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芬河市第三中學,綏芬河 157300)
2014年9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標志著我國新高考制度綜合改革啟動。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改革的啟動和實施,體現了國家意志。引導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選拔水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于2016年4月1日正式印發 《深化考試招生制度實施方案》(黑政發【2016】12 號),確定了我省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整體規劃和基本框架,提出從2018年秋季新入學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實施高考綜合改革,2021年將進行首次新高考。
高考“3+3”可能形成結構性緊缺或富余,或者根據考試時間形成潮汐現象。從上海情況來看,因為選考地理、生物的學生多,所以地理、生物教師短缺嚴重,政治老師也不充足,物理老師會有剩余。
而目前初中地理教學水平處在低谷狀態,特別是初中地理教學的師資、課時、質量不令人滿意,許多地理教師都不是本專業畢業。而目前的初中與高中地理銜接也不盡人意。許多學生初中不太學地理。經過長時間的地理課堂教學,仍有相當多的學生沒有具備基本的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識。為此,我認為地理教學中應注重以下幾方面。
時代進步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
由于長期以來不少學校的初中地理課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在教學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一種是“講”法,這樣就把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引向“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還有一種是“翻書”法,即“同學們把書翻到……頁”,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書劃書的枯燥的文字教學課。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努力用 “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翻“圖”來代替翻“書”。 雖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著實質的進步。
地理教學離不開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課件使課堂生動、直觀,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許多難理解的圖利用多媒體課件也會迎刃而解。地圖教學是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生無須死記硬背地理知識,完全可以借助地圖來掌握有關知識。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借助地圖來學習、掌握。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地理教學中牽涉的各種各樣的原理圖、示意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次一級手段,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像的了解,掌握判讀方法。我們應該讓學生從以往的“題海”中解放出來,把培養讀圖能力看作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具體途徑,把培養學生獲得此項可以終生受用的地圖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地圖教學能力也是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的主要指標。地圖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想象、演繹、分析、比較、判斷等綜合能力,這也是最具地理學科特點的能力。地圖教學能力是指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制作地圖、指導學生閱讀、分析地圖的能力。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師本身缺乏地圖能力和地圖教學能力,很難成為一個好的地理教師。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師不愿用、不會用地圖的情況的實質是教學要求不高或教學能力低弱的表現。而目前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死記硬背”現象,恰恰與地理教師不重視提高自己的地圖教學能力有關。
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要與改革地理學業評價方法結合起來,特別是要改革死記硬背的考試方法。有的地理教師甚至將學生學好地理的期望放在 “考試”上,實踐證明這種想法過去、現在、將來都是行不通的。可以引導師生雙方明確地理學習的方法,強化地圖在地理學習中的作用,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地理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增強了,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師教育教學的工作量很大,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不可能成為所謂“學者型”教師,大部分人也不可能深入進行主要由地理教學理論工作者承擔的地理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的探究工作。但他們是承擔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水平這一攻堅任務的主力軍。因為他們真正面對著學生,運用新的地理教學理論、模式和手段,更要注意運用適合學生的地理課堂教學方法,注意根據教師本人特點、新的學生特點、新的課程特點、新的教學環境和新的地理科學進展來改革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地理教學方法常教常新,使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如果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師都能腳踏實地自覺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初中地理課程可以成為學生喜歡的課程,初中地理教師可以成為學生終生難忘的教師,初中地理教學水平可以整體提高,為高考3+3改革做好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