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富 柴永來 張 戰 雷 光 李 琳
(1.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會計學院,大慶 163319;2.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哈爾濱 150036)
農村信用社是服務“三農”的基層金融機構之一,對于提高農村金融供給,提升農村金融運營效率,提高服務“三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農村信用社在發展中存在著網點少、治理結構不健全、人員素質低下、內部監控體系不完善等不足,這些都制約農村信用社可持續發展。依照國家對農村信用社改革指導方案和相關規章制度要求,必須強化農村信用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意識,正確分析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充分分析財務風險產生環節,提高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節點,這對于提升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績效,促進農村信用社有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國內專家和學者針對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進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代表性觀點。王勝演(2012)分析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基本表現及產生根源,提出優化市場環境、完善規章制度建設,強化監管水平等對策。黃雷(2012)分析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現狀及產生根源,選取了體制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及市場風險等6個方面15個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采用層次分析法判斷財務風險水平。孫疏(2013)分析了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存在財務風險管理理念缺乏,管理制度缺失、指標體系不完善,管理者水平低等問題,并提出針對性改進建議。孫素娟(2017)分析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產生根源,提出了轉變思維觀念,建立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完善管理程序等對策。趙麗麗,李學峰(2017)針對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現狀,分析在內部管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財務風險管理人員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相應完善對策。
農村信用社是營利性金融機構,同企業一樣會面臨財務風險。根據企業財務風險的基本內涵,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也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農村信用社廣義財務風險是指農村信用社吸收存款、同業拆借等方式形成負債而形成的償付本息的不確定性或者帶來農村信用社利潤減少的可能性,主要是指籌資風險。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農村信用社綿連內外部不可控因素,造成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偏離,致使農村信用社陷入財務困境狀況。廣義的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存在于信用社財務活動和運營過程中,綜合反映企業風險的貨幣化價值。廣義財務風險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資產價值及收益分配風險。
農村信用社面臨的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從整體上看,主要是由于農村信用社內外部制約因素導致財務風險。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農村信用社經營環境相比其他金融機構還是具有一定脆弱性。由于農村信用社承擔著服務“三農”的重要使命,這決定了服務的主要地點在農村,主要服務對象為“三農”。農村經濟運營環境相比其他地區要差,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受自然環境、農業生產周期性、季節性和服務對象分散性的影響,面臨的財務風險管理環境更為復雜,影響財務風險管理效果。
農村信用社對財務風險的管理意識主要集中在信貸風險,注重對回收本金和利息方面的管理,管理意識單一,不能準確把握財務風險的對象和性質變化,風險管理意識有待提升和加強。針對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對象變化,強化風險管理外延,建立信貸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多維風險管理意識。從風險性質上看,財務風險管理涉及范圍也在逐漸擴大,從局部、區域性逐漸向全國化、全球化演化。
農村信用社未能建立“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運營管理和內部管控機制,運營行為不規范,抵御風險能力差,健康、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在農村信用社發展中,由于受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人員能力的影響,未能深入進行供給側改革,建立較為完整的財務制度和內部控制框架和制度,財務風險監督和管理效率低下,各個環節和機制不健全。在財務管理方面,主要針對貸款管理出臺了一系列辦法和考核制度,缺乏系統性財務風險管控機制。
農村信用社受發展歷史、運營體制等因素制約,員工來源和素質具有特殊性。少數基層員工通過“接班”方式進入信用社,這些員工學歷水平偏低,甚至有中專或一些初中文憑,本科學歷員工比例較低。農村信用社還存在員工不熟悉崗位業務,尤其是財務風險管理方面人才缺乏,專業技能水平低。在農村信用社中,少數員工年紀大,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差,風險管控意識低下。員工素質將成為制約農村信用社發展“瓶頸”因素之一,因此,必須提升員工素質,尤其財務風險管理業務水平和能力,更好管控財務風險,保證資金安全性,從而促進農村信用社健康、可持續發展。
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受到國家經濟發展周期,各個產業發展狀況、通貨膨脹、利率水平、信用環境、文化條件的諸多因素影響,應不斷完善運營環境,提升運營管理外部條件保障。根據國家宏觀調控情況,中國人民銀行、銀監局制定相關農村信用社發展相關政策和規定,提供信用社風險管理的制度保障。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階段,農村信用社也面臨供給側改革。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快速發展,給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提供諸多機遇和挑戰,在農村信用社各類業務運用中時時刻刻可能產生財務風險,因此,必須進一步改變財務風險管理認識,提升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在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過程中,不管理財務風險和過度“規避風險”兩種情況都不利于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水平提高,應該在可控范圍內,做好財務風險與收益匹配,學習先進財務風險管理理念,轉變財務風險管理觀念和意識,管控財務風險關鍵方面和節點。
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或制度能夠有效管控財務風險,及時提高處理財務風險能力,有效化解財務風險不良影響,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水平。在農村信用社內控機制完善過程中,一定要學習先進金融企業寶貴經驗,結合內控準則、會計準則、財務通則的要求,結合互聯網下內控新變化,建立有效內控機制。明確各個崗位財務風險控制崗位職責,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權責利,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對財務風險制約、管控和規范作用。完善財務操作流程和內部審計效率。按照財務操作流程,組織財務人員業務操作規范化培訓,提高財務操作的制度規范性。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維護內部審計權威性提高內部審計地位,挑選高素質人員充實內部審計崗位,完善內部審計人員培訓,將序時審計和后續審計有機結合,重點轉向財務風險風險性審計監督,提高財務風險審計水平。
金融企業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農村信用社要想增強競爭能力,提高競爭水平,必須培養一批具有高精尖金融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強的企業管理人才,因此,需要制定完備管理人才培養計劃,采取針對性措施,促進管理人員素質提升。強化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員工素質過程中,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重視職業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提高財務風險管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技能和水平。第三,建立科學管理人員聘任和后續教育模式。第四,構建科學有效的員工績效評價體系,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培養一支專業技能強、風險管理意識好,綜合素質高,吃苦耐勞的員工隊伍。
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受企業內外部多種因素影響,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水平需要制定內外部政策,建立系統性風險預警和評價機制,這樣才能促進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水平提升,確保農村信用社可持續發展,為更好服務“三農”奠定基礎。
[1]黃雷.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J].齊魯珠壇,2012(5):60-64.
[2]王勝演.試論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的防范措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8):101-101.
[3]孫疏.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J].特區經濟,2013(2):57-58.
[4]孫素娟.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的防范策略[J].北方經貿,2017(5):93-94.
[5]趙麗麗,李學峰.農村信用社財務風險管理問題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