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摘 要:2014年9月11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中蒙俄三國元首會晤時提出可以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內蒙古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地位突出、優勢明顯,是我國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核心區域。金融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必須首先解決金融互通,通過金融資源整合推動貿易互通、基礎設施暢通,充分發揮金融對資源的配置功能。
關鍵詞:中蒙俄經濟走廊 內蒙古 金融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內蒙古緊緊抓住這一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和推進向北開放的有利契機,不斷深化與蒙俄兩國的經貿、文化、旅游等領域合作,為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奠定了扎實基礎。2014年9月,在上合組織杜尚別峰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議建立中國—蒙古國—俄羅斯經濟走廊,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的實現。
“中蒙俄經濟走廊”為三方發揮各自優勢、經濟結構互補提供了重要平臺,也將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三國新時期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的產物,是應對全球一體化挑戰和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舉措,內蒙古應抓住這一重要發展機遇,力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核心區域。
一、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面臨的嚴峻形勢
“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設使沿線各國憑借互聯互通更好地發揮各自優勢,加快推進中蒙俄跨境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為進一步打造連接歐亞經貿海陸聯運大通道及沿線各國產業和服務貿易升級提供了契機。同時“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設勢必為多層次的政府間溝通交流提供更多機會,促進各國間人員交流,實現人文、經貿、政策法規等多方面對接,為中蒙俄共享發展成果、發掘區域內市場潛力、創造更多需求和就業提供有利條件,為區域各國人民帶來機會和福祉。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為內蒙古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不言而喻,但同時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挑戰與機遇并存。
(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蒙俄兩國與我國相鄰的地區人口稀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市場容量較小,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長期以來我國對口岸建設投入不足,與俄羅斯、蒙古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不高。內蒙古向北開放的硬件和配套設施比較薄弱,滯后于對外開放形勢發展的需要。除滿洲里、二連浩特口岸以外,其他口岸普遍存在道路等級低、過貨能力差,查驗、通關、物流等換裝配套設施建設滯后和服務功能不完善等問題。連接國內大通道的重載公路和公路網絡建設不充分,口岸的通道、聯檢、貨場、倉儲、物流以及各類進出口加工、貿易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新建口岸的配套設施建設還有待于加強。口岸現代化、信息化程度較低,配套性較差,管理服務還較為粗放,影響了通關速度和工作效率。
(二)對外經濟規模較小、開發合作結構單一
2017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840.7億美元,中國對俄直接投資22.2億美元,雖然近幾年中俄雙邊貿易額、中國對俄直接投資增速較快,但總體規模較小。從合作結構來看,以資源進口為主,“走出去”力度不夠;重經貿合作,輕社會人文交流。作為沿邊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之一,各類園區總體建設規模偏小,多數尚處在起步階段,承載能力不足,產業集聚度較低。由此可見,雖然我國與蒙古、俄羅斯在開放、交流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三)制度、法規限制和政策波動帶來障礙和風險
由于中蒙俄歷史文化迥異、市場發展成熟度不同等原因,在法律制度、監管體系、技術標準方面存在許多差異,關稅、進出口管理、海關通關、邊檢、跨境運輸、檢疫等方面也存在標準不一致。我國對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等項目行政引導和服務不夠,不能全面提供對象國研究、項目咨詢、信息交流、人員培訓等綜合服務。同時,政府在市場準入、市場秩序規范、投資貿易規則等方面的管理和指導也做的不夠。此外,對走出去的勞務合作企業也缺乏規范、指導、培訓等服務。
二、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點領域
內蒙古毗鄰俄蒙,與兩國邊境線長達4200多公里,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同時“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也為內蒙古進一步擴大向北開放提供了重要機遇。近年來,內蒙古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方針,不斷加強與蒙俄兩國的合作與交流,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夯實基礎。從向北開放的實際成效看,內蒙古的戰略地位、經濟發展潛力、互聯互通作用突出,要更好地鞏固內蒙古在構建“中蒙俄經濟走廊”國際合作中的地位,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內蒙古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物質前提和客觀基礎,打造連接區域內主要城市、重點礦區、產業園區,聯通我國主要出海口的交通運輸網絡。一是構建既能適應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計劃和蒙古國南部鐵路網規劃,也能滿足蒙古國尋求新的出海口需求,實現各種資源和生產力要素的跨國流動鐵路運輸網絡,以實現優勢互補、區域分工和共同發展。二是加快跨境公路升級改造,提升通行效率,為跨境物流提供重要支撐。三是推進中蒙俄跨境管道和中蒙輸電通道建設,實現資源區域內互補。四是加大民航等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目前鄂爾多斯、二連浩特航空口岸實現了臨時開放,多條內蒙古通往蒙古國、俄羅斯等地區的國際航線實現通航,還需進一步加大通航力度。
(二)推進運輸和通關便利化
在加強基礎設施聯通的基礎上,加強機制和規則合作,促進中蒙俄國家交通運輸便利化,對于暢通中蒙俄國際交通線物流、人流,打造跨國經濟走廊意義十分重大。外部聯通上,持續推進內蒙古與蒙古國、俄羅斯之間邊境口岸的海關聯合監管,在檢驗檢疫方面探索試點“兩國一檢”。在內部管理上,不斷擴大內蒙古自身邊境口岸綠色通道、快速通道、提前申報、預審價、預歸類和原產地預確定、企業電子手冊管理等便捷化通關措施實施的覆蓋面。
(三)構建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經貿往來是內蒙古與俄羅斯、蒙古國交往的主要形式,在深化與俄蒙各領域合作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應加快建設和形成面向國內和中亞、西亞、南亞、俄羅斯、蒙古的現代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在呼和浩特、包頭、滿洲里、二連浩特等重點城市建設一批國際商貿集散地、大型邊境貿易市場、儲運中心和鐵路物流園區。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在商貿物流中的應用。建成覆蓋周邊國家和內地、功能齊全的物流信息網絡和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引導各類型企業用第三方貿易平臺開展與蒙俄的商品交易,實現外貿電子商務企業與口岸管理相關部門的業務協同與數據共享,優化中蒙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涉及的通關、結匯和退稅流程。
(四)加強旅游等人文領域交流
加強人文領域交流合作,有利于擴大我國軟實力影響,助力跨國經濟走廊建設,與蒙俄在經濟走廊建設的框架內設立長效合作機制。“中蒙俄經濟走廊”沿線有著悠久的草原文化和獨特的自然風光,由于受國界的限制,旅游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與利用,需中蒙俄三國形成合力,實現對旅游資源、旅游產品、旅游線路的統籌規劃和建設,為區域旅游向高端化、品牌化發展奠定基礎,實現中蒙俄跨境旅游合作。學術、旅游等人文領域交流日益密切,進一步鞏固了中蒙俄之間的友誼,必將有力地推動雙邊開放與合作。
三、發揮金融對“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助推作用
要把當前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成效,需要我國與蒙俄兩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朝著互惠互利的目標前行,金融在此過程中要發揮推動作用,加強貨幣流通、深化金融合作,通過適合各方利益的金融產品、包容開放的精神推動金融系統化,整合中蒙俄各方利益關系。
(一)開發性金融支持“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
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以及“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需要深化多雙邊交流,加強頂層設計,密切各方務實合作,發揮金融特別是開發性金融的作用,為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持續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國家開發銀行具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已成功為一大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形成了行業優勢、專家優勢和項目評審優勢,具備在能源、基礎設施、產業基地建設等領域提供高質量融資服務的能力,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同時,開發銀行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規劃研究,為融資項目提供融資融智支持,運用規劃成果推動重點領域的融資機制模式建設和各方力量的高效整合,成批量開發項目,實現與蒙俄等國的互利共贏。確定優先支持的領域與行業,按戰略性、經濟性、成熟度等維度,分期分批開發培育項目,實現對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全部項目的統籌管理。
(二)加強金融領域合作
資金融通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重要支撐。一方面,著眼于毗鄰地區之間的經貿合作便利,可以爭取國家試點人民幣與蒙圖及盧布進行直接匯率區域掛牌。在研究蒙俄客戶對銀行業務需求的基礎上,通過產品組合、創新等方式,擴大合作領域,在信用證、保函、銀行卡等結算業務方面開展合作,改變目前與蒙俄貿易結算品種單一的現狀,為對蒙俄貿易投資提供全方位、一體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務。
(三)金融支持基礎設施領域建設
加強金融模式創新,探索PPP等模式為基礎設施建設開辟穩定的融資渠道。“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前提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公路、鐵路、航運、口岸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各種渠道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建立政府、社會資本、金融資金多元投資機制,減輕政府負擔。
(四)金融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
鼓勵企業在經濟走廊沿線以跨國并購、設立境外機構等形式,在轉移產能、擴大市場、獲取高新技術等領域開展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大力支持中資企業能源資源引進、優勢產能輸出,推動核電、通信、高鐵等中國技術走出去,把境內加工園區、物流中心產品輻射范圍擴大到蒙俄。
(五)提高人民幣綜合服務能力
“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積極推動境外人民幣貸款業務,推動貨幣互換和跨境人民幣結算,完善跨境人民幣清算體系建設。推動國家在蒙古國及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設立人民幣現鈔調運中心,建成對蒙古國及俄羅斯毗鄰地區的的人民幣資金清算中心。為區域內客戶提供跨境人民幣綜合服務,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發展拓寬道路。
參考文獻:
[1]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不斷擴大對蒙俄貿易,統計報告,[2016]75號.
[2]劉清才,趙軒.中俄推動建立亞太地區安全與合作架構的戰略思考[J].東北亞論壇,2014,(3).
[3]王淑敏,戴蕊.中蒙俄貿易結構對實現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影響及對策[J].海關與經貿研究,2017,(3).
[4]張永軍,趙秀清,康磊,祁婧.內蒙古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難點、重點及對策[J].北方經濟,2015,(9).
[5]杜鳳蓮,張慧敏,趙鵬迪.經濟互補性以及優勢疊加: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基礎[J].北方經濟,2015,(9).
[6]蔡振偉,林勇新.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面臨的機遇、挑戰及應對策略[J].北方經濟,2015,(9).
[7]包思勤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優先領域[J].北方經濟,2015,(9).
[8]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領導小組.“《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摘要[EB/OL].http://www.hlj.gov.cn/zwfb/system/2015/04/15/010716079.shtml,2015-04-15.
(作者單位:國家開發銀行內蒙古自治區分行)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