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茹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河北三河 065201)
為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財政部相繼推出多項內控制度,2012年發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2015年發布了《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2017年1月財政部發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財會[2017]1號),并同時要求開展2016年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隨著政府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公共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內部控制建設已經刻不容緩。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核心,是對風險的管控,因此通過對制度的疏理、經濟業務的實施,及預算執行情況的把控等一系列措施,對事業單位現有的管理水平進行整體的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管理是財政改革的關鍵,而內控的關鍵點是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各個部門之間進行統一的管理,并且設定了統一的工作目標,通過相應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實現對整個行政事業單位的控制和管理。目前在社會的發展中,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有利于促進事業單位的進一步發展,也能夠保證單位財政的安全性,進一步完善財政管理效果,另外,通過內部控制工作,加強對內部管理機構的建設和監督,有利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效果。通過內部控制,可以進一步加強事業單位工作廉潔公正,極大地減少了貪污腐敗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目前針對相關內部控制理論已經有所提出,但是在實踐和落實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行有效的管理。
內部控制的作用是監控各種風險,通過體制建設有效管理單位,確保資產的安全和使用效率,防止腐敗,因此單位領導的重視程度及單位職工的響應程度,決定著內控體系推進的速度及質量。在財政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亟需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內控體系,來管控風險,保障發展。每一項工作的開展首先強調的是思想觀念,只有觀念更新了,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發展。但是目前行政事業單位中有關內部控制管理的意識略顯薄弱,從而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缺乏科學合理的思想指導,不利于相關發展[1]。另外針對管理人員來說,也缺乏相應的內部控制意識,所了解的知識僅限制于制度以及規范方面,沒有深入思考,所以導致執行效果不好,相應的管理氛圍沒有得到改善。
內控是一個體系,這個體系將需要將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有效銜接,以實現管理的一體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建立主要依靠健全的制度和崗位間相互制約的管理模式。針對我國的內部控制管理來說,建立和發展的時間較短,因此在進行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時候缺乏相關的經驗和規范,相關控制管理體系建立不完善,尤其是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可依循的固有模式,而是需要自身不斷的探索。財務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內控制度建設中重中之重的工作。財務制度不斷更新,2019年將實行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對此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新制度的執行不僅僅是賬務的結轉,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制度更替的內涵,做出相應的制度以保障其順利推進。因此,制度更新的延遲,會影響整個體系的完善。
要想保證一項制度或者一項工作長時間的保持生機,必須要加強對其的監督和管理,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中也是如此。但是目前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監督工作只存在于形式上,沒有實現良好的落實[2]。另外在建設監督體系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相關監督人員專業能力不足,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機制建設不能防控風險的發生。
內控的主體就是各崗位的工作人員,為了進一步適應當前時代的發展,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對人力資源的管理不夠合理,仍然沿用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限制了相關內部控制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隨著政府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建立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塑造行政事業單位清正廉明的單位理念,是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開展事業的基石。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內控體系,必須由上至下的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疏理各崗位風險點,在這個體系中,每一個崗位均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從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人員開始,領導人員們需要從自身做起,在提高自身思想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對事業單位員工們的思想教育,并且還要以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事業單位發展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對當前事業單位建設提出建設性的意見[3]。另外,還要從促進事業單位文化建設方面入手,將內部控制工作意識傳播到行政事業單位的各個部門中,讓每一個部門領導人以及單位的員工都能夠在這種內部控制工作思想的熏陶下對相關的內部控制工作有所了解,潛移默化地接受這些創新的理念與意識,保證大部分的工作人員都能夠參與到內部控制工作中。
制度建設是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控制工作的基礎,從內部控制的業務層面對制度進行疏理。具體的業務層面應按照預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購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六大方面,按照相應的方法進行的控制。例如:預算控制要強化預算的剛性約束,首先預算體系要落實,是否建立預算體系的相應制度,是否建立單位整體的預算管理辦法,是否建立各類項目的預算管理辦法等,以及是否有相應制度對內部預算的再分配進行約束,預算執行制度是否能夠保證執行的進度,需要進行逐項、逐條的疏理,有時制度是建立起來了,但還存在內容上的滯后及偏差。因此推進制度整合的速度及規范制度的合法性是完善的內控制度體系的重點,需要不斷迎合新時代的內部控制要求,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內控體系的建立,還必須是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的控制進行有機的結合,以實現部門之間的無縫配合。部門間的協調發展,更體現了內控管理的質量,但在大多數的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間推諉事項嚴重,效率低,尤其是管理部門與業務部門間的矛盾重重。主要問題突出表為管理程序繁復,但業務推進需要速度,只顧發展速度,不顧管理程序,將會帶來高風險,而一味堅持繁復程序,人心懈怠,不利于業務發展。制度是山,配合是水,要山水相依才能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內控制度。
為了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建設工作的質量,提高內部建設管理的效果,需要不斷加強完善監督工作,首先行政事業單位需要不斷創新自身的監督手段和監督環境,營造一個有著良好管理效果的監督氛圍,加強監督工作的落實。充分發揮財會、審計監察、政府采購、資產管理等部門和崗位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確保不相容崗位的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5]。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內控管理中至關重要。辦公OA體系的建立,預算體系公開化,更有利于防控機制建立。但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對此重視不夠,信息化的應用成就了精細化管理,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完善了監督機制。另外還要清楚的了解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根據自身的業務類型來完善監督形式和監督內容,進一步加快監督管理的落實工作。最后還要加強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保證其能夠利用自身專業的技能,結合內部和外部的監督管理,加強內部控制工作的不斷發展[4]。
為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能夠順利進行,必須要保證相關建設人員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另外還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有效的分配和管理。首先要建立績效機制來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還要通過思想情感教育,加強員工對事業單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另外還要完善薪酬機制,提高員工參與內部控制工作的主動性。最后要嚴格規范內部控制工作人員的行為,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要承擔起不同的責任,通過建立獎懲制度,不斷促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實際效果的提高。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逐步完善,存在的問題和癥結也在不斷解決,在政府改革和財政改革的大環境下,圍繞完善制度、明確職責、理順流程、控制節點、加強監督,提高內部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推進財政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