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第二森林調查規劃設計院,哈爾濱 152000)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對舊能源的發展也逐漸地忽視,導致了森林經理技術一直止步不前,嚴重落后于其他行業的發展。森林經理會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不斷更新。20世紀50年代,國外以立法形式提出森林多效益主導利用的經營指導思想,目的是取得森林最佳經濟效益的發揮與挖掘森林生物學的潛力。在國內,社會林業已經建立起以保護地球環境為中心的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建成不但能改善生態環境的多種效益的林業,而且也是經濟發展和維持所有生物必不可少的資源。如今森林經理的目的是多資源、多目標的森林經營,需要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森林經理學過去只顧經濟效益,忽視了森林的生態效益,這是錯誤的。但只講生態效益也是不科學的。這就要求我們除了要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創新管理水平,還要科學的培育幼苗,促使我國森林經理技術得到質的飛躍。
森林經理學科對加快中國森林可持續經營的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資源是按照社會需要、地理位置、林分實際分布狀況進行規劃與經營的,但是存在著國家所有權及企業、公眾與個體的經營權的分離,無法確保森林經理技術的完整性和穩定性。目前 ,森林經理學科的建設面臨著學科體系不健全、學科定位不明確 、師資隊伍建設滯后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以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為主線 ,以相應的森林經營管理技術為支撐 ,進而獲得最大經濟收益 。
一是林產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 。林產品質量低下毀約是制約營林業的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林業局的領導對林業的生產和發展問題不夠重視,領導者過分地強調提高樹木種植的進度和效益,而忽視了自然規律,沒有做到科學和合理化的種植樹木,從而導致了樹木質量不高,有些嚴重的導致了大量病林、死林的存在。砍伐的樹木由于質量的不高,商家和企業不愿意購買,所以營林業沒辦法只有將其棄之不理。
目前森林經理者思想守舊,不懂革新管理方式,具體表現為管理手段落后,循規蹈矩,進而造成了市場供不應求,制約了林地建設的長遠發展,所以必須提升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森林經理的發展受到制約關鍵的原因還是由于管理方式和方法的不科學造成的。
森林經理工作是通過完整的、科學的、系統的調查規劃體系,形成的系統工程,不僅僅需要良好的相關外部環境,還需要在森林經理的調查規劃體系中引進博弈理論。博弈論既有宏觀的規劃與調控,又有合理采伐量的計算等。為了持續地維護與提高森林生態系統服務能力,還要解決森林經營實施的不良因素,對充滿復雜性、可變性與不確定性的生態系統進行有效經營管理,要求把森林資源及其管理納入一個系統之中,把森林資源管理納入區域管理系統之中。要求森林資源的發展能夠整體大于局部之和,實現資源的動態性和功能需求的多樣性,這就要求將博弈主體所有策略所組成的集合,稱為森林經理的區劃、調查、評價、規劃、檢查、監測、控制、調整。同時,在規劃體系中最大有效地利用森林資源,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活力,確保利益主體存在不同空間、不同時間尺度上的利益差異,避免利益矛盾。
(1)林業區劃。林業區劃是根據自然景觀來體現生態系統中各生態群落類型的特征。目前,林業區劃實施方法是在林業區劃實施系統中用立地類型接口進行劃分。立地類型可以采用路線踏察記載路線作為區分立地界限的依據。如:標準地上記載的環境因子和測定的代表因子是通過環境與立木關系體現量值程度。通常東北林區把立地作為經營管理和造林的共同依據時,就不能僅僅考慮自然因子了。
(2)制定科學規劃和經營利用方案。森林經理是根據資源可再生等特征來制定科學規劃和經營利用方案,并定期調整規劃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其是區劃、規劃體系的延伸結果。森林經理則要根據各自特征把工作量落實到地塊,整個系統工作就可以按分區的布局、要求,區別對待。
(3)科學劃分。林場的生命力關系到整個林業經濟能否持續地健康發展,國有林場由粗放經營轉為集約經營。我們認為,一要采育結合,二是必須經營管理好現有森林。在進行森林經理時,森林林班面積變動在20—40公頃之間,這些經營小班最小為1公頃,最大為20公頃。國外森林經理是把林管區范圍按自然線一一進行劃分,地形、眾多的河流和道路都要按照這一方式進行劃分。按調查標記的自然界線存在差異時才能這樣劃分。
森林經理的管理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入手。宏觀方面要逐步縮小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實現地區間相對均衡發展。微觀方面主要是針對一個林業生產基層單位研究實現永續利用的條件,由于不按上一級總體規劃辦事 ,甚至以破壞其他區域的森林環境效益為代價,單單追求轄區范圍的經濟發展,進而制約了整個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舊能源的發展也逐漸地忽視,導致了森林經理技術落后于其他行業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在充分利用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利益與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就必須不斷促進森林經理技術的進步。
[1]曲作盛,劉彥成.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及加強營林生產管理[J].企業研究,2013(12).
[2]蘇金鳳.在實踐環節中解決營林生產管理的問題[J].生物技術,2012(12).
[3]王媛媛,張玉林.森林營林技術及加強營林生產管理[J].企業研究,2014(11).
[4]賈代艷.在實踐環節中解決營林生產管理的問題[J].林業科技,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