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城市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市政道路工程項目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要結合道路通行要求,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本文結合案例,對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地基處理和處理措施展開了討論,僅供參考。
關鍵詞: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1.084
1 案例
某市政道路工程項目,具體工程內容是規劃小區路和環形路,在進行地質勘查后發現,施工區域屬于軟土地基,結合實際施工條件和施工要求,施工部門對軟土地基處理方案進行了技術比選。
方案一,利用清除吹填土層的方式進行處理,結合工程項目開槽寬度,向山皮土坡腳外向延伸2.5m,整體邊坡的坡度在1:3以上,能有效保證淤泥不會出現回淤的問題。并且,施工部門對其進行了石灰土、碎石、防滲土工布以及土工格柵的處理,施工方案圖見圖1:
方案二,主要是利用清除表層淤泥質,將吹填土層延伸到山皮土層底部的方式,結合工程項目的基本要求,防滲土一直延續到石灰土層的下坡腳,整體路面結構在此之上。具體流程見圖2:
結合工程項目整體質量要求和工程處理要點,在進行投資成本評估后,結合施工技術對軟土地基處理方案進行選擇,最后決定利用方案二進行處理,在地基預壓期結束后,選取6個土坑樁點進行試驗測定,有效分析其沉降觀測效果和穩定計算,整體技術流程更加貼合公路路基設計規范的相關標準,能有效完成路面工程鋪設,較為理想[1]。
2 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地基處理措施
在市政道路工程項目中,有效處理軟土地基具有重要的施工意義和價值,相關部門一般會采取換填、夯實、擠密等方式進行集中處理,有效提高地基土加固效果,滿足工程項目實際需求的同時,確保地基土工程特性符合預期,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的基本質量。在道路軟土地基處理方法中,以下幾種較為常見:
(1)表面表層處理方法。主要是借助表層排水法和添加砂墊層的方式,要結合不同情況選擇差異化處理機制,以保證市政道路工程項目中軟土地基處理效果符合預期,優化工程項目整體質量。
第一,表層排水。在市政道路工程項目中,施工部門要有效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利用表層排水較為常見,需要施工人員在填土工作開始前對固定厚度地基進行處理,深度一般為0.5m到1m、寬度一般為0.5m的位置進行溝槽處理和開挖,確保能有效減少地表積水,并且降低道路工程地基中的含水量。尤其是在開挖工作開始前,施工部門要集中了解和甄別施工區域的地貌特征,確保相應的操作切實可行,且能減少溝槽的間距,保證整體地基排水效率得以優化。值得一提的是,在表層排水工作結束后,要利用透水性較好的砂礫或者是碎石進行回填。
第二,添加砂墊層,施工部門要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就要保證表面表層處理工作符合要求,在軟土層表面添加砂墊層也能有效提高處理質量。砂墊層的添加過程中,技術人員要應用機械設備,有效挖出路基下軟土組織,確保能應用較好粘性的土或者是砂石進行更換,有效提高整體地基的應用質量和實際使用效率。
第三,拋石清淤法。在實際處理工作中,要想合理性整合常年積水的低洼路段,要對排水施工難度較大的區域進行有效處理,一般會借助拋石清淤的方式。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有效控制片石的基本質量參數,約束在30厘米以內,若是出現直徑沒有達到標準要求的情況,就要盡量控制含量,要在總量的20%以內,借助拋片石處理機制進行清淤管控,合理性完善重型壓力機處理工序,并且優化碾壓操作管理水平。
(2)深層處理法。在市政道路工程項目中,為了有效處理軟土地基的問題,技術部門也要進行深層處理,提高工程體系的整體安全性和穩定性。
一方面,要利用灌漿法進行集中處理,主要是在軟土地基上進行集中灌漿,要借助地基進行水泥處理,保證漿體處理效果滿足預期。并且,在持續灌漿滲透和填充操作后,就能科學化完成壓實操作,避免塑性變形區域,確保能有效維持彈性和提高地基密度的基礎上形成復合地基。
另一方面,粉噴樁加固處理。在對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進行處理和整合的過程中,粉噴樁加固處理也較為有效,能對鉆進速度和單位時間粉噴量予以約束,在有效整合施工參數的基礎上,保證基本質量滿足預期。最重要的是,施工技術部門要對粉噴樁材料進行集中的校對和檢驗,避免水泥材料不符合質量標準和要求,一定程度上減少結塊變質的問題,也能規避受潮現象的出現[2]。
除此之外,施工部門還會借助地基排水固結的方式進行綜合處理,能有效縮短排水的實際周期和距離,并且只需要在地基中間安裝排水樁就能保證處理工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操作過程要結合差異化材料有效運行差異化處理措施,一般分為砂井排水樁和紙板排水樁。前者主要是應用在地面已經預先進行砂墊層處理的結構方面,并且在排水溝設置結束后,就能進行15m到20m的排水樁打入處理,有效保證處理效果。后者則要借助有效的設備進行紙板排水,能同時連通豎向排水處理工作,確保能在優化排水固結效果的基礎上,合理性發揮其地基擠密作用。
(3)置換土層處理。在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利用置換土層處理機制也能有效提高土質,主要是利用一些穩定性較好的土壤置換軟土地基中軟弱土層,從而提高整個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也能合理性減少沉降量。最重要的是,在置換法處理的過程中,人工置換和強制置換兩種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多以粗土為置換材料,能保證地面水浸情況下整體承載力也能在規定的范圍內,完成壓實處理,保證路基強度和穩定性都能滿足質量要求。
另外,相關技術人員也可以利用加載處理的方式對軟土地基進行管控,合理性完善軟土地基沉降管理工作,提高地基的基本強度,避免構造物出現不穩定沉降。在實際處理過程中,主要是利用加壓方式進行控制,增壓能保證土壤中水分在重壓下快速滲出,維護抗壓應力的參數結構,確保能將軟土地基基本強度控制在固定的范圍內,并且合理性管控地基結構的滲水效果,完善固結體系,提高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
3 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地基加固管理措施
在對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地基進行處理后,要整合加固機制,從根本上落實管理流程的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較大的工程項目軟土地基會造成地基土失衡的問題,需要從施工項目的角度出發,確保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加固處理的基本質量[3]。首先,要控制施工的速度和實際加載的速度,保證在有效掌握整體工程項目沉降情況后就對實際運行過程予以控制,提高項目的基本強度,科學化避免地基塑流擠出的問題,合理性提高處理效果。其次,要借助板樁進行科學化管控,確保剛度和鎖口抗拉力都能滿足施工項目的質量要求。最后,借助反壓法能有效提高地基處理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整合結構的穩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加固管理工作中,技術部門要積極整合施工實施管理路徑,完善施工管理流程的同時,確保施工監督體系和運維管理效果能滿足施工要求,充分發揮差異化施工控制的價值和優勢,提高整體流程的質量。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市政道路軟土地基處理工作開展后,施工部門要積極整合技術結構,完善沉降處理工作的基礎上,保證能利用有效的方法改善軟弱土質,提高處理措施的時效性,保證工程項目運行效果符合預期,并且減少工程項目中的安全隱患,為市政道路工程項目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優化管理基本水平。
參考文獻:
[1]孫軍.試論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措施[J].四川水泥,2014(10):31.
[2]馬地虎.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沉降處理設計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4(12):81.
[3]齊一山.市政道路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措施及分析[J].門窗,2017(11):192.
作者簡介:李鵬(1981-),男,遼寧沈陽人,本科,研究方向:道路與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