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范縣中醫院腦病科,河南 范縣 457500
腦梗死是神經科常見病之一,屬于腦部缺血性疾病,分為腦栓塞、腔隙性梗死等。該病發展速度快,致死、致殘率高,對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著嚴重影響[1]。患者腦梗死后肢體麻木的發生率較高。西醫臨床治療時,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為主,但療效欠佳[2]。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塞后肢體麻木,整體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診的11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9例。對照組:男37例,女22例,年齡為45~64歲,平均年齡為(60.01±6.54)歲;合并高血壓27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10例;病程12d至3個月,平均病程為(51.48±8.22)d。觀察組:男36例,女23例,年齡為45~66歲,平均年齡為(60.34±6.88)歲;合并高血壓26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11例;病程14 d至3個月,平均病程為(50.68±8.18)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納入和排除標準 診斷標準:局部神經癥狀或特定動脈流域的癥狀突起,并在數分鐘內完成;無頭痛或輕微;發病時多無意識障礙或輕微;患者自覺四肢肌膚感覺異常如蟲行,按之不止,或無痛無癢,按之不知,掐之不覺,有如木厚之感。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3];經頭顱CT檢查確診。排除標準:不符合本研究治療方案;凝血功能障礙者;嚴重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
1.3 方法 對照組:常規藥物治療,監測血壓、血糖,靜脈點滴胞二磷膽堿針(國藥準字H22026208,長春大政藥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2 mL∶0.25 g),0.5 g/次,1次/d;血栓通針(國藥準字Z44023081,廣東遠大藥業有限公司2 mL∶70 mg),0.35 g/次,1次/d;依達拉奉(國藥準字H20080056,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生產20 mL∶30 mg),30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自擬三生祛風湯治療。基本方:生天南星15 g,生附子10 g,生姜12 g,生川烏10 g,木香5 g。1劑/d,水煎溫服。上肢麻木者加桑枝10 g,羌活10 g;下肢麻木者加桑寄生10 g,川牛膝10 g。兩組均治療2周。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血液流變學、感覺障礙變化情況,臨床療效。療效[4]分為痊愈(患者肢體麻木感覺消失)、顯效(患者肢體麻木感覺顯著改善,生活無明顯影響)、有效(患者肢體麻木感覺有所改善,生活受影響)、無效(患者肢體麻木感覺無改善)。總有效率為痊愈、顯效、有效率之和。
感覺障礙評價[5]:根據感覺障礙評定積分表(Fugl-Meyer及Lindmark評價法),總分為42分,其中,淺感覺包括痛、溫、觸覺,最高分為20分,本體覺包括位置覺、運動覺,最高分為16分,皮層覺包括2點辨別覺、實體覺,最高分為6分。分值越高,患者感覺障礙改善越好。

2.1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兩組治療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紅細胞壓積、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纖維蛋白原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均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n=59,±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兩組感覺障礙評分對比 治療前,患者感覺障礙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感覺障礙評分高于治療前和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92%,高于對照組的83.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感覺障礙評分對比 (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3 兩組療效對比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肢體麻木是腦梗死的臨床表現之一,西醫認為,肢體麻木的發病原因和神經系統對患側肢體供血供氧能力下降有關。中醫認為,患者因風、痰、瘀血使得脈絡受阻,氣血運行失暢,筋脈失養,從而出現肢體麻木[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均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復、治療效果較好。分析其原因,自擬三生祛風湯中,生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主要用于中風痰壅、半身不遂等治療;生附子可以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生姜有強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7];生川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木香可行氣止痛、調中導滯。諸藥合用行氣通絡。
血脂異常、高年血脂等都會使得機體容易發生腦梗死[8]。依達拉奉、胞二磷膽堿、血栓通等為治療腦梗死的常用藥物,治療效果明顯,但對于腦梗死后肢體麻木,則療效欠佳[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感覺障礙評分高于治療前和對照組,患者感覺障礙得到較好改善,肢體麻木情況得到有效緩解。張丹等[11]研究認為,腦梗死后肢體麻木除常規西醫治療外,還可以采取針灸、中藥、足浴等多種療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死后肢體麻木,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血脂水平,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