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慶收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課文知識只要多溫習、多預習,才能刻骨銘心。許多學生認為語文難學,許多老師認為語文難教,其實不然,只要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就能為學習打開缺口。而課前預習是學生課前學習最有效的途徑,他能使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好習慣,也能為語文學習解疑難、掃除“攔路虎”,還能為語文學習“破冰”。
(1)課前搜集資料,能為語文學習打下“腹稿”。例如,小學四年級下期s版第27課《虎門銷煙》一文,學生不了解課文里的主要人物林則徐,老師就要求大家回家查找資料;同學回家以后通過查找資料就弄明白了:林則徐,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福建福州人,史學界堪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十二年授江蘇巡撫,十七年升任湖廣總督;他英勇善戰,督師數敗英軍;虎門銷煙,讓外國煙商汗顏。同學們從搜集資料中掌握了一些拓展知識,一方面為上課節省了時間,另一方面對課文、對人物提前有所了解,為語文學習打下了“腹稿”,使得在第二天上課胸有成竹。
(2)認識字詞、通讀課文,掃除攔路虎。一篇新課文,通讀的方式有很多,如快速瀏覽、掃讀、精讀、略讀、跳讀等。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完以后,對文中的陌生生字、詞,句子疑難等進行標記,先經過查字典、查找資料和詢問家長等方式自學,并反復耕讀文本。這樣,學生通過通讀、精讀,把文本讀正確、讀通順,便能抓住全文大概意思了。他們提前預習既能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又能獨立思考,還是語文學習“破冰”的重要途徑。
(3)學生自主探究,能解多處疑難。俗話說:“自學學的,好比石上刻的。”學生在課前預習,自主探究,能解很多疑難。譬如,在小學四年級s版上冊31課《快樂王子》一文中有兩個詞語,即“破涕為笑”“流離失所”。學生剛開始閱讀時不懂其意,后來經過查找資料自學弄懂了,原來前者意思是“停止哭泣,露出笑聲,”后者的意思是“到處流浪,沒有安身的地方。”另外,學生在自學時遇到一個疑難,即“童話劇有什么特點?”課前他們問老師,老師向他們解釋道:“童話劇,是以童話為內容、戲劇為形式創作的故事。有許多人物出場,如群燕、小燕子、快樂王子等,通過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展示演藝,歌頌快樂王子救助窮人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又如,學生預習21課《一塊特別的石頭》一文時遇到一個名詞“第四紀冰川”,他們不理解,老師是這樣解答的:“它是地球史上最近的一次冰川,距今200萬年。冰川的發生是極地或高山沿地區運動的巨大冰體,由降落在雪線以上的大量積雪在重力和巨大壓力下形成后,從源頭處向下流到高溫處就形成冰川。”
(4)反復精讀,扣住文本中心。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文章只有多讀,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才能讀出文本大意。讀,有很多種方式,有“引讀”“帶讀”“默讀”“朗讀”等,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反復精讀,在讀中扣住文本中心思想,并讀出作者表達的意思。對學生的預習效果,老師應當及時把關,抽查預習情況,應做到如下兩點:一是對學生預習完成的作業及時點評,錯的相機糾正,好的及時表揚,以提高他們預習的積極性,更好地鼓勵他們養成預習的獨立學習習慣;二是檢查知識點落腳,看學生預習是否完成,是否偷工減料,是否達到了預習的效果。
(5)課前預習與群文閱讀相結合。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他不再是只關注單一的一篇文章,而是把幾篇相似的文章組合在一起,通過同時閱讀的方式找到他們的共同點,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相似的文章想要表達的情感和道理,加深學習的目的。群文閱讀可以在課堂閱讀的同時與課外閱讀相結合,使學生接觸的范圍更加廣泛,閱讀面更加寬廣。群文閱讀打破了課程單元對思維的抑制,把幾篇具有相關性的文章聯系起來學習,如在四年級學生學習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時,老師要學生回顧同類型寫春天的詩《春曉》等。為了提高閱讀效率,群文閱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合適的閱讀素材是進行群文閱讀的基礎。因此,老師布置學生預習前,要對文章進行選擇,可選擇同一主題的文章,多篇合適的文章有多種寫作方法和教學目的,在有限的課堂教學里,給學生課前預習提供無限的創造力,擴大閱讀領域,提高對語文的感悟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搭建一個基礎和橋梁。它開括闊了學生的視野,從語文知識的重組中獲取更多的養分,使語文教學從“單兵教練”的初級階段,上升為更具戰略性的“組合拳”。讓學生從一個新的角度來閱讀、思考、想象、演繹,這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征,從而產生對語文的濃厚興趣,從中提升橫向閱讀能力和縱向思考能力。
(6)課前預習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學生課前預習,是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前預習可以鍛煉學生獨立學習、靜心學習、勇于嘗試、勇于探索的精神,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尋找閱讀的樂趣。老師在課前可以布置學生多個問題、多個質疑,多給學生發揮的空間,讓他們體驗發現的快樂;激發他們在預習中閱讀、探索的興趣,讓學生喜歡語文,從而達到課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