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大學生群體規模不斷壯大。我國當代青年成長成才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而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如何與人溝通、合作、共同生活等,均被看作是他們走上社會,成為棟梁之才的重要前提。同時,每個學生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更加全面的提高綜合素養,并積極的引導他們展示出當代大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因此,第二課堂的建設不僅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也應當成為專業教學的第二陣地。由于高等職業教育的特殊要求,高職院校理應探索出一條更加合理的道路,完成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融合,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從我國高職院校第二課堂開展情況的現狀出發,提出了第二課堂與專業教學融合的必要性,并歸納和總結了較為切實可行的培養路徑,針對“第二課堂”與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融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見解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第二課堂;專業教學;融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2.043
0 引言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必須要在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訓練過程中,進行廣度和深度的拓展,并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他們的求知欲,進而培養適合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這里所說的第二課堂,不是單純的“課外興趣小組”,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外活動”,而是第一課堂的重要延伸,它極大的拓展了原有的教學領域,突出了職業能力,深化了教學內容。廣泛的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可以促使學生逐步將專業變成興趣,將興趣變成職業。
在德國的職業教育中,他們把第二課堂作為開展一系列工程訓練、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方式方法。在我國,一些經濟貿易較為發達城市的職業院校也將學生的技能訓練搬到第二課堂來進行。例如,義烏工商學院、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職業學院,由教師團隊自己建立平臺,通過平臺上真實業務的實踐等學習場景的構建,通過第二課堂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在彰顯辦學特色、落實實踐訓練、充實師資隊伍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但總體上來說,我國的第二課堂與專業教學的融合中還存在以下問題:第二課堂的開展與專業教學的實踐沒有完全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質性轉變;專業教學和第二課堂的實踐內容不能很好的良性互動;第二課堂與專業教學的融合在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上缺乏探索和實踐。
1 “第二課堂”與專業教學融合的必要性
1.1 培養高素質職業人才的需要
在“互聯網+”時代的要求下,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改革,深刻的理解第二課堂的真正意義,并通過第二課堂的實踐,才能從一定意義上培養出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并有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1.2 推動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的需要
探索“第二課堂”與專業教學融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搭建“多元化”的實踐平臺,構筑“長效性”的保障機制,對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富有創業精神、勇于投身創業實踐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1.3 打造“因材施教”的育人空間的需要
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為目標,以引導學生興趣為導向,以科技競賽為載體,拓展第二課堂的內容與育人空間,打造良好的創新創業育人生態環境。積極探索第二課堂與專業教學融合的體系,建立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有效的教育供給。
1.4 提高教師執教能力的需要
第二課堂與專業教學融合的實踐中,教師起到引導和促進的作用,教師在設計第二課堂的執行方案與建設目標時,往往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以及自己擅長的專業領域,通過深入了解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進行課程開發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準,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執教能力。在各方面都能使得教師的知識應用與創新能力的得到極大的提升。
2 “第二課堂”與專業教學融合主要路徑
2.1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來構建專業教學與第二課堂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尤其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將以往“教學”和“學工”的有所割裂的現象徹底根除,將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高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從新生入學開始,通過分析學生的學情,結合學生自身的優勢與興趣所在,探索更加合理的學分與學業考查考核體系。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來實現學生從“讓我學”到“我要學”,最后到“我要學”、“我愛學”的轉變。
2.2 構建多元化的實踐平臺
通過各種形式構建多元化的教學實踐平臺,例如:課程興趣小組、專業協會、技能競賽隊、創業實踐組、教師工作室、社會服務小組等,將專業教學與第二課堂的實踐鍛煉進行多維度的深度融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高職教育的“做中學,學中做”、“邊學邊做”。
2.2.1 課程興趣小組
課程興趣小組一般圍繞著某一門具體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展開。它是課堂教學在課外活動中的發展和升華。一般來說,課程興趣小組主要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成長的育人功能。在興趣小組內,由教師牽頭引領項目的設計與開發,以任務導向為線索,始終圍繞著該課程特別強調的核心技能展開第二課堂的活動。小組內成員利用課余時間自主自愿的參與興趣小組的各種活動,包括真實項目演練、課程內分組競賽等,提高課程實踐能力。
2.2.2 專業協會
專業協會要始終圍繞著塑造專業化形象和精英分子的理念展開活動,積極打造創新平臺、職業發展平臺和對外交流平臺等,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協會的名義組建學生團隊,代表專業參加各級別的競賽項目、校校交流、社會服務等,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為主要成效。
2.2.3 技能競賽隊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大部分都提出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的思路與實踐目標,探索出了一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出了一條借助技能大賽培育應用型人才的新路子。將“第二課堂”與技能大賽結合起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更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該第二課堂的活動主要圍繞著各種類型的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展開,利用比賽促進學生全方位參與項目實踐,是對學生技能的二次培養,對比之前只在課堂中學習理論知識,是一次新的蛻變。而對與教師而言,能在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不斷提高,有利于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2.2.4 創業實踐組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創業已經成為大學校園內的一個熱點話題。創業對與大學生來說,開辟了就業的新路子,同時也為同學們的就業提供了新的途徑,也是自己人生目標與理想實踐的好路子。而大學生創業不能盲目,需要有專業人士進行指導和規劃。在第二課堂中,有意識的引入創業的概念,將有這類想法的同學聚集在一起,有效的與自己的專業和學習興趣進行結合,開展項目路演,實戰演練等活動,為他們今后走上社會,實踐自己的人生理想提供更好的平臺。同時,也為各級創新創業大賽挑選更好的方案。
2.2.5 教師工作室
教師工作室制與第二課堂有效結合,為學生和老師提供了一個開放與發展的教育教學環境。它比第一課堂的教學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與更實際的教學作用。充分體現以學生的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本、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培養出國家建設需要和受社會歡迎的人才。
2.3 將第二課堂的內容融入到專業教學中
通過專業教學內容與第二課堂的融合,有意識的在專業課中,由教師發起成立第二課堂活動小組,例如:課程興趣小組、技能競賽隊等,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多樣化的考試考察方法,合理進行學分優化與置換。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革新課程體系,實現兩個課堂的良性互動,推動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與升級。
2.4 建設數字化共享交流平臺
通過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來引導和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并開放跨專業、跨學科領域的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場所。在教學資源庫內容的更新與各第二課堂實踐平臺的良性互通的基礎上,鞏固專業教學的成果。尤其是做到在專業領域內的創新創業意識的提高,努力做到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5 政策和保障制度
為促進第二課堂的順利開展,務必建立健全導師制度。對開展第二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在職稱評聘與績效考核上予以傾斜,鼓勵教師多參與該項活動。同時,也要建立學生第二課堂的內容管理與學生獎勵制度、實訓室使用管理制度等。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明確規定第二課堂的學分認定與學分置換等內容。并適當的為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
3 “第二課堂”與專業教學融合突破口
3.1 教學協同與融合創新
要做好“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兩課堂”融合發展,務必要探索并建立一套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體系,有效的統籌兩個課堂在知與行、學與用、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2 教育供給側創新
要真正的實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必須要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有效的教育供給,力求升級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擴展教學空間,轉變考核方式。務必在跨專業,復合型培養等方面不斷努力,做到提高學生的學習創造能力,尤其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水平。
4 第二課堂構建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4.1 務必要解決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的問題
立足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提出專業教學與“第二課堂”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自我成長,強調“做中學,學中做”、“邊學邊做”。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愛崗敬業的精神,把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作為重點。
4.2 務必要解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張皮”的問題
通過構建校內外“多元化”實踐平臺,廣泛開展各類型實踐教育活動,與校園文化融為一體,打造創新創業育人生態環境,形成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氛圍,搭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學習過程,必須要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深度融合。
4.3 適時的考慮跨專業跨平臺協同發展的問題
“第二課堂”與專業教學相融合,跨專業跨平臺協同發展,解決專業教學改革步伐緩慢,改革實踐成果應用性差。拓展“第二課堂”育人功能,抓好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突出綜合素質的培養,探索“雙課堂”融合發展的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做好協同發展。
4.4 適當的解決創新創業渠道狹窄的問題
通過學生“層進式”的培養過程,從大一進校開始即運用各種第二課堂活動,有效的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解決創新創業渠道狹窄,后勁不足等問題。將基本能力培養、應用能力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通過遞進的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創新創業水平、技術應用綜合素養等,不斷完善提出更加有效的人才培養方式與方法。
參考文獻
[1]秦琴.高職院校實踐型教學體系構建探索[J].中小企業科技與管理,2015,(3).
[2]楊萍,姜余祥,王燕妮.多專業融合協同打造大學生第二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03).
[3]戴士弘.職業院校整體教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4]覃容飛.中職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融合發展”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