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勝
(寧波泛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000)
在信息化時代,科技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利器,而數據作為信息化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推動企業發展過程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加快信息化基礎建設,推進大數據在貨運代理行業的高效利用,形成基于大數據分析、查詢、指導等的暢通有序的跨區物流運營平臺,以不斷強化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港口之間、企業與鐵路與公路以及航運之間的高效運營,推進貨運代理行業的可持續化發展。
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是智能世界最主要的要素,互聯網是生產關系而云計算是生產力,大數據則是生產資料。大數據作為生產資料,正在成為企業爭奪的重要資源,沒有數據,構建智能世界就無從談起。
在貨業代理行業當中,海運是最為重要的運輸方式,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乃至全世界的貨物流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因為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在海運過程當中長期存在諸多現象,該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貨運數據的不對稱以及不透明。同時,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信息獨立,彼此之間處于孤立狀態,不論是物流信息還是網絡化建設均處于時代發展的滯后環節。
“貨運行業的本質是把貨物從A點送到B點,現在的難點就是“小、散、亂”,中國的貨車大部分聚集在個別人員手里,在整個機械化管理,或者社會化、規范化都是存在較大的問題。雖然貨運代理行業的本質并不會因為大數據的應用而發生本質上的改變,但是基于大數據的應用卻可以改變行業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以提升行業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例如,在貨運數據管理方面,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及時獲取船舶運行的動態信息并傳遞給管理方面進行匹配和調用,以最大程度上的發揮船舶的工作效率。同時,還可以將大數據與GPS技術等技術聯合運營,動態獲取公路海運線路信息情況,結合交通運輸情況以及貨運信息,為貨運代理企業合理選擇運輸路線以及分配相應的運輸量給予信息參考,以達到智慧運輸的目的。此外,還可以將大數據與保險公司進行合作,通過分析線路運輸情況以及船員安全運輸情況,以核算出保險的金額,對于雙方的發展均是有利的。
運輸管理部門、物流行業和上下游行業間缺乏有效的數據共享協作機制,存在信息孤島現象,未能實現圍繞產業發展的數據共享、數據協同和數據融合,更難以對數據進行深人挖掘和全面分析,充分發揮物流大數據的價值。尤其是由政府部門所管理的數據因并未向公眾開放,貨運代理企業無法及時獲知該類信息,不僅增加了企業管理的成本而且存在安全運行的隱患。
因國際貨運代理屬于跨境業務,數據不僅涉及到國內還涉及到世界其他地方,數據龐雜且因國別的差異在數據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此類數據的挖掘、整理、分析,需要建立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之上。尤其大數據管理屬于新興的行業,目前我國高校尚未建立相應的專業也即專業化的人才極度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大數據的高效率運用。
在信息采集過程中,不同的企業采集信息的規定不統一,這使得信息難以有效銜接,或者造成數據重復、數據缺失,難以充分發揮大數據的作用。此外,大數據作為一種寶貴的信息資源,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不僅企業管理者意識到了大數據的重要性而且不法分子同樣意識到了該數據的價值所在,成為了不法分子侵害獲取暴利的新目標。大數據的安全管理和相關技術保障是目前大數據行業發展過程當中亟待改善的環節。
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網購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當中司空見慣的行為,甚至成為了年輕群體消費的主要方式。然而,我國物流行業尚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除了少數大型企業在物流信息管理方面開始運用了大數據技術,諸多中小型物流企業在信息化的管理中環節還處于基礎階段,對于大數據的運用和挖掘意識不足,直接導致了我國貨運代理行業與國際接軌之間的阻礙。
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是我國對外出口以及國際化發展的重要輔助措施之一,運用大數據推動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之一。在這過程當中,需要依托科技并結合行業特性以及現有的基礎,整合多方資源以加速大數據在貨運代理行業中的普遍應用。以下以港口大數據管理作為案例進行闡述:
結合貨運代理行業的性質,以及建立大數據應用與管理的體系和標準,是推動貨運代理行業大數據運用規范化和高效化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一方面,貨運代理企業要深化大數據運用的認識,積極參與到大數據建設之中;另一方面,組織港口、航運、空運等單位、物流企業、行業協會以及上下游行業企業聯合參與物流大數據標準建設,進一步規范物流數據采集與分析模型。在此基礎之上,綜合各類數據并結合近期貨運代理以及港口市場行情,以預測是市場發展的基本狀況,以科學管理海運貨物量并在基礎之上進一步合理調控船舶的路線以及運輸量,以最大程度上的提升船舶運輸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時亦為港口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數據共享是推動貨運代理行業大數據運用和高效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高科技企業以及行業領頭企業應當發揮出榜樣的作用,以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例如,由政府管理部門和物流行業協會牽頭,整合物流產業數據,建立物流產業大數據共享模式;建立與上下游行業的數據協作共享機制,整合政府部門掌握的氣象數據、交通數據,實現對物流行業預測、監管、分析、決策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對于港口規劃而言,在綜合上述各方面的數據的基礎之上即可合理的規劃好船舶調度計劃、貨運數量、貨運路線、人員安排等,以達到在數據采集與分析的基礎之上完善港口內部建設,推進資源的優化配置,避免資源的浪費和增加企業不必要的開支。尤其基于采集港口一定時間內的貨運量以及船舶調度相關信息,港口即可結合海運、陸運、航運等運輸方式信息的基礎之上做出科學判斷,以明確港口近期發展規劃,在優化發展規劃的同時提升市場競爭力。
在市場經濟中,客戶管理與服務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一個客戶的流失極有可能產生連鎖反應,任何企業均需建立客戶管理大數據并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針對性加以改善,以提升客戶服務質量,留住客戶。在大數據廣泛運用的前提下,港口在客戶管理環節可強化以下方面建設:一方面,定期收集客戶信息,包括收發貨人信息,掌握信息變化情況并及時跟進,以了解具體情況便于提升服務和開發新客戶;另一方面,根據客戶下單信息,了解時間跨度情況,對于跨度較大的客戶及時進行回訪,以了解原因,若因己方原因則針對性加以完善,提升客戶滿意度,達到挽回客戶和增加下單量。
綜上所述,基于當今社會科技發展的趨勢以及“互聯網+”的社會大環境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可持續化發展與信息化之間直接相關。基于大數據的應用以推進國內貨運代理理企業與國際企業之間的接軌。同時,企業要樹立高度的認知,充分認識到大數據應用在推進企業發展過程當中的價值所在。同時,企業要強化對專業大數據相關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建立高效的大數據人才隊伍。此外,貨運代理行業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在此基礎之上建立行業標準以規范行業的發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