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 汪存華
該集群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10.5億元,納稅5995萬元,該產品主要用在學校、家庭、辦公、賓館等場所。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等渠道銷往國內及東南亞和歐洲市場,其中國內銷售占比70%。集群誕生了“華彪”和“三強”等地方特色品牌。2005年獲得“河北省重點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和“中國金屬玻璃家具產業基地”稱號。2011年獲得“河北省示范產業集群”稱號。
該集群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70多億元,納稅1.7億元。產品主是各種裝飾用膠合板與刨花板。知名企業主要有華興木業、大地木業、金秋木業等,擁有“大地”“萬盛”等眾多行業知名品牌。產品細分品類眾多,除國內銷售外還遠銷歐亞非等五十多個國家。被授予“中國名優人造板產銷基地”稱號,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家具板材原產地。
該集群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0多億元,上繳稅金1億元。集群的產品達30多種,已經占據國內該行業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二,是國內最大的保溫材料集散地,被授予“國家保溫建材特色產業基地”。集群中有“華能中天”、“神舟集團”等民營知名企業。
目前,南三縣的產業主要集中在鋼木家具、保溫建材、玻璃棉和塑料化工等方面,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傳統產業集群為縣域經濟的高速發展貢獻了積極的力量,但是由于產業層次、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較低,小散民營企業扎堆,核心競爭能力不強,利潤空間較小,發展前景不看好。
2017年廊坊市1200家規上企業因大氣治理造成的停減產企業453家,比例高達37.7%。凈減產值375.1億元,在河北省相對最高。另外,在2017-2018年秋冬季工業企業錯峰生產中,廊坊市正在實行錯峰生產企業400多家,頻繁的停限產使一些民營企業無法正常生產經營,造成客戶和市場流失,直接影響了民營經濟產值等效益指標,同時也減弱了民營企業本地投資意愿。如此巨大的環保壓力使得大量民營企業被迫關停轉產或者外遷。
在國家設立雄安新區政策之前,霸州、文安、大城的區位優勢不顯著,比較依賴本地民營企業的自發生長。民營企業布局分散,產業園區的承載能力沒有被充分發輝,園區經濟占整個縣域經濟的比重較低,產業園區的招商引資作用較弱,對縣域產業的轉型提升作用亦不顯著。
國家設立雄安新區的政策落地后,將為廊坊南三縣的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帶來巨大的機遇,應充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利用近鄰雄安新區的地緣優勢,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重塑再造,“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育”,堅決除去落后產能、進行行業綜合整治、引進科技創新資源,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布局高端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努力促進南三縣經濟的跨越發展和綠色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對于 “兩高一低”的傳統產業,必須采取嚴厲措施,限制甚至取締其存在發展。首先,要通過一手的調研取得企業的詳實信息,對企業的產品標準、加工設施、加工工藝進行細致的調查走訪,對企業進行分門別類,分清哪些企業必須淘汰,哪些企業限制其發展并促其轉產,哪些企業鼓勵其發展并要提供技術支持;其次,堅決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嚴格取締重污染企業,并對涉污企業提出整改要求;再次,規范企業的生產行為,督促企業取得安全生產、節能環保等資質,對于沒有能力達標的小企業予以淘汰;最后,推動骨干企業兼并重組,提升整個行業企業科技水平,推動行業和產品的價值鏈向高端延伸。
要優化園區的投融資環境,積極吸納外部項目入駐。同時,必須在招商引資上有所突破,積極引材引智,加強示范性園區的建設,吸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企業入駐。并且借助企業的活力,依托產業鏈招商,尋求高水平的項目和高素質的人才同步落戶。引進項目要做好評估,要對引進項目進行細目的劃分和引導,以投資力度、投入產出比、利稅額度等多項指標來評判和衡量入駐項目的水平,全力引進能夠強縣的好項目,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強有力的基礎。
通過引進先進的工藝設備和生產線、吸納科技型創新人才、精細化管理方法,提升產品的檔次和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民營經濟企業走高端化發展的路徑。政府要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推動本地的制造業向著研發端和市場化銷售服務端這兩個高附加值的方向延伸,提升傳統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企業轉型既可以沿著原有的產業鏈方向,也可以通過外部引進積極布局新的高端產業,此時本地的民營經濟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要以工業產品的設計創新、生產過程的信息化自動控制、工業企業技術向信息化方向的改造、企業管理與信息化的有機融合、市場營銷方面互聯網加的運用等環節的建設為切入點,加速縣域企業的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進程,以此為契機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步伐。加強傳統行業與電商領域合作,搭建“電商-物流”“電商-信息”“電商-物流-信息”等關聯領域的合作交流平臺,加大政府資金、人才、技術投入與支持。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創新,與傳統電商相匹配,以有效產品整合促進共同發展。舉辦傳統產業與電商龍頭關鍵性合作項目精英人才的技術交流會,加強思維碰撞,解決技術難題,共享精英人才交流平臺。
設立科技信貸風險補償資金,用于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貸款引導、貸款風險補償等,同時資助擔保機構開展核心知識產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主要投資人股權質押、核心設備抵押、部分廠房及在建工程抵押等融資方式創新,對其貸款擔保業務風險給予補償。推廣大城縣融資擔保經驗,成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平臺。該平臺由縣工商聯發起,由政府出一部分資金(1000萬),企業籌集一部分資金(2000萬),形成可供抵押擔保的資金池,再由中國建設銀行以1:10的發大比例對中小企業實施短期融資(最多6個月),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資金周轉和技術改造的資金需求。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充分利用國家級和省級的基金引導政策,尋求建立“廊坊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重點支持初創期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創業投資機構,加快成果落地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