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一
摘 要:對于中職學校來講,機械設計制造學科占據了很關鍵的地位。在目前現狀下,自動化技術正在全面融入中職當前的學科教學,而與之有關的機械制造以及機械設計模式也呈現了顯著轉型。然而截至目前,中職學校在涉及到上述學科教學時并沒能真正達到最優化,其中仍然表現為有待改進的要點。因此針對機械設計制造以及自動化的中職教學而言,應當能夠全面明晰當前的各類教學漏洞與缺陷,從而探尋可行性的改進舉措。
關鍵詞:中職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專業;教學問題;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2.206
從本質上講,機械設計制造以及機械自動化的中職專業應當致力于培育綜合素養較高的實踐人才,從而為相應崗位輸送優質人才。由此可見,該學科能否達到最優的學科教學水準,其在根本上關乎中職現有的人才培育實效性。近些年以來,中職學校針對該學科涉及到的傳統教學模式正在著眼于靈活加以轉變。但從整體上來講,中職現有的日常教學模式尚未真正達到健全。在此前提下,對于日常性的專業教學就要更多融入信息化以及實踐性的要素,通過運用靈活性的舉措來顯著提升專業人才自身具備的實踐素養。
1 探析現有的專業教學問題
首先是欠缺全新的學科教學思路。在傳統模式下,中職學生已經習慣于跟隨教師,對于課堂講授的各項要點予以被動接受。因此可見,中職學校在現階段并沒能真正達到全新的教學思路。探究其中根源,就在于師生的關注點仍集中于應對該學科的測試,但卻忽視了同學們應有的崗位實踐素養。與此同時,傳統教學思路也將會帶來壓抑并且緊張的課堂氣氛,學生無法感受到機械設計制造學科蘊含的趣味性。
其次是忽視實踐要素。截至目前,仍有很多中職學校并沒能全面轉向關注學科實踐,而是傾向于學科理論的講授。由于受到應試思路給師生帶來的顯著影響,中職學校當前開設的機械設計以及機械制造課堂仍然欠缺必需的實踐要素,因而壓抑了中職學生本身具備的實踐創新潛能,同時也無益于創建濃厚的課堂實踐氛圍。在當前階段中,很多中職學生都覺得機械制造與機械設計課堂是無趣的,同時也感覺到較大的日常學習難度。
第三是沒能顯著提升師資水準。面對現階段的知識更新趨勢,中職教師如果沒能緊跟當前的全新技術趨向,則很有可能呈現僵化與滯后性的教學思路。但從現狀來看,仍有較多的中職教師無法全面致力于接受信息化的機械設計與機械制造手段,甚至對此表現為排斥心態。此外,某些中職學校也傾向于忽視針對教師的日常培訓,而與之有關的考核設計也欠缺合理性。
2 改進機械設計制造以及自動化教學的舉措
從現狀來看,機械設計制造以及自動化的中職教學模式仍然沒能全面達到最優化,對此有待全方位的教學轉型。面對信息化的當前時期背景,中職學生應當能夠妥善應對激烈的未來行業競爭,通過提升自身素養的舉措來增強競爭實力。具體而言,針對機械設計制造的中職教學有必要緊密銜接現階段的市場化動態,確保能夠妥善化解現有的各類教學難題,從而給出如下的教學優化舉措:
(1)全面實現教學思路的轉型。從根本上來講,中職教師是否具備可行的學科教學思路,其直接關乎該學科能夠達到的整體教學水準。因此在目前階段中,教師有必要在根源上轉變原有的日常教學思路,確保將靈活性與形象化的全新教學思路融入當前的課程實踐。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將學生視作整個課堂進程的主體,鼓勵同學們大膽予以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針對目前的困惑與疑難應當妥善加以解答。
例如針對機械維修的有關原理在進行講授時,教師有必要為同學們呈現真實性的機械維修場景,借助信息化手段來創建直觀性的機械維修場景。在此前提下,學生將會親眼觀察到機械維修有關的各類維修細節,對于某些細節性的維修操作要素予以更多的關注。相比于枯燥的課堂講授,建立于實踐與觀察前提下的新型課堂模式體現為更優的實效性。
(2)密切關注學科實踐。近些年來,已有很多中職學校正在嘗試引進實踐化的全新教學舉措,其中典型為校企協作等。這是由于,機械設計制造以及自動化的學科本身就具備突顯的實踐性特征,中職學校因此就需要將更多的實踐性要素融入其中。具體在當前的課改進程中,教師有必要帶領同學們親自來到當地的有關企業,確保學生擁有親手嘗試操作的寶貴機會。此外,學校針對校內現有的實驗室還需予以全方位的改進,通過投入更多資金的舉措來購置信息化的新型實訓器材,從而顯著優化了同學們能夠擁有的實訓條件。
(3)提升師資素養。中職教師本身能否達到優良的自身綜合素養,其直接關系到學科教學的實效性。在此前提下,學校有必要施行日常性的教師培訓,通過全面施行培訓的途徑與方式來顯著提升現有的師資水準。作為中職教師而言,其也應當能夠密切關注涉及到機械設計制造的全新趨勢,對于當前的信息化制造手段予以全面掌握。中職教師只有做到了上述的轉變與提升,那么才能在當前的學科課堂中融入更多實踐性要素,此項舉措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并且創建優良的課堂氛圍。
3 結束語
近些年來,與機械設計制造有關的企業生產模式呈現了顯著轉型,其中根源就在于信息化與當前生產流程的緊密銜接。因此作為中職學校而言,其應當能夠全面意識到培育專業人才具備的價值與意義,并且嘗試探求適用于自身的全新專業教學模式。在機械設計制造以及自動化的日常教學中,中職學校還需著眼于歸納其中的珍貴經驗,在明確現階段教學弊病的前提下予以全方位的改進。
參考文獻:
[1]魏效玲,宋明晟,侯自敬.“3+4”中職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01):99-101.
[2]孫忠剛,熊建武,龔艷麗等.中職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和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銜接方案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教學論壇,2017
(04):250-251.
[3]王春蕾.試論中職機械設計制造和自動化專業教學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4):62.
[4]白曉虎,王君玲,王瑞麗等.中職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6(02):113-116.
[5]高亮.淺談中職機械設計制造專業教學中校企合作[J].教育教學論壇,2014(47):281-28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