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儷潁
【摘 要】近年來,隨著中國內地電影產業的逐漸成熟,電影種類的逐漸豐富,以及觀眾對于電影要求的逐漸提高,賀歲電影作為商業電影的核心產物,收獲笑聲和票房的同時,也聽到了不少批判之聲。而就在2018年賀歲檔,一部由陳思誠編劇導演的賀歲電影《唐人街探案2》出現在觀眾眼前,雖有第一部珠玉在前,但這部電影仍獲得了首日票房破三億的驚人成績,給近些年持續萎靡不振的賀歲檔帶來了全新的活力。
【關鍵詞】《唐人街探案2》;內地賀歲電影;創新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8-0082-03
自1995 年,中國內地第一次以“賀歲片”的名義從香港引進成龍動作電影《紅番區》開始,看賀歲電影就成為每年公歷元旦到農歷春節期間,內地國民不可或缺的娛樂方式。1998年,馮小剛的《甲方乙方》將賀歲電影推向了新的流行高峰,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電影市場的進步,成為中國電影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直以來,賀歲片大多都以喜劇電影的形式出現,為中國農歷新年注入笑聲一片。然而隨著中國內地電影產業的逐漸成熟,電影類型的不斷豐富,以及觀眾對于電影要求的進一步提高,賀歲電影作為商業電影的核心產物,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對其低俗無聊的內容、雜亂無章的敘事、蒼白粗糙的制作等諸多方面提出了質疑,使賀歲電影一度成為“爛片”的代名詞。
2015年12月31日,由陳思誠導演的電影《唐人街探案》(以下簡稱《唐探1》)上映,最終以總票房超8.23億的好成績,成為當年賀歲檔的一匹黑馬。而他創新推出的喜劇+推理的電影模式,也使得許多觀眾和業界眼前一亮,為口碑日下的賀歲電影帶來了新的曙光。2018年2月16日(農歷大年初一),陳思誠再度帶著《唐人街探案2》(以下簡稱《唐探2》)回歸大眾的視野,這部影片憑借其炫目的視覺效果、創新的類型模式以及深刻的思想內涵等諸多方面,再次打動了觀眾的心。它的出現讓觀眾再次認可了賀歲檔的影片質量,使它成為賀歲電影發展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本文將以《唐探2》的成功為例,探索中國內地賀歲電影未來的創新之路。
一、炫目的視覺奇觀豐富觀眾的審美享受
“賀歲電影”作為在公歷元旦到中國農歷春節這一特定時期上映的影片,觀眾在視覺感受上也具備著特殊的審美趣味。依照中國人過年就該喜氣洋洋的傳統習俗,賀歲檔的電影在審美方面也呈現出了喜慶熱鬧的民族審美需求,最好能在視覺方面擁有同樣的感官刺激。
(一)異域奇觀融入中國風味,滿足更全面的觀影需求。《唐探2》中,導演延續了第一部中的外國異景,將神秘的泰國換成繁華的國際都市紐約搬上銀幕,開篇出現的自由女神像、三人尋找鎮靈符時潛入的紐約市立圖書館,以及片尾處三人騎著馬車飛奔逃難的麥迪遜大道,每一處都是美國的地標式建筑或紐約旅游勝地,讓觀眾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滿足內心對于外部世界的探索欲和審美欲望。而一些特殊地點的設置,也足夠能引起觀眾的窺探欲望,比如三人誤打誤撞闖進的同性戀酒吧,眾名偵探被集體關押的美國監獄等,這些地方都是觀眾極少出入的特定場所,帶給觀眾與眾不同的新鮮感。
影片在充分展現異域奇觀的基礎上,還添加了中國本土文化的內容,比如影片中宋義的唐山口音、莫友乾的港式武館和勾連整起案件的道家陰陽五行,導演將故事主要發生地設置在唐人街,貼合中國觀眾審美情趣,使觀眾在光怪陸離的異域世界里,找到足夠的文化和情感歸屬,有效地貼合了影片的受眾范圍,充分考慮到所有觀眾的口味,滿足了賀歲片的受眾需求,使之更適合家庭式集體觀看的“賀歲檔”。
(二)精湛奇妙的電影特效,打造高科技視覺奇觀。隨著電影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電影市場的不斷擴大,現如今觀眾對于電影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開始從電影中尋找奇幻的視覺享受,電影特效的使用成為電影人突破視覺瓶頸的一個有力方式。
據調查,《唐探2》中一共有五百多個特技鏡頭,其中涉及復雜的三維鏡頭就有二百多個,主要由每日視界、BAES等7家公司參與制作,嘗試使用了Nokia OZO全景相機拍攝、CG制作等多項新興技術,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覺刺激體驗。例如,“人肉相機”秦風回顧案情時使用的3D立體模型,它將整個紐約地圖立體呈現在觀眾面前,配合著節奏急促的背景音樂,打造出一個緊張復雜的探案思考現場,并以此將案件推理明了化,也從側面豐滿了秦風“天才少年偵探”的人物形象。不僅如此,此類特效的加入還使得電影場面更為宏大磅礴,同時給予觀眾極強的代入感,使觀眾仿佛置身其中,幫助觀眾接受信息的同時,也豐富了畫面的視覺效果,增加了畫面的藝術美感,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
雖然賀歲電影面對的觀眾群體層次多樣,但獵奇心理和審美滿足是每個觀眾都想獲取的部分。電影作為工業時代特有的一種藝術門類,技術對于藝術的支持不可或缺,《唐探2》利用中西結合的異域奇觀滿足觀眾對外部世界強烈的探索欲和窺私欲,又通過炫目的高科技特效留住懷著獵奇心理的觀眾,迎合了大部分觀眾的審美趣味,也使觀眾在新年期間即便足不出戶也能看遍異域美景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二、創新的電影模式提升觀眾的觀影趣味
“賀歲片”是指在中國農歷新年里放映的電影,中國農歷新年這段時間就是它的特殊檔期,即所謂的“春節檔期”,而目前的春節檔期一般以公元紀年的元旦至農歷紀年的元宵節為限。在中國,每到新年來臨之際,國民集體休假的社會現象和中國人講究團圓的家族理念,使得個人回歸群體,受眾的個人空間被縮小到了最低限度,幾乎所有人都不得不從自己的小世界里回歸到家庭或社會的共同生活空間中去。因此,人們的心理需求在這一階段都會發生極大的轉變。
(一)傳統喜劇模式迎合中國人喜慶的年俗心理。為了適應節日期間闔家團圓的喜慶氛圍和中國人熱鬧過年的普遍思想,人們更愿意選擇觀看喜劇、愛情或合家歡式電影作為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據中國電影博物館課題組調查,早在2009年,觀眾最喜歡的賀歲片類型里,喜劇片就占了83. 5%,由此足以見得,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的觀影習慣和偏好。前蘇聯著名文藝學家、文藝理論家赫巴金的“狂歡化理論”認為,大眾狂歡具有全民性、儀式性、等級消失和插科打諢四種特性,這種“狂歡”的笑文化恰好可以解釋中國人為什么會在新年期間更多的選擇喜劇電影來觀看這一普遍現象。
《唐探2》中,唐仁等人組成“神探小分隊”,善于插科打諢的唐仁負責了絕大部分的笑點,帶給觀眾無厘頭的喜劇效果。不僅如此,劇中當他們三人逃跑到紐約的同性戀酒吧時,所有人都以為咬著玫瑰花的領頭人會喜歡姿色出眾的秦風,然而畫風一轉,那人抱起的竟是矮小丑陋的唐仁,這種不可思議的轉折在觀眾心中形成了強大的預期反差,給觀眾帶去了預料不到的喜劇效果。
《唐探2》中的喜劇結構的設置與架構,讓人們在精神上獲得暫時地放松和舒緩,這無疑使得那些平日里為了工作和生活神色緊繃的人們找到了短暫的快樂,滿足了他們的娛樂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國人喜慶熱鬧的特定年俗心理意識。
(二)創新融合的懸疑推理元素成就新高峰。在喜劇的框架下,《唐探2》已有了基本的票房保證,但它并不滿足于單純的喜劇結構,而是在此基礎上做起了加法,加入推理懸疑的元素,打造出喜劇+推理的全新電影模式。在《唐探1》中,導演打造了一場密室殺人案,是嚴肅的本格推理。而導演在《唐探2》實現超越,在古典推理的基礎上加入了中國傳統五行八卦和社會派推理。
五行八卦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中國觀眾的口味,滿足了賀歲檔觀眾的心理需求。作為一部本土懸疑喜劇片,中國元素的加入使得觀眾更添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讓觀眾倍感親切。而在社會派推理部分,我們不難發現,為了更好打入賀歲檔,《唐探2》摒棄了第一部最精彩的心理驚悚,改為具有更深刻意義的社會派推理。相比之前的本格推理,社會派推理更加注重對于人性本身的描述與剖析,影片中導演通過殺人醫生的獨白和宋義“你是神是獸”的疑問,將人性善惡兩極中間的灰色地帶展現得淋漓盡致,也更加關注當下社會熱點問題,比如利用“川普臉”的美國警察展現了特朗普現行的移民政策和種族主義,甚至美國民主制度對在美華人的政治誘騙。同時,這種推理善于挖掘案情發生的動機,“殺人動機”、“他為什么殺人”成了秦風的口頭禪,它還善于追究犯罪的社會原因,分析社會能夠帶給犯罪的直接影響,具有極強的社會意義。
《唐探2》利用全新電影模式開啟了內地賀歲檔的新篇章,在不脫離中國人傳統合家歡觀影習慣的前提下,大膽加入了燒腦的推理懸疑元素,既滿足了中國人過年熱鬧喜慶的風俗偏好,也迎合了當下流行的時代特色,將家庭和個人的雙重需求加以融合,打開了內地賀歲電影甚至華語電影類型發展的新方向,在電影形態模式上實現了極大的創新。
三、深刻的哲學論題升華觀眾的精神內涵
賀歲電影作為中國獨特電影業態,依據中國人過年就該喜氣洋洋的民族心理,喜劇片占了極大比例。但縱觀賀歲電影發展史,其中電影質量良莠不齊,特別是喜劇題材常會走入“為了笑而笑”的情節誤區,作品全程缺乏有力的價值傳遞,不能引發觀眾的思考,導致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對賀歲電影低俗無聊的內容感到了不滿。《唐探2》則在插科打諢、無厘頭搞笑等喜劇基礎上,加入了深刻的思想內涵,讓觀眾笑過之后依然能夠有所思考,發人深省。
《唐探2》中,開篇就選擇了《道德經》中的話作為影片主題預設,既貼合了中國傳統道家文化,使觀眾獲得文化認同感,也能給觀眾留下懸念,使觀眾帶著問題看電影,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影片即將結束時,所有謎題浮出水面,兇手的殺人動機也被揭開,導演通過殺人兇手向觀眾傳遞了一個哲學理論,“人都是人性、獸性和神性的共同體”,由此引導觀眾思考到底用一些所謂的普通生命來換取一個相對的精英生命到底是對是錯,人到底是否存在高低貴賤之分,這一殺人動機復制了陳國富導演的老牌港片《雙瞳》,稱其為致敬也不為過。
接著,導演又通過秦風的話點醒觀眾,“一陰一陽謂之道,……無論是拯救生靈的神,還是嗜血屠殺的獸,都將陰陽割裂走向了極端,可二者之間才是萬物抱陰負陽,沖氣以為和的人性。”這一層面的論述恰好就是老莊的道家思想要傳遞給眾人的,人皆有善惡,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余者皆無大異,引導觀眾去思考一個極其復雜的哲學領域,“正邪之間的灰色地帶”,這樣的設置不僅做到了首尾呼應,解開觀眾自片頭就產生的疑問,也在一定程度上弘揚了中國傳統的道家文化,并向觀眾拋去了深刻的哲學問題——“人性到底是什么”,引發觀眾的思考以及他們對自身的審視。
最后,在電影的結尾部分,導演通過秦風和宋義的交談梳理了整個案件發展的過程,并還原了事情真相,其中當秦風提到他發現宋義救他時用的是左手,從而對宋義產生懷疑時,宋義提出質疑,“當我救你的時候,你想到的卻是這些,你是神是獸?”這一次導演再次深化了對于正邪之間灰色地帶的討論,將疑問留給觀眾,讓觀眾即便看完電影依然留有思考的余地。
相比于其他僅表現人類普通情感,甚至單純“為了笑而笑”毫無內涵的賀歲電影,《唐探2》則利用中國道家的傳統思想,以老少咸宜的搞笑方式向觀眾拋出了復雜的哲學思考,將深刻的人性討論揉合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之中,讓觀眾在新年之際既能從電影中獲取娛樂滿足,也能展開對自身和社會的終極審視。導演通過這種方式升華了電影思想內涵,有效傳遞導演情緒的同時,也沒有打破中國人新年必須熱鬧的傳統風俗,使觀眾獲得了極大的精神滿足,實現了賀歲電影思想內涵呈現方式的創新。
四、結語
據國家電影資金辦實時電腦票房統計調查顯示,2017年賀歲檔期間,從農歷大年初一到初六(2017年1月28日至2月2日),全國總票房累計值約達31.3億,占中國電影市場2017年全年總票房的5%。由此,足以見得賀歲檔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也有調查顯示,2017年6天31.3億的票房數量僅比2016年同期30.5億的票房紀錄高出了0.8億,這樣的增長幅度對于如今的電影市場來說,成績尚屬及格,但著實不甚滿意。2018年《唐探2》憑借6天(2018年2月16日至2月21日)18.21億的票房,將給今年的賀歲檔帶來極大的升值可能,它以其炫目的視覺奇觀、喜劇+推理的電影模式和發人深思的價值傳遞等幾大創新點,帶給觀眾獨一無二的觀影享受,使之成為觀眾眼中最適合在新年觀看的賀歲電影之一。因此,還能在影片上繼續做出什么樣的創新,滿足觀眾什么樣的需求,才能進一步增強我國賀歲電影的票房收入,把握好這個難能可貴的檔期優勢,將市場效益擴大至最大化,成為當下依舊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參考文獻:
[1]王釋,陳強.中國大陸賀歲片初探[J].現代傳播,2004(1).
[2]中國電影博物館課題組.2009年度賀歲片觀眾偏好調查報告[J].當代電影增刊,2009(6).
[3]黃鐘軍.賀歲片創作與受眾心理需求[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