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危險貨物港口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要求,指導危險貨物港口建設項目安全預評價和安全驗收評價工作,在《港口建設項目安全預評價規范》(JTS/T170—2)、《港口建設項目安全驗收評價規范》(JTS/T170—3)的基礎上,根據法律法規的最新要求和危險貨物的特殊性,組織編制了《危險貨物港口建設項目安全預評價指南》和《危險貨物港口建設項目安全驗收評價指南》。
《危險貨物港口建設項目安全預評價指南》規定了危險貨物港口建設項目安全預評價的基本要求、前期準備、危險因素辨識與分析、建設方案安全評價、事故危險性評價、安全對策措施和建議、評價結論等相關要求,以規范指導安全評價機構和有關單位開展安全預評價工作。該指南適用于新建、改建和擴建危險貨物港口建設項目安全預評價活動。
《危險貨物港口建設項目安全驗收評價指南》規定了危險貨物港口建設項目安全驗收評價的基本要求、前期準備、危險因素辨識與分析、安全技術狀況評價、安全生產管理狀況評價、安全設施“三同時”落實情況評價、事故危險性評價、隱患整改意見及安全對策措施、評價結論等相關要求,以規范指導安全評價機構和有關單位開展安全驗收評價工作。該指南適用于新建、改建和擴建危險貨物港口建設項目的安全驗收評價工作。
(本刊編輯部)
2月25日,南航CZ3539(廣州—上海虹橋,機型B77W)航班在登機過程中,一名已登機旅客所攜行李在行李架內冒煙并出現明火,火苗被乘務員用礦泉水澆滅,由于處置及時,未造成進一步損害。經初步了解,系旅客所攜帶充電寶冒煙并著火,事發時充電寶未在使用狀態。乘機攜帶和保管充電寶應遵守相關安全規定,民航局對于攜帶移動電源上飛機有明文規定,額定能量在100 Wh以內的充電寶,允許帶上飛機。
(本刊編輯部)
2018年,各地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精神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方案》的總體要求,深化港口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繼續扎實推進專項治理行動,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1)進一步推進隱患排查和風險管控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加大在役儲罐安全專項整治力度,所在地港政部門要督促相關企業按照規定要求完成儲罐安全檢測。強化重大隱患的排查整改,實行閉環管理。地方港政管理部門要加快開展集中區域安全風險評估,針對系統性風險,及時研究采取措施,加強風險防控。2)進一步完善長效機制。認真貫徹落實《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規定》,進一步強化法規制度的執行。加快推進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相關標準制修訂,力爭年內出臺港口危險貨物建設項目安全評價等3個標準或指南。3)進一步強化督促指導。交通運輸部將繼續加強對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履職情況的督查,并開展“回頭看”,跟蹤整改落實情況。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下級港政部門安全監管履職情況的督查,層層傳導壓力,推動構建嚴密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4)進一步提升安全監管能力和應急能力。繼續舉辦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培訓班,提升一線監管人員能力。組織開展裝卸管理人員技能競賽,著力提高一線從業人員素質。推動地方政府進一步落實屬地領導責任,加強港政部門經費保障和監管人員配備,加快信息系統建設,強化綜合應急救援能力。
(本刊編輯部)
為切實做好全國“兩會”期間消防安保工作,煙臺港公安局消防支隊緊密結合冬春火災防控和高層建筑火災防控等專項行動,切實做好“兩會”期間港口消防安保工作,全力保障港口消防安全。
強化隱患整治,打好火災防控戰役。嚴格按照“不漏一個港區、不漏一個單位、不漏一個場所”的原則,督促轄區單位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和消防安全管控措施,對易燃易爆危化品裝卸儲存單位的管線、閥站、罐體、泵房、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標志、火災事故應急照明、滅火器材、報警系統、作業現場防火防爆措施落實、消防巡查等全部進行檢查,做到火患排查不留盲區,隱患清剿不留死角,全力打好火災防控戰役。
(呂德健)
為進一步提升長江上海段船舶消防應急救援能力,保障“兩會”期間長江上海段水域安全,3月8日,長江航運公安局上海分局在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附近水域,組織開展“船舶應急消防”演習。
9時,隨著演習總指揮一聲令下,演習正式開始:分局110指揮中心接到電話報警,停泊于吳淞口11號錨地的一艘船舶發生火情。接警后,分局公安消防艇火速前往事發水域。到達現場后,全副武裝的消防民警第一時間確定火場情況,在確認所有船員已疏散后,兵分兩路開展救援滅火。消防民警利用公安艇的水炮向著火點出水滅火,船上的火勢迅速得到控制并最終被撲滅。至此,演習圓滿結束。
據了解,水域船舶火災不同于常規陸域建筑火災,火情往往來勢兇猛,具有可燃物較多、火勢蔓延快等特點;同時,由于事發船舶與水上救援力量距離通常較遠,消防船艇從出動到抵達現場耗時長,消防人員趕到現場時火勢往往已難以控制。通過開展此類演習,既能夠有效提升水域消防應急滅火能力水平,同時也強化船員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雙管齊下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劉嘉雯、韓 飛)
今年3月5日是第55個學雷鋒日,也是第19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為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長航公安局蕪湖分局水上消防支隊按照蕪湖分局黨委關于學雷鋒活動月的要求,組織開展了一次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期間,參加志愿服務的“長江消防流動課堂”的黨員民警、黨員船員駕消防艇,前往蕪湖朱家橋外貿碼頭靠泊的安吉204號滾裝船和江蘇集運10號集裝箱船等5條船舶上,對船員義務宣講消防安全知識,解答船員提出的消防安全問題,發放消防安全雜志30份,受到船員們的一致好評。
(萬柳青)
3月2日19時57分,位于日照港石臼港區三公司煤炭堆場的9-2-9號垛發生自燃,現場有車輛被困。面對天氣條件惡劣、飛火在風勢的作用下四處亂竄的危急情況下,日照港公安局消防支隊迎難而上、艱苦奮戰,成功處置煤炭自燃火災事故。
接警后,日照港公安局消防支隊立即調集一、二中隊3臺消防車、16名警力趕赴現場進行救援。經火情偵察,9-2-9號煤炭堆垛表面遍布明火,被困車輛陷在該堆垛南側迎火面,情況十分危急。在聽取現場指揮員匯報后,局領導果斷作出先救援被困車輛、再壓制飛火的戰術,同時調集日照港股份三公司2臺灑水車和2臺挖掘機配合現場滅火救援。20時13分,被困車輛成功救出,各作戰單位立即轉入總攻滅火。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奮力撲救,明火被成功控制,現場險情基本排除。
(徐子強)
近日,在倫敦召開的國際海事組織(IMO)的船舶設計與構造分委會第5次會議上,我國作為《地效翼船指南》修訂工作的主要負責國家,聯合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向會議提交相關提案,報告了工作開展情況,闡述觀點得到全會認可和采納。據了解,我國從2012年起一直積極參與《指南》的修訂工作,主導了新版《地效翼船指南》的制訂方向。為確保我國牽頭開展的此項工作順利完成并取得預期目標,我參會代表團在會議期間先后與俄羅斯、法國、韓國等多個IMO成員國進行了深入溝通,做了大量工作,解決了不采用歐洲航空安全局民航標準以及現階段不考慮制訂小型地效翼船安全標準兩大難題,使《指南》的修訂能夠符合我相關產業發展利益。此項工作是我國在國際海事多邊談判舞臺主導國際標準制訂、展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一個重要案例。《指南》的通過,對促進我國地效翼船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將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發揮關鍵作用。
日前,《水上客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指南(暫行)》《長江干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別規定》《船載危險貨物申報員和集裝箱裝箱現場檢查員管理辦法》《IMDG規則(2016版)》4項新規已生效實施。《水上客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指南(暫行)》明確客船安全技術狀況、重要設備存在嚴重缺陷、配員或船員履職能力嚴重不足、客運碼頭重要設備存在嚴重缺陷或故障等重大事故隱患情況;《長江干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別規定》從船舶航行、水上交通管制、錨地安全和船舶試航管理等方面加強長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船載危險貨物申報員和集裝箱裝箱現場檢查員管理辦法》實施,同時廢止1987年《集裝箱裝運危險貨物現場檢查員培訓、考核辦法》和1996年《危險貨物申報員考核發證辦法》;《IMDG規則(2016版)》新增《貨物運輸組件裝載操作規則》、自加速聚合溫度等定義,修改部分原有定義內容和培訓要求,調整每類危險貨物的分類要求,調整更新危險貨物一覽表等,進一步加強危險貨物運輸管理。
1月29日,中國科學院下發《中國科學院關于批準籌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依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籌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按照院黨組“高起點、大格局、全鏈條、新機制”的建設思路,以建設美麗健康海洋、開拓交叉前沿領域、保障國家海洋安全、支撐服務“一帶一路”等為重要使命,以“兩所融合”、“科教融合”為載體,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構建由海洋科考船隊、開放支撐平臺、核心科研單元和交叉研究集群等組成的基本框架體系,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入促進科教融合,建設海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和面向國內外的協同創新基地,促進“三重大”成果產出,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為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和提升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揮科技支撐作用。通過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建設,將整合凝聚中科院海洋領域相關優勢研究力量,組織開展綜合交叉前沿研究,聚焦“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印太匯聚區”多圈層相互作用和海洋生命過程認知與生物資源綠色發展三大研究方向和“‘一帶一路’海洋科技合作行動”,打造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資源利用、海洋災害防控等領域的交叉研究集群,助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海洋強省建設。
從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將在天津生態城建海上溢油應急處置實驗室,實驗室建成后不僅能填補國內科研空白,也意味著我國溢油應急產業將突破技術應用瓶頸,駛向發展快車道。據介紹,海洋溢油是影響海洋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法國的實驗室能承接海洋溢油應急處置相關檢測和試驗,我國每年此項花費高達2億元人民幣。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致力于海洋生態保護和水運安全發展領域的科研攻關,尤其是海上溢油應急處置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由于缺乏合適的實驗場地,這項技術尚未在我國得到廣泛應用。生態城東臨渤海,滿足建立海上溢油應急處置實驗所需自然條件。此次建設包括海上溢油應急處置實驗室在內的科技創新基地前期投資4億元,一期主要從事海洋生態保護、水運安全發展領域的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工程服務、產業孵化及生態保護科普宣傳等業務;二期將在生態城建設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天津分院。按照雙方建設計劃,今后,借助生態城產業布局和政策優勢,會將更多科研成果轉移到生態城,實現產業化。
2月10日,廣東珠海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正式啟動建設。根據相關規劃,作為亞洲首個無人船海上測試場,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無人船海上測試場。廣東珠海海域面積超過6000 km2,素有“百島之市”之稱,海洋經濟已成為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去年12月,珠海市政府、中國船級社、武漢理工大學和云洲智能公司在上海國際海事展上共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四方將共同合作,在珠海萬山群島打造無人船海上測試場。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一期調試測試場占海21.6 km2、二期性能測試場占海750 km2,總面積將達到771.6 km2。珠海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將通過在規劃水域附近島礁上建設網絡、通訊、導航、光電、自動系泊碼頭等測試場景和基礎設施,在規劃海域上設計面向不同船型的多維度的測試和試驗場景,如:自主避障、協同編隊、遠程駕駛、自主作業、警戒巡邏、通訊測試等。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將通過3~5 a時間成為我國無人船先進技術研發、標準規范研究制定、產品技術檢測認證服務及應用示范的高新技術基地,成為亞洲首個無人船虛擬測試場。
英國政府發布新指南,其中提供了一些示例場景,幫助海員核查他們是否獲得了確切的工資和就業權利。新指南是在不公平競爭問題發生后推出的,此前有報道稱,一些在英國水域里運營的外籍船舶克扣船員工資,剝削英國海員。英國邊境檢察署巡邏隊將以50多種語言向海員及雇主分發相關資料,推動最低工資法。英國還表示,在英國水域內工作的所有海員的薪資都必須達到最低工資標準。雇主如果未能支付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和最低生活工資,將面臨高達200%的未足額支付工資罰款,并將公示名單,以最嚴重的違法行為罪名提起刑事訴訟。
近日,福建省港航管理局表示,串起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新加坡、柬埔寨、越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郵輪航線,將于今年3月8日在廈門啟航。這是中國首條跨東南亞六國“一帶一路”郵輪航線,該航線將由歌詩達“新浪漫號”郵輪執行,共2個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