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小微企業是一個省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個別省甚至是起著經濟支柱的作用,對于南方大部分地區來說,小微企業創造了巨大的工業生產值,有力的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解決了大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同時促進科技不斷創新,從而為調整產業結構做準備,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增加出口創匯,提高外匯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不斷擴展出口渠道。
小微企業與大企業相比,在生產規模上雖然不大,但是其成本與規模的比例卻是逐年增長的,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支出和生產資料綜合價格水平判斷指數,都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同時在人工費用方面,更是呈現大比例增長,近年來國家的材料,勞動力以及物流成本都是呈現持續上漲的趨勢,并且勢頭很猛,小微企業的處境也越來越艱難,很多小微企業迫于生產經營成本的壓力不斷壓縮利潤,甚至破產。
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政策來幫助小微企業減少稅費負擔,但是由于小微企業自身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利潤低,承受風險的能力弱,同時承受著稅費支出的壓力,使其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發展,并且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小微企業都認為稅費負擔給自己打來了極大的壓力。除此之外,企業還面臨著種類繁多的雜項費支出,例如技術監測費用,工商年檢收費等等,這些都使小微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困境。
我國對小微企業的扶持,主要是通過提供專項資金的方式來實現的,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專項資金的管理比較松散,很多資金都沒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挪用現象明顯,同時缺乏必要的監督體系,致使專項資金申請到撥給和最終分配的過程中,都容易出現明顯的行政干預,除此之外,績效評級體系的缺乏,也是財政專項資金得不到合理利用的重要原因。
國家對小微企業提供了稅收優惠政策,但是其卻沒有形成獨立的體系,作用力度不大。從小微企業的實際發展出發,利潤較低是不爭的事實,優惠政策所起到的效果也并不明顯,大多數時候還是受到稅收的壓迫,小微企業在市場中并不占有優勢地位,優惠政策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大,并不能從根本上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
政府應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同時落實專項資金的使用,促使小微企業不斷調整結構,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增加利潤,擴展融資渠道。明確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同時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的監管力度,對其進行實時的監督,成立專項監督小組,提高監督的可信度,建立健全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同時進行定期的考核,從而使專項資金的使用更加的合理化。在融資方面,可以從地方財政中提取部分資金構成信用擔保基金與再擔保基金,增加企業的授信額度,為小微企業的融資發展提供支持。
我國現行的優惠政策,對于小微企業的發展還未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應加快立法進程,建立并健全適合小微企業發展的法律體系。擴大優惠政策的范圍,加大優惠力度,同時提高政策利用率,為小微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降低征納雙方的成本,簡化稅收征管,不斷完善電子稅務系統,從而使小微企業能夠及時獲得消息。
在人員聘用、管理的過程之中,需要進一步發揮績效考核制度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積極作用,小微企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實際人員選聘的過程之中,應當立足于自身實際,對應聘人員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進行全面評估。在此基礎上,以績效考核為手段,強化引導,發揮小微企業人員的內生性動力,使其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日常工作之中。
小微企業在勞動報酬標準確定的過程之中,為了避免人浮于事的情況出現,激發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除了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之外,還可以將績效考核與員工勞動報酬結合起來,采取按勞分配的方式,將工資劃分為基本工資與績效兩大部分,通過這種方式,刺激員工的積極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之中。
小微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之中,通常采取必要的激勵舉措,來保障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形成企業歸屬感。為了更好地發揮激勵舉措的作用,使得員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需要對激勵舉措進行調整、完善。而績效考核與激勵舉措的結合,使得激勵舉措有了一個更為科學的參考標準,確保激勵舉措符合不同員工的心理需求,同時也保證了小微企業自身的成本支出在合理范圍內,實現員工與企業利益的統一。
為了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作用,小微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之中,要制定科學明確的考核目標,以此為基礎,確保考核工作的有效性,使其全面滿足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開展的客觀要求。在這一過程之中,必須要保障績效考核目標的有效性,可以讓員工參與到考核目標的確定工作中來看,通過這種方式,在員工與企業之間形成工作合力,強化對績效考核工作的認同感,保障了考核的有效性。同時在考核目標需要員工的崗位晉升、解聘銜接起來,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企業內部人員的合理化流動,發掘人才優勢,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績效考核體系的完善,有助于進一步發揮績效考核在人力資源管理之中的積極作用,基于這一認知,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之中,企業管理者應當在充分認識績效管理重要性的基礎上,吸收過往有益經驗,不斷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將考核權逐級下放,形成績效考核的逐級管理,由部門負責人根據員工日常的實際表現,對其進行考核評價。通過這種方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充分發揮其在人力資源方面的重大作用,為企業工作人員的管理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途徑。
考慮到小微企業的特殊性,在人力資源管理環節,采取互相監督的方式,形成上下互動的績效考核方式,通過這種考核,小微企業內部的管理優勢得以釋放,企業運行、管理之中出現的問題得以快速發現,有效解決,提升了小微企業的管理效能。同時這種互評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工作人員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充分發揮企業的人才優勢。
小微企業對于財稅政策績效評價制度的使用,確保了相關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并且在這一過程之中,借助于績效考核,形成具體、可操作的衡量標準,促進了小微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在傳統的企業管理過程之中,考核方式較為單一,考核標準不夠明確,這種情況的出現大大削弱了考核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對于監督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績效考核在小微企業的應用,則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小微企業內部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企業管理者與工作人員之間能夠進行必要的互動與交流,逐步形成小微企業獨特的發展優勢。同時具體、可操作的考核標準,使得企業管理者與工作人員能夠明確自身所處的狀態,為后續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