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遠
筆者在赴美國實習期,參觀了美國洛杉磯地區一所公立小學——鷹谷小學(Eagle Canyon Elementary School),在此分享在這所小學的一些見聞,以供國內教師參考。
一、有規矩的課堂
在這所學校,不同的課堂,對學生的管理不一樣。有些課堂很寬松,教師較少維持秩序。比如在一節歷史課上,教師允許學生隨意走動,自主分組,學生可以向來自中國的“影子教師”提問,諸如:在中國是不是表現不好的學生要被教師用尺打手?中國有雪么?中國現在幾點了?從中國飛了多久到美國加州……學生很活潑,而教師很少維持課堂紀律。在閱讀教材時,學生不必守著課桌,可以隨意在教室里找個地方席地而坐。但是寬松的課堂,也有明確的規矩。學校通常在學生低年級時就培養他們遵守一些基本規則,比如聽到某些指令、聲音或看到某個手勢,就要停止或開始某一項活動。
也有些班級會很強調紀律。比如,五年級的一節植物課就很像中國的傳統課堂,課堂規則很清晰,教師常會提醒學生注意傾聽,課堂紀律、秩序都很好。在這堂課上,教師帶領學生認識樹,了解樹的生長,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畫樹,并做出標注。教師給學生播放了視頻,內容有關植物的生長和原理,讓學生知道植物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并吐出氧氣,和人類正好相反。植物課不局限在教室里,教師會帶領學生到校園里仔細觀察各種植物,學生要做相關記錄。在離開教室之前,教師再次強調了室外紀律或規則。如在室外時,學生無需排成整齊的隊伍,但是要保持安靜,小聲討論,認真記錄,不能打鬧。學生們都可以做到。
這所學校的學生書包很大,看上去很重。上課前,學生取出自己需要的用品帶進教室,其他的留在書包里,統一掛在教室門外。午休時,再調換成下午要用的物品。
二、低年級的課堂
K年級相當于我國幼兒園大班,學生年齡大約5歲,是學校最低的年級。有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小女生安吉爾,為筆者介紹了她的班級,并講解了一些有趣的規則。比如,在教室里有代表學生進步等級的海報,上面夾著寫有學生姓名的小夾子,夾子上的“鉆石”代表做“好事”的次數,每做一次“好事”,學生就會從教師那里得到一顆“鉆石”,學生可以用積攢的“鉆石”到班級的“小商店”購買一些喜歡的物品,通常是孩子們喜歡的各種玩具或文具。班里養了一只名叫朱莉的胖乎乎的豚鼠。學生們為它布置了一個舒適的家,有自助式飲食用具,還有帶粉色蝴蝶結的出行工具箱,看來它是一個“女生”。
低年級學生在教室里有很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有的學生從架子上搬來一大盒子自己喜歡的玩具,有的躺在松軟的充氣玩偶上看書,有的在畫畫,有的在寫字,有的在做練習題。學生做完練習后會自動將作業紙放到指定的籃子里,并擺放得整整齊齊。班里會安排一位專門負責開啟音樂的學生。當某段特定的音樂響起時,學生們會立刻停下手里在做的事,整理好自己的玩具,將物品放回原位,先整理好的學生還會幫助動作較慢的學生。然后集體坐到格子地毯上(每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格子),面向教師,開始學習新的內容。
低年級學生常在游戲中學習。有一次,教師用泡泡圖帶領學生學習了“Boo”,這是一個類似于躲貓貓的游戲,一個人(或一群人)故意躲起來不讓某個人看到,然后又突然出現,并說出“Boo”這個詞。教師介紹了幾個不同的游戲情境,并帶著學生把每種情境都玩了一遍。這時,有學生提出要去本內特先生(一位高年級教師)那里試一下“Boo”,教師竟然說“這是個好主意”,并真的帶領大家安靜有序地站成一排,悄悄地溜到本內特先生的教室門口。其中一個學生跑去敲門,然后藏起來,大家都不出聲,當本內特先生打開門疑惑地張望時,全體學生冒出來一起對他說“Boo!”,而被“Boo”了一下的本內特先生當然被“嚇了一跳”,然后跟學生們一樣笑得很開心。在回來的路上,每個學生都得到了一顆糖果,大家在門口吃完以后才回到教室。
到了寫字時間,學生便拿出自己的文具開始寫字。有的用左手握筆,有的用右手握筆,有的用好幾個手指抓住筆,還有的喜歡坐到一個大軟球上寫字……教師并不做統一要求,似乎只要學生能寫出字來,怎樣寫都可以。寫完的學生會拿給教師看,教師會提一些建議。在這期間,如果有的學生想喝水,有的想擦鼻涕,有的想削鉛筆,他們不會大聲說出來,而是悄悄走到教師面前,向教師做出某種特定的手勢。比如伸出中間三根手指代表字母W,就是要喝水的意思,得到教師允許后,就安靜地去喝水。這樣,學生們雖然行動各異,但也井然有序。
三、講得少和講得慢的課堂
有些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很少。比如,四年級的一節科學課是要探究用什么方法能減緩冰的融化。先用天平稱量3個剛取出的冰塊,記錄重量。接著,用紙巾包住一塊,用錫紙包住另一塊,第三塊什么都不包。把三塊冰同時放在陽光下觀察。5分鐘后,學生取回冰塊并分別稱重記錄,通過比較前后兩次數據的差異,判斷哪種方法能使冰融化得更慢一些。教師會根據實驗情況進行適當講解,但總體上講解很少,總時間不超過5分鐘,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自己在探索、實驗和討論。
在有些課堂上,教師會講得非常慢。例如,在一間數學教室里,學生來自于四年級的不同班級,是數學成績相對較差的分層教學班。教師很耐心,講解得很慢,也很細,并一直在鼓勵學生。有一半的學生回答問題比較踴躍。教師講的時候,學生就安靜地聽,偶爾回答教師的問題。整節課只講了一個“476×24”的算法,然后帶領學生一起練習“83×4”和“75×6”,用了將近一個半小時。
在另一個四年級的課堂,第一項任務是小測驗。每個學生分到一張試卷,聽寫單詞(約20個,教師讀,學生寫)。聽寫完成后,學生打開試卷右邊折起的部分,對照上面的正確答案自己批改。此后,學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動,教師收回試卷進行檢查或批改。大約半個小時后,教師發出指令,學生們拿出科學教材,開始閱讀課文,并自己做習題。整節課,教師都沒有講過新內容,講話也很少。后來得知,這個班級是整體學業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大家集中在一個班里,統一進行輔導。上課的時間很隨意,想要學習哪個科目也很隨意,并會隨時穿插不同的內容。多數時間是讓學生自己做練習。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會走到學生的身邊進行單獨輔導。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