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乃文
摘 要:系統功能語言學提出了語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人際、語篇,適應了話語分析發展的需要。沖突話語是一種非良性的互動,本文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為基礎,利用真實的話語材料,從問答兩方面入手,提出沖突話語的分析模式,以達到減緩對抗、和諧人際的效果。問答式沖突話語在語言使用形式上包含了大量的反問句和語氣詞,體現了發話人的主觀情感態度,威脅了受話人面子地位的需要,同時蘊含著反向交互主觀性。
關鍵詞:三大元功能 沖突話語 反向交互主觀性
系統功能語言學提出了語言的三大元功能,劉世生、劉立華(2006)指出了系統功能語言學分析的三種話語結構模式,楊雪燕(2012)闡明系統功能語言學包含話語分析的三個主要視角,人們在語義網絡中進行選擇,在語言中體現為各種詞匯語法結構。系統功能語言學適應了當代話語研究的需要。
沖突話語是話語分析的重要方面,發生在雙方的交際互動中,是話語“在線生成”(on-line)的過程,涉及多種言語行為。相鄰對是話語序列組織的基本單位,也是進行話語分析的基礎,問答形式是相鄰對的重要表現。本文以相鄰對前后件之間的關系構成的爭吵行為作為切入點,觀察問答形式下如何實現沖突話語。
關系熟識的人發生話語沖突圍繞的主題多樣,言語內容豐富,夫妻、親子及師生間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沖突,本文選取情侶沖突為對象,主要是因為情侶間的沖突話語不同于以上三類,且它雖與夫妻間的沖突話語有交疊,但從親密關系的穩定度上仍有所差異,爭吵話題也會不同。
據此,我們選擇了2015年2月1日下午發生于深圳地鐵內情侶吵架視頻①為例進行個案分析。文中選擇的情侶吵架視頻圍繞“女方是否需要化妝”這一話題,有典型的問答特征,沖突話語發生于相鄰話對中,根據話語的重復頻率及語氣特征,將其離析為女問男答及男問女答的兩種對抗性沖突。運用會話分析的轉寫符號②,還原語言使用環境,分析交際雙方的非良性互動如何引發沖突,進而揭示其中蘊含的反向交互主觀性。
一、女問男答的沖突對抗
(一)女方重復遞進式詢問激化沖突: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
在整個爭吵話語中,女方使用詢問小句“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共出現過5次,如:
(1)<我說:>
(0.2)
<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了
(2)我問你=
=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
那分手啊你↑
(0.5)
(3)那我問你=
=是不是我化妝你就不要我啦
你別拉:↑
(4)我問你一句>=
=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啊?↑
(5)=我問你(.)
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吧?
觀察小句“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的前后組配成分,出現在小句前的主要有“我說”“我問你”“那我問你”和“我問你一句”,我們將其概括為“我問”類。在小句的成分主要有“那分手啊你”和“你別拉”。
1.“我問”類
1)說
在“我說”中,“我”明示發話者,“說”從及物性選擇上看是一種言語過程,停頓后的是講話內容。在人際功能方面,“我說”具有給予信息的陳述性的言語功能。通過后續小句“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可以推知,“我說”后實際上是求取信息的提問形式。“我說”本身具有多重含義,根據與相似結構的對比,“我說”在話語中的作用相當于“我問你”。
“我說:”中,“說”不僅重讀且語音延長,這使“我說”的感情色彩發生變化。若“我說:”后面加上陳述性小句,則表示一種感嘆,需加入感嘆詞“啊”“呀”等才可完句,如:“我說:今天的天氣真好啊”。若“我說:”后面為疑問性小句,還可能隱含著一種責備質問義,如:“我說:今天星期幾啊?”。該句不是向受話人詢問信息,而是表示提醒質問,可理解為“質問提示對方是不是忘記了某件事情”。此時,“我說:”可看作是一個話語標記,提醒對方注意后續話語才是說話人表達的焦點所在。
2)問
“問”從及物性選擇來看也是一個言語過程。女方采用主動式語態,強調說話人“我”,以此確立話語地位。當“問”重讀時,“我問你”需要受話人必須給予回應,一般多用于上對下,長對幼。因此,使用“我問你”形式的話語主體在地位上高于受話者。女方在爭吵過程中,使用這樣的語言形式,確立了較高的話語地位,這也可能暗含交際雙方在交往過程中,女方是較為強勢的一方,具有居高臨下的態勢。
“問”后采用疑問形式,其言語功能是說話人向受話人求取信息。“問”包括多種義項,當“問”語音加重且延長時,不僅是向對方詢問信息,更是一種命令式的提問。結合具體語境可知,“我問你”是表示質問義,要求對方必須給出答案,不容緩和。從“我說”變成了“我問你”,質問性進一步加強。
2.核心小句——“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語氣詞”
1)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
從語氣結構看,“疑問”語氣包含在用于交流信息“直陳”語氣中。“是不是”是表達是非疑問語氣的典型形式,限定成分在前,主語在后,能夠在對話中供受話者選擇。如:
是不是我不化妝| 你 |就不要我
限定成分 主語| 剩余部分
語氣 | 剩余成分
限定成分的功能是對議論命題提供參考點,將命題與交際中的具體語境相聯。核心小句以說話人的判斷為參照點,蘊含言者的主觀態度及意愿。主語“你”是命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肯定或否定核心小句的基點,是提問是否有效的關鍵成分。
從語調系統看,漢語的語調系統建立在升降調對立的基礎上,升降調分別代表“未知”和“已知”。核心小句“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表現為降升調,包含“疑問+懷疑”義,似乎肯定,實際上又不肯定,是一種糾結疑問的心理狀態。疑問點是“化妝與否真的那么重要嗎”,懷疑點是“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要和我分手”,似乎能夠肯定的是男方不會因為女方不化妝而與她分手,而男方強烈要求女方一定要化妝又使女方產生了疑問。通過對語調特征的分析,體現了女方糾結的心理特征。疑問句無標記的語調為升調,如果是非問句中用降調,則它所表示的意義不僅是詢問,而是命令式的提問。這與前文分析“我說”和“我問你”的質問義相呼應,感情色彩也相對一致。
從主位結構的角度看,韓禮德認為,是非疑問句的主位往往是由動詞的“限定成分+主語”這種“雙重主位”構成的。根據韓禮德的觀點,核心小句的主位結構可作如下切分:
是不是 | 我 | 不化妝 | 你 | 就不要我
主位 | 述位
人際主位 | 話題主位
情態成分 稱呼成分 限定成分 | 主題成分
在“是不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的后續句中,有一句是“你別拉”。其中,“你”是一個單項的話題主位。“你”在復項主位中也充當了主位結構中的話題成分,因此前后兩個句子的話題主位相同,而述位各不相同。通過主位的推進,促使信息的流動。
2)語氣詞
齊滬洋(2002)將6個典型的語氣詞按照傳信和傳疑的角度,建立了連續統。根據前文分析的語調特征,核心小句中的語氣詞從最開始的“了”到和音“啦”再到“啊”,確信度不斷降低,到最后變成了“吧”。語氣詞的變化表達了說話人既肯定又懷疑的雙重心理。
3.后續成分——“那分手啊你”
“那分手啊你”是典型的倒裝句,正常的語序為“那你分手啊”。從信息結構的角度看,說話人將想要強調的重要信息前景化,作為話語起點,表達的語氣更為強烈,符合口語中的話語特點。女方將主語“你”置后,成為背景信息。按照常規,已知信息“你”可省略,但在這個小句中,“你”的省略與否會有不同的意義表達,“分手”主體的主動性不同。當女方說“那分手啊”,實際上表達的是女方主動提分手,而當加上第二人稱“你”后就將提出分手的對象轉移到了男方。
從語氣結構的角度看,“那分手啊你”可以看作是是非問句后的語氣標簽,用來阻止聽話人做出反預期的反饋,起到先發制人的效果。核心小句后出現的“那分手啊你”體現了語用推理,如果真的就是“我不化妝你就不要我,那么你會提分手,既然現在你沒有提分手,就證明化妝不會影響兩個人在一起”。女方希望是用這樣帶有威脅意義的話語形式,刺激男方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通過對話語中潛在的語用推理的分析可得知,女方并不真的想分手。
(二)男方簡短應答試圖快速結束沖突:我不想跟你吵
在女問男答的沖突對抗相鄰對中,面對女方5次質問,男方的回答以“我不想跟你吵”為主。如:
(1')我不想↑跟你吵↑=
(2')我不想跟你吵
再說一遍=
=>趕緊走<=
=>趕緊走<
(3')趕緊走=
=我不想跟你吵↑
(4')我真的不想吵=
=>走吧走吧走吧<↓
(5')那我走了啊?
觀察對話中“我不想跟你吵”出現的語境,大都跟“走”(離開)相連,這說明男方并不想回答女方問題,而是想盡快結束沖突。下面將對“我不想跟你吵”以及“那我走了”進行具體分析。
1.核心應答——“我不想跟你吵”
從及物性系統的選擇來看,“我不想跟你吵”體現了心理過程,能夠表達男方的心理感受。作為相鄰對后件的應答成分,是給予信息的陳述句。
在語氣結構上,主語“我”及限定成分“不”,體現了男方的否定情緒。“我不想跟你吵”的語氣結構劃分如下:
我 | 不 |想 |跟你 |吵
語氣 | 剩余部分
主語|限定成分|謂語|附加語|補語
“我”既是主語也是主位,是議論的基點,也是信息的起點。剩余成分“想跟你吵”中“想”充當謂語,“跟你”為附加語,“吵”為補語。
小句使用重降調,使陳述句“我不想跟你吵”相當于祈使句的命令語氣。而“我真的不想跟你吵”中加入情態詞“真的”,命令語力明顯減弱,后續三個語速很快的“走吧”,聲調有所降低,表明男方在語勢上已降低姿態。
“不想”和“真的不想”是不同程度的情態表達。通過整個視頻聲調的分析,“我真的不想跟你吵”這句話的音調相對低。男方選擇低音調,不是為了激化沖突,而是為了緩和并結束沖突。
2.強行結束話語沖突——“那我走了”
“那我走了”是試探性話語,具有多種含義,可以是邀請、請求商量或是表達威脅。威脅話語在話語沖突中常出現,我們可以將其分為真威脅和假威脅兩類。男方使用“那我走了”屬于假威脅,是用威脅式的話語形式表示一種邀請,希望對方跟自己一起離開,通過這樣的方式強行結束雙方在話語間的沖突。在問答對話沖突中,女方將其理解為真威脅,她以同樣的威脅形式“你敢走”作為回應,威脅了受話人的面子,使矛盾進一步激化,促使男方在維系面子的作用下作出違心行為,自己憤然離去。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女問男答”的沖突對抗過程中,男方沒有遵循合作原則,對女方的提問給予正面回答,而是想盡快結束對話,這也是矛盾不斷升級的重要原因。問答式沖突話語體現了雙方心理預期及實際反饋之間的落差,當存在心理差距時,一方會通過話語引導使對方達到自我心理預期,不斷重復相同的語言形式,也是迫使對方認同自我,強力達到預期的一種手段。
二、男問女答的沖突對抗
(一)男方預設式提問——“是不是有說過”
在爭吵的對話中,不僅女方對男方進行了連續不斷地質問,男方也實施了反擊。如:
(6)我已經跟你講的很清楚了=
(7)我跟你說過了=
=是不是有說過?
(8)=有沒有跟你說過?↑
男方的問詢建立在預設基礎上,要求女方化妝是有前提的,而女方沒有化妝的行為違反了男方的心理預期,這也是話語沖突產生的起始點。在話語形式上,從陳述句到反問句,“是不是有說過”“有沒有說過”是一種言語過程,從給予信息到求取信息。事實上男方使用的并不是表示求取信息的一般疑問句,而是無疑而問的反詰句。男方在發問之前內心已有答案。“是不是有說過”和“有沒有說過”中都沒有使用語氣詞,表達的是強烈的質問語氣,逼迫對方回答。
(二)女方抵觸式回應——“我不化”
面對男方的預期式質問,女方的回應是抵觸和否定的。在應答話語中,女方極力表明自己的觀點。如:
(6')我不化↑
我不化:↑
(7')我就是不愛化妝怎么的?
(8')就不化?↑=
重復話語“我不化”中“化”語音加重且延長,表達了女方對“化妝”持強烈否定態度。在及物性選擇方面,“我不化”表示物質過程,女方只是表示自己不做化妝這件事。而爭吵中,女方使用了表示內心感覺的動詞“愛”,從客觀上的做與不做某件事變成了主觀上是否喜歡做某件事,主觀性不斷增強。
男方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女方男友,也是他人的朋友,不同的身份影響了他對同一事物的要求不同。如果只作為男朋友,那么女方化妝就不是必須要做的事。作為一個要面子的男人,如果要去見朋友,那么讓女方化妝就成為了必須要做的事。在對話中,男方一直強調需要女方化妝才帶她去見朋友,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為了維護自我面子而忽略女方感受,因此女友的回應也是十分強硬的。
男問女答的沖突對抗是男方極力證明女方過錯的過程,女方的抵觸式回應也蘊含了以下的語用推理。
事理上:如果A勉強對B方去做不喜歡的事情,證明A應該是錯的,
事實上:A勉強B做了B不喜歡的事情
結 論:A錯了。
女方一直強調“我不愛化”“我不化”“就不化”,是通過上述語用推理反駁男方質問,同時證明男方過錯。
綜上所述,在男問女答的沖突對抗中,女方同樣沒有遵循合作原則。問答式沖突話語普遍存在于交際互動中,帶有質問和威脅義。在表達形式上多為短句,節奏感強,邏輯簡單。語速快,話語之間停頓少,聲調較高,重音多,且容易出現話語重疊現象。話語的插入和打斷伴隨了話語重疊,是說話人主觀態度的一種表現。
問答式話語沖突是由于男女雙方都在構建自我話語邏輯聯系,而忽視與對方的互動關聯。女方構建的話語邏輯聯系是:因為不喜歡化妝,所以我不化。男方構建的話語邏輯聯系是:因為我已經跟你說過了,所以你必須要化。沖突來源于對自我的過分關注,而忽視交際中的互動性。
交互主觀性表達的是說話人考慮受話人的感受,關注受話人的面子需要,具有互動性。我們將問答式沖突話語的功能稱之為“反向交互主觀性”,以忽視對方感受和威脅對方面子為特征,體現的是非良性的互動。因此,在日常交際中,我們要盡量避免使用重復性的質問話語及抵觸性應答話語,以減少雙方的面子威脅為核心,促進正面積極的交流溝通,營造和諧的交際環境。
注釋:
①騰訊視頻實拍:男子嫌女友不化妝 地鐵站內大吵后分手https://v.qq.com/x/page/i0146dnpr6q.html
②會話分析轉寫符號參見《對話中的序列組織》的附錄。伊曼紐爾·謝格羅夫《對話中的序列組織》[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參考文獻:
[1]胡壯麟.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劉世生,劉立華.系統功能語言學對話語模式研究的貢獻[J].中國外語,2006,(2).
[3]齊滬揚.情態語氣范疇中語氣詞的功能分析[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9).
[4]冉永平,劉玉芳.非攻擊性話語引發的沖突回應探析[J].外語學刊,2011,(5).
[5]辛志文,黃國文.系統功能語言學與生態話語分析[J].外語教學,2013,(5).
[6]楊雪燕.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話語分析[J].外語教學,2013,(2).
[7]趙英玲.沖突話語分析[J].外語學刊,2004,(5).
[8]韓禮德.功能語法導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