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
在眾多企業組織形式中,家族企業處于重要地位,無論是在社會還是在經濟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而研究家族企業和獨生子女的代際傳承有其現實意義和迫切性。
本課題系在傳統家族企業三環模型和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指導下,在吸收國外文獻研究的基礎上,設計了針對獨生子女繼任的問卷。然后,以浙江省幾所高校中的擁有家族企業的獨生子女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選擇360個樣本展開問卷調查。本文選取SPSS24.0統計軟件進行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以及多元回歸分析。
一、理論研究
1.家族企業
家族企業的一般概念就是指資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個家族手中,家族成員出任企業的主要領導職務的企業。此外,根據企業家庭關系的滲透程度和關系類型,家族企業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家庭所有權和管理權歸一個家庭所有。第二類,他們擁有不完整的所有權,但擁有管理權。第三類,他們擁有部分所有權,基本上沒有管理權。
Gerisck在對家族企業描述的過程中,提出了三環模型,主要是將家族企業理解為三環系統,其中包含家庭、企業以及所有權三個子系統,三者間的關系為相互重疊、相互獨立。家族企業的任何個體在三環模型中時,都可以被放置在由這三個子系統的交叉點形成的七個區域之一當中(圖1)。
Handler提出了家族企業繼承的定性分析模型。家族企業的代際傳承被視為創始人和下一代家庭成員角色調整的過程。 這一調整過程實際上是創始人參與公司的過程以及領導權力的逐漸淡化。
2.家族企業中獨生子女的繼承
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的方式是“子承父業”模式、“內部培訓”模式、“職業經理人”模式。然而,由于不同因素的影響,現任與繼任者之間存在著許多復雜的關系。因此,選拔、確定、計劃,培訓和繼任者晉升等過程具有不同的效果。
對于家族企業,其經營權和所有權的代際繼承包括許多方面。從所有權角度看,家族企業的分配比例和股東參與對其影響很大。如果第二代繼承了第一代,它將面臨更少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家族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主要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不同成員之間進行。如果家庭成員在第二代和第三代之后進行代際繼承,則企業的所有權將被稀釋數倍。 當代際傳承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時,企業將會面臨困境。
通過比較獨生子女家族企業和非獨生子女家族企業的代際繼承關系,發現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的模式的多樣性。需注意的是,即便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稀釋股權,對集中的市場行為是不利的,但是在促進經營轉型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二、方法
1.獨生子女代際傳承
西方學者認為,繼任者加入家族企業是代際傳承過程的一個特殊部分,獨生子女繼任者加入家族企業的將對后續權力轉移的成功產生影響。獨生子女繼承決策階段,企業會綜合的對各種問題進行考慮與分析。
根據大量的文獻,Stavrou使用q-sort分析來提取影響獨生子女加入家族企業決策的四個因素。 他們是家庭、企業、個人和市場。
2.研究思路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獨生子女繼任者決定加入家族企業的過程。歸納和論述了影響獨生子女參與家族企業管理的因素,和不同種類型因素對獨生子女加入與接管家族企業意愿的影響。
本文研究的對象是正在浙江高校上大學的家族企業的獨生子女。他們一般年齡在18歲至28歲之間,是研究的主體,原因有三點:第一,該年齡段的群體通常情況下會做出對職業選擇與未來生活的決定;第二,研究表明,雖然大多數獨生子女在13歲左右進入家族企業,但大多數獨生子女直到21歲才開始全職工作。第三,父母已經開始為他們提供在職培訓(46%)以適應未來的角色。他們的父母強烈鼓勵他們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
樣本來自寧波大紅鷹學院(100),寧波大學(60),臺州學院(40),嘉興學院 (80)和浙江工業大學(80)。所選樣本是家族企業的子女。根據學生檔案,他們的身份由學生會委員會和學生會決定。為了能夠準確地對本課題進行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將36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并對問卷進行回收。
針對不同高校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同時,為了盡量減少問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偏差,研究人員確保他們的答案將被嚴格保密。受訪者必須根據自己的真實想法來回答問題。
調查問卷在一個時間和地點填寫。共收到360份調查問卷。在清點每一份問卷之前都仔細檢查問卷,剔除了19份不符合規定與原則的問卷,最終得到有效問卷為341份,有效回收率為94.72%。
3.編制問卷
為了在更短的時間內收集更多數據,研究中使用的數據收集工具是一份自填式問卷。在問卷設計與編制的過程中,主要是按照以下五個步驟來執行的:
首先,通過對學者與專家的文獻進行收集與整理,并通過訪談的方式與部分家族企業進行交流,設置不同的選項,提煉出獨生子女參與家族企業影響的可能原因。
其次,在決定是否加入家族企業和接管家族企業時,20家企業的獨生子女繼任者需要考慮的因素。
第三,根據上述兩個步驟的結果,初步完成了“關于獨生子女家族企業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的設計。
第四,為研究做好準備。部分年齡在18至28歲的獨生子女大學生被選為研究對象,其父母至少擁有一個家族企業。研究人員需要填寫。準備研究的目的是確定研究工具是否適合研究目的以及是否需要進一步修改。研究人員使用測試來對是否存在缺乏清晰度、一致的低應答率進行確定,以及調查應答率是否存在差異、調查是否過長等。
第五,問卷定稿。在經過以上步驟操作后,得到了最終的問卷。本問卷是由三個分支構成的:第一步部分為調查對象的個人相關信息,如性別,年齡,參與家族企業經營活動的年齡,父母信息以及公司規模等;第二部分則是對獨生子女參與或接管家族企業的傾向性進行衡量,調查獨生子女在畢業后是否會馬上參與到家族企業的經營,屬于本次研究的因變量;第三部分是問卷調查的主體部分,對影響獨生子女繼任者參與家族企業的四種類型因素進行調查:個人、企業、家庭和市場。共有90個項目使用7點李克特量表。
三、實驗
1.獨生子女參與家族企業管理影響因子的分析
本文采用SPSS24.0統計軟件對問卷第三部分中的90個項目進行分析,選擇主成分分析方法。根據卡特爾陡峭的測試方法,使用等方差的最大正交旋轉方法提取和旋轉七個因子。回歸方法用于計算因子負荷。
因子分析結果表明,7個因素的總方差為:
與此同時,還對七個因子的內部一致性系數進行了計算,對量表的可靠性進行衡量。其對應的克朗巴哈α值分別為:0.891、0.860、0.861、0.812、0.736、0.721和0.60,因此能夠看出各因子的測量信度是較好的。
為了更好地分析量表的內部結構,基于一階系數的分析結果,在此基礎上對各個項目再次執行因子分析的操作。本文選取主成分分析方法。根據Cattell的陡階檢驗方法,采用等方差旋轉的最大正交旋轉法。為清晰起見,矩陣僅顯示大于0.4的因子負載。
對“內部個人利益和父母期望(F1)”的因子分析表明,有四個子因子可以解釋54.60896的總差異。Conbach的上述四個子因子的α系數在0.639和0.853之間,可以看出是滿足本研究的,為了能夠更加準確的研究,將四個子因子命名為:F1.1內部動力、F1.2責任理想與報告、F1.3父母的期望、F1.4家長信任和自信。
對“外部利益與機會(F2)”的因子進行分析,其中涉及到兩個子因子,其解釋總方差為45.454%,Conbach的Alpha系數分別為0.745和0.902,將這兩個子因子分別命名為:F2.1外部機會和獨立意識、 F2.2外部利益。
對“企業問題與危機(F3)”因子的進行分析,涉及到三個子因子,所占總方差的比重為57.633%,將其命名為:F3.1管理和危機、F3.2家長式管理、F3.3家庭集中決策。
對“企業優勢與安全(F4)”的因子分析表明,可以提取出兩個子因子。這兩個子因子占總變異的62.209%。兩個子因子:F4.1公司地位和良好的評估前景、F4.2企業社會保障評估。
對于“家庭觀念(F5)”的因子進行分析,則可以提取兩個子因子,所占總方差的比重為54.855%,將這兩個子因子命名為:F5.1家庭忠誠度和奉獻精神、F5.2家庭價值。
最后對“家庭沖突(F6)”因子的分析表明,可從中提取出三個子因子,所占總方差的比重為59.028%,將其命名為:F6.1家庭成員矛盾、F6.2消除個性、 F6.3缺乏相互信任。
2.加入意愿和繼承意愿的多元回歸分析。
將前文所提取的7個因子分別執行回歸處理, 結果如下:
在影響程度上,最大到最小依次為F1、F2、F4以及F7。
表達各種因素對加入意愿影響的模型是:
Q2.1= 0.586* F1-0.229* F2 +0.153* F4+0.137* F7
在公式中,Q2.1代表加入的意愿;F1代表內部利益和父母的期望;F2代表外部利益和機會;F4代表公司的優勢和保障;F7代表市場就業和創業壓力。
從影響程度的角度來看,個人的興趣和父母的期望(F1)影響最大。排第二位的是外部利益和機會(F2)。企業優勢和保障(F4)的影響次之。最后,市場就業壓力(F7)影響最小(見表1)。
影響繼承意愿的因素的標準化模型是:
Q2.2 = 0.618* F1-0.160 * F2+0.132 * F4+0.113 * F7
在公式中,Q2.2代表繼承意愿;F1代表內部利益和父母的期望;F2代表外部利益和機會;F4代表公司的優勢和保障;F7代表市場就業和創業壓力。
從影響程度的角度來看,影響最大的因素是興趣和父母期望(F1)。其次為外部利益和機會(F2)。家庭觀念(F5)的影響是第三位。家庭沖突(F6)影響最小(見表2)。
影響獨生子女繼任者畢業后是否會立即加入家族企業的標準化模型為:
Q2.3 = 0.399 * F1 - 0.309 * F2+0.143 * F5+0.140 * F6
在公式中,Q2.3代表畢業后立即加入的意愿;F1代表內部利益和父母的期望;F2代表外部利益和機會;F5代表家庭觀念;F6代表家庭沖突。
綜合上述結果,可以得到以下模型(圖2):
3.各因素對獨生子女參與家族企業管理的影響
從統計結果來看,內部因素和父母期望(F1)首先進入家庭成員加入家族企業后的三個回歸方程。此外,其回歸系數遠高于其他因素。這表明內部利益和父母期望(F1)是所有因素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見表3)。
在三個回歸模型中,外部利益和機會(F2)之后是內部利益和父母期望(F1)。但是,需要注意的是F2是呈負相關。換句話說,外部欲望越強,外部就業機會越多,孩子加入家族企業的可能性就越小。這不難理解。這表明個人因素是最關鍵的因素。這與Eckrich的研究一致。研究表明,一個人對生活和工作的滿意度取決于他是否找到了適應自己的自我概念的方法。
Stavrou的研究發現市場是影響獨生子女參與家族企業的最為重要因素,也就是說獨生子女就業形勢不好或者外界形勢很難預測的情況下,獨生子女會傾向于加入與接管家族企業。
本研究中揭示的關系與斯塔夫魯的研究一致。就業壓力與獨生子女加入和接管企業的愿望正相關。面對就業和創業的重大抉擇,孩子們將傾向于加入家族企業,并愿意在家族企業中承擔繼任者的角色。但就就業壓力而言,這一因素在重要性方面處于次要地位。在回歸模型,其中2個境外企業愿意參與,市場因素是回歸的個體因素(F1,F2)和公司因素(F4)的積極方面后方程中的最后一個影響因素。
另外,當“畢業后立即進入家族企業”作為因變量,家庭因素也進入回歸方程。可以得到的結論為:當獨生子女擁有越強的家庭觀念時,孩子畢業后就越傾向于進入家族企業。令人費解的是,家庭因素的利弊不屬于獨生子女參與和接管家族企業的回歸方程式。家庭因素對決定這兩個方面的獨生子女繼任者沒有顯著影響。當孩子決定加入或接管家族企業時,企業因素是一個重要的變量。它作為第三個變量進入前兩個回歸方程。
關于“子女是否會在畢業后馬上加入家族企業”的問題,可以根據回歸方程所得到的結果,分析得知這兩個因素對獨生子女在畢業后立即參與家族企業有很大影響。即使進入前兩個回歸方程的F4也沒有進入回歸方程,“愿意參與”、“愿意接管”和“畢業后立即加入家族企業”的概念是不同的。即便獨生子女在畢業后沒有立即加入到家族企業,并不代表著孩子不會參與未來家族企業管理,同時與獨生子女的繼承意愿沒有直接關系。對此,可以看出第三個方程的結構與前兩個方程的結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圖2)。
五、結論
家族企業的代際傳承,特別是獨生子女家族企業的繼承,對于家族企業的未來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家族企業的在任者將充分考慮如何更好地進行家族代際傳承。另外因為獨生子女這樣的家庭式環境,子女在性格塑造上必然與傳統上有較大差異,所以獨生子女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風險。
[本文得到浙江省社科規劃項目(浙江浙商研究中心):浙江獨生子女家族企業后代代際傳承模式研究(批準號:17JDGH125)、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研究課題(2017N85)的資助。]
(作者:寧波財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