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娟,楊 揚,韓長占,崔 凱
(1.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2209;2.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21;3.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電網項目種類眾多、數量巨大、涉及面廣,科學合理地確定電網項目的建設時序,對于滿足電網發展需求、提高電網企業的投資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1-2]。以科學的電網儲備項目排序綜合評價理念為指導,構建一種實用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顯得尤為重要[3-4]。
文獻[5]主要考慮了電網存在問題的數目,以層次分析法為基礎構建了配電網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文獻[6]和[7]分別采用了灰色關聯分析法和模糊評價法進行項目排序綜合評價。文獻[8]采用模型評價法,從項目的經濟性角度進行分析,建立項目經濟性綜合評價模型,由于電網項目關乎電網安全與穩定,僅從經濟性角度進行評價過于片面。文獻[9]采用概率分布法,從安全性、經濟性等角度對電網項目進行多目標綜合評價。文獻[10]在經濟性、安全性的基礎上,考慮了社會滿意度對電網項目的影響,提出了電網項目投資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為電網儲備項目排序提供借鑒。但電網項目牽扯因素多,安排項目時需從政治、社會、經濟多角度考慮,亟需建立一套客觀全面的電網儲備項目評級標準。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電網儲備項目排序綜合評價原則,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電網儲備項目排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隨后介紹了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的具體方法,并給出了220~750 kV、35~110(66)kV、10 kV 電網基建項目 3類項目中各指標的權重推薦值。
電網儲備項目排序綜合評價應遵循3個原則:一是可持續發展原則,項目安排應充分考慮公司的發展戰略,優先安排符合公司長遠利益、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項目;二是堅持技術經濟優先原則,在滿足電網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項目的投入產出效益,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對于經濟效益較好的項目,建設時序提前,提高投資的精準性;三是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原則,電網企業要切實履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企業責任,優先安排服務民生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項目。
基于上述綜合評價基本原則,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企業戰略目標、電網發展需求及技術水平等方面,全面分析影響項目開工建設的各種因素,建立項目排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儲備項目綜合評價指標的選取,必須考慮公司發展和電網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電網項目儲備重點要求,確保指標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評價指標數據來源應真實、可靠;評價結果應客觀、全面。從緊迫性、重要性、政策性和可行性4個方面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儲備項目進行全方位評價。
2.1.1 緊迫性
緊迫性體現項目安排的緊急程度,主要從項目功能角度出發,對于用于解決供電能力、安全性、電壓質量等問題的項目,其輕重緩解有差別。首先安排解決影響電網安全和供電可靠性項目,再次解決滿足供電需求項目,最后安排解決供電質量問題項目。
2.1.2 重要性
重要性指標主要考慮項目產生影響的重要程度,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進行評價。
所在地性質。分析項目所在地的行政級別、負荷密度等,結合地區發展規劃、經濟發展水平等,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項目相互制約條件。從項目配套條件是否具備等方面進行考查,分析項目是否具備建設的必要條件。
項目的地位。該指標反映了建設項目在電網中的地位,可以將項目分為樞紐工程和一般工程,據此確定項目的優先程度。
電壓等級。根據各電壓等級輸電能力不足率和負荷增長速度,確定該電壓等級待建電網項目的迫切性。
問題重要程度。分析項目所供負荷的性質,同等條件下所供負荷等級越高,項目建設時序應越靠前。
2.1.3 政策性指標
政策性指標是指項目安排要充分考慮公司發展目標,緊密圍繞當前電網規劃重點,積極穩妥地采用新技術、新設備。
2.1.4 可行性指標
可行性指標指從國土、建設標準和投資管理3方面對項目進行綜合評價。國土指標考慮是否取得國土協議,具備建設條件;建設標準指標考慮是否采用公司通用設計,環保、能耗標準是否符合國家要求;投資管理指標指項目投資是否符合公司投資管理方面的有關規定。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結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優點的分析方法,是確定復雜系統指標權重的常用方法。層次分析法將某一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影響因素,并按相對應關系分成3個層次: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從而形成多目標、多層次的模型[11-12]。層次分析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根據研究對象目的,篩選和優化評價指標并構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3層結構模型。
2)依據“1~9”標度,各層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形成判斷矩陣,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及特征向量,經一致性檢驗和歸一化處理后得到各個指標的權重系數。
3)根據各層各指標的權重系數,按照層次結構計算綜合評價指數。
4)分析評價結果,得出結論。層次分析法原理清晰、簡明,建立在矩陣理論的基礎之上,能使復雜問題簡單化、結構化、層次化,是解決多目標優化問題的常用方法。
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所提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值。
緊迫性、重要性、政策性、可行性4個二級指標對電網項目的權重集為 B=(B1,B2,B3,B4)T, 假設各個三級指標對應二級指標的權重集為 Bi=(Bi1,Bi2,Bi3,…,Bij)T,Bij均為非負。 則電網基建項目投資評價對應的權重矩陣為

以第四類可行性指標B4下的3個子指標B41,B42,B43的層次單排序[13]為例來分析說明指標權重的確定過程。B41,B42,B43分別代表國土、建設標準、投資管理。
邀請3位專家對權重進行評估。根據層次分析法,專家1認為對該電網基建項目的可行性而言,國土影響的重要性最大,權重應最高,建設標準與投資管理指標的重要性影響相當。根據此標準,專家1給出的判斷矩陣如表1所示。
對判斷矩陣采用指標權重確定方法求解,最終得到專家1對環境影響性指標的單層次權重為:。
同理可得專家2和專家3的判斷矩陣。對3位專家的層次單排序權重求平均值,得到最終子指標對第4 類指標的權重:。
根據同樣的方法可以計算出各個三級指標相應的二級指標的權重,及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的權重。
不同電壓等級電網基建項目的重要程度、影響范圍、實施難易程度均有所不同,項目排序時期重點考慮因素也有較大的差異。為客觀反映各指標對不同電壓等級電網項目影響程度,將電網基建項目分為 220~750 kV、35~110(66)kV、10 kV 電網基建項目3類。3類項目評價指標體系的具體指標有所差異,各指標的權重值也有所不同。采用層次分析法,咨詢專家對各類項目中各指標重要性的意見,對各指標賦予權重,結果如表2~4所示。

表2 220~750 kV電網基建項目指標權重

表1 判斷矩陣

表3 35~110(66)kV電網基建項目指標權重

表4 10 kV電網基建項目指標權重
根據電網基建項目的電壓等級,首先確定項目評價需考慮的具體指標,以及各指標的權重值。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考慮項目實施的內外部環境,對緊迫性、重要性、政策性、可行性指標下的各三級指標進行打分。根據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經權衡比較后給出項目得分,以此作為項目排序的依據,指導投資計劃的下達。項目進入儲備庫后,及時跟蹤項目實施條件及內外部環境變換,周期性更新項目綜合評價得分,確保具備條件的項目及時列入投資計劃。
以某市110 kV變電站主變壓器擴建工程為例。目前該變電站運行1臺主變壓器,容量為63 MVA。電壓等級為110 kV/10 kV。110 kV規劃出線3回,現有出線1回。10 kV規劃出線36回,現有出線12回。110 kV配電裝置規劃采用內橋接線加線路變壓器組接線方式;10 kV配電裝置遠期為單母線四分段接線,現為單母線接線。110 kV側配電裝置為全封閉組合電器(GIS),10 kV側采用中置式開關柜。本期擴建變壓器1臺,容量為63 MVA;擴建110 kV出線1回,110 kV側主接線形式完善為內橋接線;擴建母線分段2段,10 kV出線12回。
3.2.1 緊迫性
該地區容載比為1.33,負荷增長率為13%,負荷增長迅速,容載比較低,亟需增加電網供電能力,緊迫性無量綱化得分為100分。由表3可知,35~110(66)kV電網基建項目緊迫性指標權重為0.45,故該項目緊迫性指標最終得分為45。
3.2.2 重要性
所在地性質。項目所在地為地級市核心區,屬于A類供電區,負荷密度較高,項目所在地指標得分為5分。
項目相互制約條件。該項目為擴建項目,電源和供電配套均已具備,項目開工不受制約,該指標得分為5分。
項目地位。該項目建設目的為增強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解決變電站單線及單主變壓器供電問題,滿足主變壓器及線路的N-1校驗,項目地位指標得分為3分。
問題嚴重程度。該項目供電負荷為大部分為居民負荷,無二級及以上重要負荷,問題嚴重程度指標得分2分。
3.2.3 政策性
從投資重點指標看,為一般地級市公司提需求項目,并非產業園配套項目、重大工程配套項目、民生工程配套項目等依據政策優先建設的電網項目,該指標得分2分。
從新技術指標看,該項工程未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得分0分。
3.2.4 可行性
該項目已有取得政府部門項目核準文件,采用國網公司通用設計,符合公司投資管理規定,綜合考慮可行性各指標,得分12分。
綜合項目各項子指標得分,項目總體得分74分。對儲備庫中的所有項目依次打分,根據得分高低確定各項目的建設時序。
提出一種新的電網儲備項目排序綜合評價理念,并據此構建電網儲備項目排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涵蓋了電網項目評價所關心的主要方面。以電網基建儲備項目為例,依據層次分析法,詳細闡述了各指標權重的具體確定方法,并給出了220~750 kV、35~110(66)kV、10kV 電網基建項目各指標權重的推薦值。利用所提電網儲備項目排序綜合評價模型,可以更加科學合理地確定各項目的建設時序,從而更好地滿足電網發展需求,提高企業投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