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加拿大、德國記者 劉軍國 李珍 陶短房 青木 ●本報記者 趙覺珵
“迄今為止,不論加方還是美方,都未向中方提供任何當事人違反兩國法律的證據。”針對加拿大應美國方面要求拘押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7日在記者會上如此表示。他同時就孟晚舟的國籍問題做出回應:孟晚舟是中國公民。當地時間6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首次公開回應這一事件,他表示,拘押決定完全是獨立的司法行為,“沒有任何政治介入或干涉”。事件吸引多方目光之際,日本也傳來對華為等中國通信公司不利的消息,多家日媒報道,日本政府也欲“同盟國統一步調”,將華為產品排除出采購清單。耿爽表示:“我們對有關報道表示嚴重關切。”針對美國及其部分盟友以安全為由對華為的抵制和打壓,德國《明鏡》周刊6日說了句公道話:“指控很多,從無證據。”
中方向日本表達嚴重關切
7日,日本多家媒體報道了“日本政府擬將華為和中興產品排除出采購清單”的消息。共同社稱,日本政府基本決定,將事實上把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和中興的產品排除出政府采購清單。日本政府最快10日召開各府省廳網絡攻擊對策負責人出席的會議,來確認此事。不過顧及日中關系,屆時將不點名這2家公司,商定的內容擬采用“考慮到安全保障上的觀點”等措辭。報道稱,“美國政府譴責中方與網絡攻擊有關,加強了對抗措施,日本作為同盟國似乎也認為有必要統一步調”。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7日的記者會上回避證實政府采購方針相關事宜,而是表示,“確保政府機構的網絡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將從各種觀點出發切實采取措施”。
針對日本傳出的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7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嚴重關切”。他說,華為和中興公司長期在日本合法經營。希望日方為中國企業在日運營提供公平競爭環境,不要做有損雙方互信與合作的事。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當天就此表態稱,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華為、中興公司產品存在安全風險。華為和中興不僅產品在日本市場和日本用戶中擁有良好聲譽,而且每年進口大量日本產品,雇用諸多當地員工,為日本經濟做出重大貢獻。日本“3·11”大地震后,華為和中興克服困難,迅速修復災區受損通信設備,積極履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如日本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政府機構和本國企業采購使用中國相關企業產品,則涉嫌針對特定國家特定企業采取歧視性做法,不僅不利于日本吸引外資,也不利于中日雙方經濟合作,我們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日本電視臺稱,經濟界對于政府準備將華為排除在外的消息十分不滿。經濟界稱,日本企業和中國華為、中興等公司常年有生意合作往來,這種常年積累的信任和協作如果被阻斷,就像讓日本和常年有原油貿易往來的伊朗斷絕關系一樣,都有損日本的國家利益。日本要借助中國經濟騰飛來實現自己經濟上升,那就不能跟隨美國隨意打壓中國等國家。
加拿大總理“甩鍋”
日本爆出打壓華為的消息時,正值孟晚舟被拘押一事持續發酵之際。當地時間6日在蒙特利爾舉行的發布會上,加總理特魯多首次就該事件做出回應稱,上周六孟晚舟在溫哥華轉機時被逮捕,這完全是獨立行動,“有關機構在沒有任何政治介入或干涉下做出了這一決定……我們提前幾天被告知,但相關行動已經在進行當中”。
據法新社報道,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6日稱,他事先從美國司法部得到了拘押孟晚舟的消息,不過他不確定總統特朗普是否知情。博爾頓說:“這種事情時有發生,我們肯定不會事事向總統匯報。”路透社7日則報道稱,兩名美國官員表示,特朗普對拘押孟晚舟一事事先并不知情。
路透社還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說,拘押孟晚舟的原因是“涉嫌利用全球銀行體系逃避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這也是美國調查計劃的一部分。據加媒報道,孟晚舟將于當地時間7日在溫哥華一法院出席保釋聆訊。
7日在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再次就事件回應說,中方在得知相關情況后,第一時間向當事人提供了領事協助,并向加方和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表明中方的嚴正立場,要求對方立即對拘押理由作出澄清,立即釋放被拘押人員,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正當權益。
在此之前,華為公司總部所在的深圳市市政府也就孟晚舟被拘押發表聲明:我們密切關注此事,強烈要求加拿大方面立即澄清事實,解除無理拘押,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正當權益,立即釋放被拘押人員。我們將繼續關注事態進展,協助華為等在深企業維護在境內外正當權益。
針對有關“孟晚舟不是中國公民”的傳言,耿爽明確澄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孟晚舟是中國公民。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1日在美國去世,社交媒體上也出現猜測,認為張首晟去世與孟晚舟事件有關。對此,香港《南華早報》7日援引張首晟家人的話否認,并稱“這種無知的猜測是沒有依據的”。
俄塔社7日稱,俄外長拉夫羅夫在歐安組織外長會議后的記者會上表示,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是美國法律域外使用的又一個例子,“這是非常傲慢的大國政策,這一政策誰也不會接受”。
“指控很多,從無證據”
隨著華為技術越來越強,尤其是在新一代5G通信技術方面擁有強大競爭力,它所受到的美國及其部分盟友的打壓也越來越嚴重。《華爾街日報》上月披露,美國向日本、德國、意大利等盟友發起一場非同尋常的活動,試圖說服這些國家的無線和互聯網提供商棄用華為的電信設備。
今年8月,澳大利亞宣布禁止華為、中興參與其5G網絡建設。11月,新西蘭也在5G競標中以安全為由拒絕華為。澳大利亞、新西蘭與美國同屬情報共享“五眼聯盟”,兩國抵制華為后,“五眼聯盟”中另外兩國英國和加拿大面臨的壓力增大,兩國情報界最近都出現“需要討論”華為在電信網絡中參與狀況的聲音。7日,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安德魯斯·安西普也湊熱鬧稱,歐盟應該擔心華為等中國公司,華為隨后對此表示“驚訝和失望”。英國《金融時報》稱,華為已同意英國安全官員提出的一系列技術要求,避免徹底無緣英國的5G電信網絡。
對于抵制理由,美方的借口是所謂安全風險和間諜活動。然而這種說辭根本站不住腳。“指控很多,從無證據”,德國《明鏡》周刊6日以此為題稱,多年以來,美國不斷地對華為等中國公司的通信產品發出警告,然而卻從未公布過它們從事間諜活動的證據。有關中國情報機構在通信網絡中留“后門”的謠言時日已久,但到目前為止,華為的路由器中只發現過一個“后門”,但這個入侵“后門”是美國國家安全局開發和滲透使用的。
“美國已經患上了高科技焦慮癥。”通信專家馬繼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目前5G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而且對于信息產業的拉動作用巨大,因此它選擇從5G下手。為了在信息產業不落后,美國沒有選擇“自己跑得更快”,而是試圖通過各種手段讓別人“跑不起來”。▲
環球時報201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