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法
(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財政局,江蘇南京 2118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企業也得到穩定發展,并且成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保障。在當前市場經濟背景下,國企經營管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覷。不僅可以給企業戰略決策的制定提供運營依據,還承擔著企業運營活動以及經濟效益的重責。企業運營情況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受到運營業績評估的影響。因此,構建完善的國企經營業績評價體系具有現實性作用。下面,本文將進一步對國企經營業績評價體系的構建進行闡述和分析。
企業作為在市場經濟背景中形成的產物,其并非為自身生產,而是為了達到交換的目的而進行生產,其所提供的產品以及服務通常借助市場背景來實現交換,從而獲取一定的價值。換句話說,企業運營業績并非將企業已經生產的產品或者提供的服務進行體現,而是將其所提供的產品以及服務所得到的社會認可度進行體現。因為企業給社會提供的產品以及服務,不僅需要投放一定的人力資源,同時還要消耗一定的物力資源,即企業給社會提供過程中,產品以及服務都要消耗一些成本。企業是否可以得到穩定發展主要取決于所獲得的產品以及服務價值是否能夠補償其生產價值。如果盈利價值越高,企業發展動力也就越大。企業生產的主要作用是運用最少的成本來獲取最高的效益,這就是經營業績的關鍵所在[1]。
所謂的經營業績評價主要指為了落實企業運營管理標準,采用的特定標準,運用合理的方式,對企業生產運營活動環節以及得出的成果進行價值評估。其核心內容就在于對其獲得和消耗進行對比,力爭運用最少的成本來獲取最大的效益。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就是根據這一內容來落實的。
在開展財務會計工作時,主要把工作重心放置在明確和計量債務成本方面,針對權益資本成本來說,只是將其當作收益分派來實現處理,對于權益資本成本中深入部分,例如占用權益資本機會成本,無法將其進行體現。對外報告的收益實則包含兩項內容,一個是權益資本,另一個是真實效益。假設企業報表中凈效益數目為零,報表應用人員就會把全部資金納入到補償范疇中,但是實際取得的補償資本主要以債務資本為主,權益資本沒有得到補償。結合這種現象開展的財務評估工作,必將會給財務決策帶來錯誤引導。長時間以往,就會給企業帶來投資失誤、重復投資等現象。
在知識經濟背景的作用下,長時間以來,國有企業發展主要依賴于兩項資產,一個為無形資產,另一個為人力資產,并且,無形資產以及人力資源在提升企業競爭水平中,以及落實企業戰略目標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當前業績評估體系往往忽略了對人力資本的評價,并且相應的評估機制不完善。即無法評估人力資源價值,具備不明確性的,但是運營一定方式以及手段,依然能夠進行測量。但是由于人力資源價值測量難度系數高,企業通常會將其納入到企業績效評估范疇之外,進而不能滿足國有企業要求[2]。
信息缺少對稱性是導致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評估客觀性偏低的主要因素。我國國有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含有諸多問題,就是使得企業和投資人員之間信息無法實現緊密交流,特別針對一些上市企業來說,在進行信息披露的過程中,通常會將信息進行處理,以此來對投資人員實施蒙蔽,導致兩者之間的數據缺少對稱性。借助市場理論我們得知,如果信息缺少對稱性,將會給投資人員對企業真實情況的了解帶來約制,進而無法對企業經營業績實施精準評估。
現階段,企業經營業績評估體系缺少對現金流量指標的關注,把資產負債表、效益表等內容當作工作重點。在原始財務理念的作用下,把效益當作企業運營效益評估的重要標準。但是結合現實情況來說,效益與現金流量之間缺少一致性,結合當前現有的會計機制來對獲取的效益進行核算,在某種程度上就會導致核算結果出現失真現象。所以,效益等會計效益指標是無法將企業真實的運營業績進行體現。而現金流量一般存在一定差異,一般產生于企業運營環節,更具備客觀性和真實性,不易被企業管理和操控。
某企業為化工企業,成立于2009年,原注冊資金為5000萬元人民幣,該企業經營范圍包含了化工技術的研發、轉讓、規劃以及服務等。隨著企業發展逐漸穩定,其研發的技術產品遍布全國各地,并且運營規模也得到了進一步擴充。但是隨著該企業的快速發展,其也逐漸意識到構建經營業績評價體系的重要性,但是在構建經營業績評價體系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的問題,進而影響企業業績評估水平。因此,該企業加大了問題的探究力度,根據不同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已經得到我國相關部門的審核,并在經過國有企業相關責任人一致同意之后,開始全面落實。當前,國有企業在落實財務會計工作時,我需要根據我國真實狀況,在確保財務報表體系不發生改變的條件下,構建一個全新的凈效益指標,進而把該指標當作核心內容,構建完善的經營業績評估體系。由國有資產產權管理部門對國有企業經營業績實施考評。該指標設定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可以將企業運營業績進行真實體現。也就是會計收益指標因為缺少對企業權益資本的核算和明確,無法將企業運營狀況進行體現,因此,需要在新型評估指標設計中,應該將企業權益資本融合到其中。第二,新型指標將會消除給會計失真帶來的影響。針對原始財務報告來說,依舊是新型指標核算的主要數據來源。所以需要盡可能消除會計數據帶來的不利影響。第三,新型指標應該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在進行新型指標設計時,應該將工作重心放置在企業長遠發展目標中,鼓舞企業運營人員開展給企業今后帶來更高效益的決策項目,例如新產品的研發、職工專業技能培訓等[3]。這樣才能防止國有企業運營人員短期行為的出現。
為了讓國有企業穩定發展,就要體現出無形資產以及人力資本的自身價值是非常必要的,對企業無形資產以及人力資本的價值標準進行衡量。無形資產以及人力資本作為財務衡量的重要指標,需要將其納入到會計報表中,迎合企業管理需求,將企業運營業績評估體系運用到企業戰略管理中。把企業戰略目標當作側入點,在原始運營業績評估機制的作用下,對指標體系進行優化和創新,把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進行融合,從而提升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評估水平。此外,還要注重國際化經營,引導企業參與到“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建設工作中,做好和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工作,提升產品標準化水平,培育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跨國公司。
結合信息傳遞理論,開展信息披露工作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的發生,財務報告作為企業信息披露的關鍵方式,所以,加大企業財務報告的管理力度,能夠降低企業信息不對稱現象的發生幾率。國有企業在開展財務報告編制工作時,需要把財務報表當作基礎來落實編制工作,防止企業對財務報告內容進行修整,從而起到盈利的效果。并且,還要保障信息披露的精準性,采用第三方機構監管的方式,提升披露信息的真實性。
現金流量指標貫穿于整個國有企業運營環節中,同時可以將國有企業財務情況進行展現。一個企業一段時間內財務情況改變情況,并且具備將效益轉變成現金能力,都可以借助現金流量來進行體現,不管是站在量的角度,還是質的層面,都可以將企業某一段時間內的財務狀況進行體現[4]。因此,注重現金流量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加強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并且將其納入到財務統計科目中,進行單獨核算。中央管理企業責任人薪酬應該納入到企業工薪總數額范疇中,加大企業資金收支情況監管力度,保障企業資金安全。
總而言之,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評估體系也出現了一定的轉變,并且由于所處的環境不同,進而導致轉變幅度也會有所差異。但是,根據目前情況來說,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評估體系中出現諸多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根據不同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讓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評估更具合理性和規范性,進而促進國有企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