃學習對話小組,合理控制小組人數,以降低對話編寫難度以及對話內容的完整性。鼓勵小組派代表進行展示,確保學生對時態語法正確應用的同時,提高學生自由對話與表現的能力。其次反復播放視聽教材,讓學生結合試聽教材,糾正自己錯誤的讀音、讀法。讓學生以游戲的方式,通過角色扮演靈活講述文章內容,讓其在興趣中提升口語交際能力。為開拓學生思維,可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學習,圍繞教學內容向其他小組提出自己的疑問,通過學生創意性的回答,學生的知識體系會更加完善,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也隨之提升。最后讓學生圍繞所學知識點展開知識延展,如講述城市與生活方式差異寫作題目,讓學生講述自己寫作的思路與重點,引導學生完成課文仿寫與改編,利用口語交際能力帶動學生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的提高,以快速實現教學目標。
三、訓練活動
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適時適度地提出話題,讓學生圍繞話題與小組討論的形式各抒己見,提高學生參與度。如在《Celebration》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圍繞圣誕節、婚禮等話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其余學生敢于提出質疑、補充與評價,實現優勢互補、規律性結論的同時,提高學生敢說、敢質疑的能力。
定期展開朗讀大賽、辯論賽、座談會等活動,讓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辯論,或是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講述其他學生的優缺點,實現教學多元化評價的同時,提高班級整體口語交際能力。如在《Adventure》教學中,可讓學生圍繞獨自冒險的優勢與缺點展開辯論,讓學生在辯論中,激發自身的口語交際潛力。同時掌握旅游與假日活動、極限體育動詞短語構詞法、疑問語調中語音語調等學習重點內容,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鼓勵學生參加課堂內外的口語交際活動,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英語學習責任感的同時,認識到自身英語基礎的不足,以提高學習主動性,養成自主學習與加強英語口語訓練的良好習慣。
四、總結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僅是為了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同時也是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教師方面、學生方面、學校方面都應當意識到學生口語能力對學習能力與英語學科素養提升的重要性,不斷調整教學計劃與學習策略,從而更好地實現課堂延伸與能力激發。
參考文獻:
[1]韓笑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2):31-33.
[2]杜雨亭.淺談高中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心得[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9).
[3]楊素珍.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校園英語,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