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宏 王敏
【摘 要】
目的:探索36℃無菌生理鹽水在手術中預防術中低體溫的效果調查。方法:選擇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我院就診的100例行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切開截骨內固定手術的患兒,采用隨機抽樣法將其中50例分為觀察組,術中采用36攝氏度的生理鹽水沖洗手術切口;50例作為對照組,采用常溫生理鹽水沖洗手術切口。對2組護理措施進行比較。結果:對照組在沖洗后5min和離開手術間時體溫變化明顯低于觀察組,住院天數對照組明顯多于觀察組。結論:將36攝氏度的無菌溫生理鹽水沖洗手術切口可以有效防止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36℃;無菌生理鹽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術中低體溫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006-02
手術期間人體溫度受到麻醉劑的抑制,同時由于患者體腔長時間暴露于低體溫環境中等各種因素影響,常常導致機體中心溫度低于36℃,即低體溫。據報道,外科手術中患者發生術中低體溫的概率高度50%以上。術中低體溫會導致外周血管收縮、循環阻力增大、心率加快、機體耗氧量增多、凝血障礙、寒顫等一系列并發癥,嚴重者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術中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溫鹽水沖洗手術切口就是措施之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診治的100例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切開復位截骨內固定術的患兒為觀察對象。100例患兒均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患兒,隨機將100名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例,女47例;年齡1歲5月-5歲,平均年齡2歲4月;觀察組中男3例,女47例;年齡1歲2月-7歲,平均年齡2歲8月。所有患兒基礎疾病情況及住院前治療干預情況無顯著差異,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一般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術中沖洗手術切口的生理鹽水使用常溫下的生理鹽水,術前及切皮后5min、離開手術間這三個時間段記錄術中體溫數據,觀察組依照同樣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術中沖洗手術切口的生理鹽水使用恒溫36℃,分別在同樣的三個時間段記錄術中體溫的變化,
1.3 數據處理,統計學分析 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 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結果均使用均數±標準差來描述。計量資料完全采用one-way ANONA完全隨機設計的方差分析和SNK-q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所有數據均進行正態性和方差齊性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結果 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在性別比、年齡、體重、手術時間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2.2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比較結果 A組患兒住院時間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3 兩組患兒體溫在不同時間點的比較 兩組患兒在T1時間點的體溫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05);在T2時間點A組患兒體溫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在T3時間點A組患兒體溫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
3 小結
在相同的手術中,兩組患兒采用相同的一般護理模式進行護理,通過統計學分析,其中術中使用36℃的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切口的一組患兒較常溫生理鹽水沖洗切口的一組患兒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率低,其前一組患兒住院天數也明顯低于后一組患兒,因此得出結論,術中使用36℃的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切口能有效防止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縮短病人的住院天數,增加患兒家長的滿意度,值得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推行。
參考文獻
[1] 《醫師在線》2016年9月下第18期,作者:胡蕾《術中低體溫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
[2]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年6期,作者:王艷華 《多途徑保溫措施對胃癌患者術中體溫的影響》
[3] 《中外醫療》2010年5期 作者陶喆等在《保溫措施對剖宮產患者術中體溫的影響》
[4] 《極低體重兒的手術護理》2012年,中華護理學會第16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