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哈爾濱150000)
調查性報道是對新聞事件或社會問題的一種專題性調查,是深度報道的重要方式,具有調查性、過程性、伴隨性等獨特的傳播特點。電視由于其視聽兼備的傳播特性,在展現調查過程、保存調查證據上獨具優勢,還可以以出鏡記者和主持人出鏡報道以及畫外音解說的方式對調查過程進行串聯和解釋說明,讓電視調查性報道具有強烈的可視性、情節性和故事性。近年來,調查性報道在各種體裁的電視新聞中運用得越來越多,展現出電視調查性報道的獨特魅力。
消息類電視新聞一貫以簡短快速為特點,以前,消息類節目往往只報道新聞事件即可,現在,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地報道新聞事件,對于新的政策措施的發布實施、對于那些需要揭露真相的新聞事件和社會現象,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也在不斷運用調查報道的方式進行報道和拓展。調查性報道成為消息類新聞報道方式的重要補充。
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采用調查性報道的方式對新聞事件和社會現象的深層原因和情況進行報道,以較短的篇幅報道新聞,增加了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的深度和可看性,尤其對非事件性新聞的報道開拓了渠道,通過調查對象的話語來講述新聞,使新聞消息變得生動、真實、好看。但是,由于消息類新聞長度的限制,深入的調查采訪難以展開,調查性報道的內容量和調查深度略顯單薄。所以,消息類新聞節目可以多采用成組打包的形式編排,使調查性報道成為成組報道的核心。
與消息類新聞相比,專題類新聞節目就更加適合采用調查性報道的方式,專題類新聞節目的時長適于展現記者的調查過程,記者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探尋事實真相,而過程性正是電視調查的一個重要因素,用過程說話是電視新聞調查的一個重要特點。
《新聞調查》是專題類新聞節目中專門采用調查性報道進行采訪制作的一檔節目,其中的《抗生素的警告》、《網癮之戒》等節目調查分析了當前的很多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作為一檔專題類節目,《新聞調查》每期關注一個事件或現象,采用調查性報道的形式對專題進行調查,揭露事件真相,分析現象形成過程,對社會問題進行思考。記者型主持人進行調查報道也成為《新聞調查》節目的一大亮點。專題節目充分展現了記者調查的過程,觀眾伴隨記者的深入調查層層接近事實真相,具有強烈的伴隨性。節目對當前社會事件、社會現象的調查采訪較為深入,其思辨性常常引起觀眾的理性思考。
在評論類電視新聞節目中,調查性報道成為節目搜集論據、進行論證的一種重要方式。一般運用調查報道的評論節目先用調查敘述新聞事實,然后主持人再進行評論,調查報道成為評論節目擺事實、講道理的重要部分,記者調查的過程具有了論證的力量。在邊敘邊評的評論節目中,調查報道也成為一種敘事方式,主持人伴隨調查進展進行評論。
比如 《焦點訪談》節目的電視評論《想要通知書,先拿十萬來》,就采用了通過調查引入評論的方式。節目先從一位考生家長反映的孩子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但被要求必須交10萬元才能領到錄取通知書的事件開始調查,對考生家長、勒索人、其他考生家長進行了采訪,還跟蹤記錄了警方對事件的調查過程。整個評論節目雖然直接評論的語言很少,但調查的過程無形地表示了節目的態度和立場,帶領觀眾從調查中推論出觀點。我們看到,在很多時候,調查和評論是分不開的,因為調查為評論提供了論據,而調查的過程又是很好的論證過程,這種論證方式不是明顯的主觀表達,而是在調查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了觀點,有些態度和立場不用評論員直接說,用調查過程的影像記錄。觀眾就可以得出自己的觀點和態度。調查性報道在述評類評論節目中的運用易于觀眾接受,也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調查性報道在電視新聞中得到了廣泛運用,不同體裁的電視新聞運用調查性報道有其各自的特點。不論是哪種電視新聞節目的體裁類型,對于有爭議的選題它們都可以運用調查性報道,進一步挖掘事實真相,調查各方反應。調查性報道以其過程性、事件性、調查性、伴隨性等特點為各類電視新聞增加了報道深度和報道方式,使電視新聞有了更多的表現形式,變得更加精彩。
[1]劉衛紅.從《新聞調查》透析電視調查類節目的深度報道.現代經濟信息,2009,(1).
[2]劉濤.電視調查性報道敘述方式淺探.中國電視,2007.
[3]張潔,吳征.調查新聞調查.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
[4]羅幸.中國調查性報道初探——淺析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學術論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