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芙蓉,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自教育部2006年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至今,全國各地的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雖有一定成效,但問題也比較突出 。諸如校企合作真實程度缺失,工學結合流于表面形式,頂崗實習實際效率不高,企業出于機密考慮很少讓實習的學生接觸到實際的財務會計核算與管理等等。
筆者發現:為數不少的高職院校建立的校外實習基地或實習企業只是基于某些軟件而進行的仿真實習;也有的院校采用的是到校外的頂崗實習或者社會實踐等,但由于企業出于機密性或其他一些考慮,經常是讓實習學生做一些次要的核算,甚至學生只是在財務部門打雜、訂憑證等,學生并沒有接觸到真實會計核算崗位。因而,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就出現了流于表面、實際效率不高及校企合作真實程度缺失等問題。
事實上,高職院校的財會專業的學生就業多是在一些小企業,這些企業的財務人員一般只有一兩個,這就要求每個財務人員能夠獨當一面進行一整套的財務會計核算。因此,社會需要的人才和學院培養的人才就出現了裂縫,如何彌補這個裂縫就寄期望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
為了更好地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財務人才,必須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征詢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學院的制度共同定制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經過“理實一體化”教學、校內外實訓、實踐和定崗實習幾個環節緊密聯系;分基礎技能培養、崗位技能培養和綜合技能培養相結合;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培養。
要減小社會需求與院校培養間的裂縫,培養社會需要的財會人才,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教師。只有教師具備了社會對財會人員的要求,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學生。因此,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有真實的社會工作經歷或社會實踐經驗?!靶壤蠋熥叱鋈ァ奔窗才艑W校的教師去企業實習,為了避免這種模式流于形式,教師的實習期至少為一個學期,期間遵從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要求,實習期結束要進行企業和學校的雙重考核,均通過者才有資格進行教學。“校外老師請進來”即請校外的工作經驗豐富的財務人員或進行校企合作的會計師事務所或代賬公司的財務人員走進課堂,給學生講解真實的企業財務。如此這般,才能保證學院培養的學生盡可能的符合社會需求。
為了貼切真實的財務環境,對學生的教學應按財務崗位、分模塊逐級遞進進行。
第一階段基礎技能的培養。本階段主要包括會計基本技能、職業法規及道德等基礎課程和基礎的實訓。本階段重要培養學生的初步的職業認知和技能。
第二階段按財務崗位、分模塊培養。既然學生最后去企業做財務進行的按崗位工作,那么基本教學完成后,應單獨的按模塊進行實訓,如在會計基礎學完后進行出納崗的實訓,在財務會計學完后進行往來崗實訓,在稅務課后進行包括納稅申報在內的稅務實習等。亦或是改革教材,直接以崗位編書,按崗位教學,可以設置出納崗位課、往來崗位課、稅務課等,每個模塊學完后直接進行該模塊的實訓。該模塊是根據企業及相應崗位的需要超華具體崗位技能的訓練,強化學生的專項崗位技能的培養。
第三階段綜合能力的提高。在學生具備專業技能夠就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定崗實習階段,學校和企業共同對定崗實習的學生進行管理和考核,提升學生綜合業務的處理能力。
高職財會專業的特點就是要求“學中做——分模塊教學——全面掌握”。“引校入場”即可以跟代賬公司聯系或會計事務所對接。建立深度的實質性的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大學生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校外實踐基地和引進企業到高職院校辦公建立校內的實訓基地。統一安排學生到真實的企業會計核算崗位實習實踐,必須實習流于表面。
建立“校中廠”就是學??梢砸劳行酆竦慕虒W資源和經驗豐富的財會老師,自行成立代賬公司,一方面,代賬可以鍛煉教師理論結合實際,進一步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提高雙師素質;另一方面,對中小企業的代賬又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將社會中的真實業務讓學生進行核算,這樣可以讓學生接觸到真實的全面的核算,學生既可以在代賬中學習到教材上學不到的,也可以將學生學習結果將由社會去檢驗。同時,由于需要代賬的公司往往是小型企業,這類公司也是高職財會學生畢業最主要的就業單位。第三,自行建立代賬公司,還能為學院獲得一份額外的資金,這份資金可以更好地為學院的教師和學生服務。
除此之外,學院可以依托財務處的實踐經驗,將學生分批次分類別的引進財務處進行實際操作。
采用訂單培養,在學院內設立訂單班,凡是經過財務軟件公司和學校共同考核合格的訂單班學生,由財務軟件公司負責推薦就業。
【參考文獻】
[1]李慧鋒.高職院校財會學生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7)
[2]辛安靜.謅議校企合作機制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作用.第二屆今日財富論壇,2015(03)
[3]馬波、蔣勇.高職高專會計信息化專業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PERSON EDUCATION人才.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