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基石。但目前,部分基層黨組織出現了弱化、虛化以及邊緣化的問題,不僅制約了其工作的正常開展,也影響了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因此,必須清醒認識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找準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的合理路徑,努力開創新時代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的新局面。
關 鍵 詞:新時代;組織力;基層黨組織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8)11-0089-05
收稿日期:2018-10-20
作者簡介:張娜(1978—),女,吉林長春人,長春水務集團朝陽供水分公司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研究方向為基層黨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企業、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 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1]這一重要論述,不僅為黨的建設理論的重大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為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必須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建立健全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2]確保黨建責任的落實,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一、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的現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社會和戰斗力的基礎。”這種特殊性質決定了基層黨組織不同于一般組織,要立足新的歷史方位,著眼新使命和新任務,充分認識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的現實意義。
⒈加強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然要求。基層黨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都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因此,要深刻領會和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和黨的組織路線總的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加強黨的組織制度建設,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⒉加強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在基層、難點性工作也在基層,這是破解基層社會治理困境的現實需要。一方面,基層黨組織是社會矛盾的化解者。基層黨組織通過研究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特點和新規律,積極探尋處理和解決各種社會矛盾的途徑和方法;另一方面,基層黨組織是社會穩定的維護者。基層黨組織基于社會發展的的需要,切實解決社會治安中存在的問題。因此,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以黨建引領基層自治、法治、德治,才能不斷提高城鄉治理體系規范化、法治化、現代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⒊加強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是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的現實需要。黨的組織體系是由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共同構成。在這個體系中,基層組織是整個黨的組織體系的重要基石。從我們黨的發展歷史來看,黨中央歷來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目前,我們黨從1921年7月成立時僅有50多名黨員的政黨已經發展成為擁有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8900多萬名黨員的執政黨。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將黨的基層組織作為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及時將黨的意志、黨的聲音、黨的要求傳達到基層,使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發揮應有作用,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黨才能有戰斗力。”
二、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面臨的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方位,不斷開創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局面。但是,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審視基層黨組織建設,基層黨組織在新時代的黨建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所以,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3]因此,作為黨的基層組織,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重要思想,堅定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把黨的基層組織打造成堅強的戰斗堡壘。
⒈弱化問題。所謂基層黨組織弱化,主要是指基層黨組織的內在功能和作用發揮存在問題,陣地優勢發揮不理想。主要表現為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弱化,基層黨組織局部喪失了政治功能,部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處理違規違紀問題不敢動真碰硬,等等。然而,基層黨組織功能弱化問題的產生是和其自身建設的虛化有直接關系的,所以,不能僅單一解決基層黨組織弱化問題,而忽視基層黨組織虛化和基層黨組織邊緣化問題,需要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共同解決。
⒉虛化問題。所謂基層黨組織虛化,主要是指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存在問題,基層黨組織實體化運作發生障礙,[4]難以起到凝聚力量的作用。主要表現為部分基層黨組織存在對黨員教育不經常的問題,選人用人不夠規范,黨組織生活有“重形式、輕內容”的傾向,不按相關要求定時召開民主生活會,等等。然而,基層黨組織功能弱化和自身建設的虛化,既有基層黨組織內部的原因,也與其所在基層單位被邊緣化有關,[5]是綜合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⒊邊緣化問題。所謂基層黨組織邊緣化,主要是指基層黨組織在所在單位的地位出現問題,難以體現權威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基層黨組織核心地位得不到保證,遠離基層單位權力中心,失去了對黨員的基本管理,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活動時間和活動經費得不到保障,等等。然而,基層黨組織弱化和虛化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夠得到有效緩解和解決,然而一旦被邊緣化,基層黨組織的權威性、影響力將受到嚴峻的挑戰。
三、加強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的路徑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關鍵是從嚴抓好落實。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重要思想上來。切實加強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⒈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2018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印發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首次明確了各級黨組織在全面從嚴治黨中負有的主體責任。《條例》第六十七條規定:“不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或者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不力,給黨組織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不良影響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6]這一規定既強化了追責問責的約束作用,也持續釋放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2018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審議了《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充分表明黨中央對加強基層組織體系建設的重視。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是黨的組織體系的基本單元。因此,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就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中。一方面,要制定經常性的黨支部書記工作制度,并把這些制度列入單位年度考核內容;另一方面,要落實黨支部書記述職評議制度。采取“對上述職與對下述職相結合、上級點評與黨員群眾代表測評相結合”的“雙述雙評”方式,以“支部班子建設、黨員教育管理、組織生活落實、黨建基礎保障、融入中心工作”等為重點內容進行述職評議,每年至少一次,納入黨支部書記績效考核,進而把主體責任落實到各級黨組織、延伸到基層單位,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構建橫到邊、縱到底、上下貫通、層層負責的完整鏈條。
⒉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制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黨的組織生活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和載體,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的重要形式。[7]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黨要管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因此,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強化黨員的組織觀念。我們知道,黨員的組織觀念是在長期的黨性鍛煉中磨煉出來的。所以,作為一名黨員,就要牢固樹立“思想上認同組織、政治上依靠組織、工作上服從組織、感情上信賴組織”的觀念,嚴格按照黨章要求參加組織活動,爭做新時代的“信仰者”“傳播者”“守衛者”。二是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黨內政治生活和組織生活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講政治、講原則、講規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隨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娛樂化、庸俗化。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黨組織教育黨員、監督黨員、管理黨員的政治功能就會嚴重退化,黨的建設就會弱化、虛化和邊緣化,全面從嚴治黨就難以真正落實。三是充分運用“三會一課”等制度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的教育。當前,部分基層黨組織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組織無活動、重形式輕實效等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三會一課”等黨的政治生活制度落實不力,、重視不夠,如有的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照搬理論專著、政策文件,導致一些黨員雖讀了原著、學了原文,卻“悟不了原理”;有的功能過于異化,把“三會一課”當籮筐,工作安排會、任務布置會等啥都往里裝;更有甚者,“三會一課”形式化、走過場,每月集中不為開會學習,只為拍照上傳完成任務、應付檢查等。“三會一課”本是基層黨建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制度安排,是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外化,但目前“三會一課”流于形式,原因在于:支部軟弱渙散,缺乏組織力凝聚力,組織開會召集不起來人;支部書記“本領恐慌”,組織開展“三會一課”形式呆板,吸引力不足,提不起黨員興趣;黨員黨性意識淡薄,認為“三會一課”是一種負擔,不想、不愿參加組織生活。因此,基層黨組織加強制度建設必須有針對性地解決這個問題。四是嚴肅黨內組織生活還要堅持不懈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8]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克服三種傾向:第一種是“四怕”。即“批評上級怕穿小鞋”“批評下級怕丟選票”“批評同級怕傷和氣”“批評自己怕丟面子”。第二種是好人主義。看到問題不說話,一團和氣說好話。把自我批評變成自我表揚、把相互批評變成相互吹捧。第三種是不直面問題。表象問題搶先談,敏感問題回避談,共性問題大家談,深層問題無人談。
⒊構建科學的黨建工作考核評價體系。構建科學的黨建工作考核評價體系,既是黨組織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重要舉措。因此,構建科學的黨建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持從嚴從實,體現實效性。影響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突出問題是不嚴不實,因此,建立黨建工作考評體系,必須貫徹高標準嚴要求。在指標體系設計上,注重突出重點,把握核心點、關鍵點,防止主次不分,力戒簡單量化;在評價標準掌握上,注重突出嚴格,把握底線思維,防止遷就照顧,力戒形式主義;在檢查過程中,注重突出認真,把握考核真實性,防止走馬觀花,力戒好人主義;在結果運用上,注重突出實效性,把握考核結果反饋和跟蹤整改,促進成果轉化,防止事半功倍,力戒虎頭蛇尾。二是遵循基本規律,體現科學性。黨建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企業經營管理,具有指標柔性化、方法滲透式、成果間接性、變化長期性以及工作內容不易量化、工作成效不易直觀、工作標準不易統一、工作主體思想多元化動態化等特點,所以,應做到五個結合:“黨建成效評價與經營業績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組織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價與重點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短期評價與長期評價相結合”,求得過程與效果相統一,既看“做沒做到”,更看“做沒做好”。三是簡化程序,體現操作性。加強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其中關鍵的一條就是在考核指標的設計上一定要注重可操作性。在統一規定動作基礎上,適度增加自選動作,避免千篇一律。根據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的新要求,簡化各項程序,形成簡約高效的考核評價體系。這樣,既能保證考核覆蓋的全面性,又能保證考核重點的針對性。
【參考文獻】:
[1][3]黨的十九大文件匯編[M].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44-45.
[2]王華.從六個方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8(03):81.
[4][5]龍明姬,王世誼,任向東.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點——以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為例[J].唯實,2018(05):38.
[6]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N].人民日報,2018-8-27.
[7]郭瑋.新時代嚴肅黨支部政治生活問題探究[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8(04):105.
[8]郭瑋.論增強黨內政治生活戰斗性的邏輯理路[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8(02):47.
(責任編輯:劉亞峰)
The Path of Building Grass 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System in the New Era
Zhang Na
Abstrac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re the basis of the Party's overall work and combat effcetiveness,and the cornerstone of promoting the extension of the Party's overall strict governance to the grass-roots level.Howerver,at present,som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re weakening,weakening and marginalizing,which not only restricts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ir work,but also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strength.Therefore,we mus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system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the new era;organizational strength;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