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星
【摘 要】我國音樂起源很早,針對于中國音樂史的研究同樣如此。通過對中國音樂史的研究進行深入剖析,可以發現研究工作經歷了不同階段,而每個階段應用到的研究方法也極具時代特色和差異。由此可見,中國音樂史研究會受到社會生產力以及思想的影響,所以,以時間節點為突破口進行中國音樂史研究方法的科學選擇和利用是非常關鍵和必要的。下面將分析中國音樂史研究當中的多學科結合情況,同時對不同時間段的差異化研究方法進行探討,更加系統深入的了解我國的音樂史。
【關鍵詞】中國音樂史;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7-0043-02
針對于我國音樂史的研究較早,現如今中國音樂史已經成為了重要獨立學科,并在學科發展進程當中獲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研究方法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而研究方法的科學性也變得更加顯著。研究方法的選擇和應用是否合理恰當,將會直接影響到研究結果,而不同的階段中國音樂史的研究方法也會有相應的差別。所以,中國音樂史研究方法是與時俱進的,因而需要結合時代差異和思想改變的情況提高研究方法選擇的科學性。
一、多學科視野下的中國音樂史研究發展
(一)文獻學。文獻學學科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而古人讀書治學首先會從識字著手,在把握文字的音形義基礎之上才會論及文獻資料。于是就或涉及到對訓詁學、文字學、目錄學等多元知識,這也是文獻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中國音樂史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從書面文本當中獲得信息資料是最為根本的,而要加強對文獻資料的理解水平,就必須要對文獻學當中的諸多知識進行學習吸收。文獻學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產生并迅速發展起來的,并在中國音樂史的研究和準確解讀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以往研究當中對于文獻的解讀非常粗糙,這與文獻學的發展層次較低有關,而在以后的中國音樂史研究當中除了要注重自覺利用文獻學手段進行深入鉆研之外,還要不斷提高文獻學的學科建設水平。
(二)考古學。早在上個世紀的初期,大量的史學家就開始將考古學在史學研究當中進行推廣應用,開辟了近現代史學研究的新局面,同時也顯著提高了史學研究的質量。之后,部分研究者在對中國音樂史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也開始引入考古學,并促進了音樂史學的縱深發展。但隨著研究的深入,音樂考古學成為了獨立學科,也為中國音樂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利用音樂考古學當中的理論與方法進行中國音樂史的觀照,以便恰當運用音樂考古學當中的研究方法保證音樂史研究的全面性和綜合性。但是現如今,在應用音樂考古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比方說文物和史料的綜合研究力度?。灰魳房脊叛芯抗ぷ鞣椒ㄏ到y性和科學性差等。所以,在今后的中國音樂史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改進音樂考古學學科,做好學科理論建設。
(三)民族音樂學。民族音樂學的形成和發展也經歷了較為漫長的過程,起初是從西方民族學以及民俗學當中發展而來的,之后開始將大量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史學研究當中,并成了研究音樂歷史的重要材料。我國擁有豐富的傳統音樂文化和財富,而這些都是研究中國音樂史不可或缺的根據,但是這些信息并沒有在早期音樂史研究當中,得到人們的關注。而伴隨著民族音樂學學科的改進與發展,和中國音樂史研究的融合滲透程度逐步提高,現如今已經成為了研究中國音樂史不可或缺的學科與方法。但是傳統音樂在歷史發展和變遷當中已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傳統音樂和古代音樂對應關系也有所改變。那么在應用此方法時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客觀對待傳統音樂在音樂史研究當中的價值,提高研究結果的真實性。
二、不同歷史階段中國音樂史的研究方法應用
(一)古代的中國音樂史研究方法。我國不僅僅音樂起源時間早,在音樂史的研究方面也是極早的,在古代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中國音樂史的研究。當然,古代的音樂史研究并不是現代意義層面上的研究,但是在古代已經存在有關于音樂史的史料記載,而且記載的內容非常的豐富,同時記載形式也具備多元化的特征,現如今有大量的史料被保存下來。從這一角度上進行分析,古代時期的音樂史研究主要將史料記載方法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這些利用文獻、實物等方法記載下來的中國音樂史的有關內容可以讓后人掌握當時音樂發展的現實狀況,與此同時,還可以為后人開展音樂史研究工作提供重要資料支持。在古代時期,相關人員的音樂史研究理念非常的單一,思想存在束縛,同時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因為古代社會存在著森嚴的等級,這使得人和社會的和諧性強,而這樣的和諧性就在音樂發展過程當中進行了滲透。在研究古代音樂史的進程中,可以發現,記載內容主要集中在社會音樂面貌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在當時讓人們對音樂提起重視。這樣的思想不僅僅影響到了古代音樂的發展,還基本奠定了古代中國音樂史研究方法的整體基調。
(二)近代的中國音樂史研究方法。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社會生產力也在這一過程當中獲得了快速的提高,也由此過渡到了近代社會。真正將中國音樂史確立成為獨立學科,并對其進行專門化研究,還是在上個世紀的初期階段。在當時社會發展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趨勢也變得更加的明顯,不再局限在傳統研究方法上。特別是在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背景下,我國在研究音樂史的過程當中注重吸納西方的一些方法,開始將關注點放在音樂形態特征、社會對音樂影響等方面。近代的中國音樂史研究注重方法建設以及框架構建,最為基本的研究方法是:第一,剖析古代文獻資料,對這些文獻資料當中記錄的音樂內容展開深度的論證分析。第二,對現存歷史文物進行考證,以便通過文物考證的方法獲得中國音樂史發展方面的有關信息。近代的中國音樂史研究方法較古代有了很大的進步,出現了運用考古學以及文獻學研究方法進行音樂史研究的情況。出現這一變化與近代生產力水平和人們的思想認識水平大幅提高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正是因為主客觀條件的變化,使得研究人員在音樂史的分析方面注重進行學科整合,滲透多元學科的研究方法。
(三)現代的中國音樂史研究方法。在步入到新世紀之后,我國在音樂史研究方面的力度逐步增強,同時研究方法的創新性和先進性程度也在提高。在現代開始產生了音樂考古學這樣的概念,而正是在這一理念的支持和指導之下使得傳統音樂史研究方法被顛覆,促進了音樂史研究方法的創新改革。音樂考古學實際上就是對古代音樂史展開深度剖析,并將研究獲得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得到更加全面而又深刻的音樂史發展資料。音樂考古學方法在中國音樂史研究當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第一,科學性強。通過發揮音樂考古學當中的二重證據法的優勢與作用,使得考古文物開始得到人們的關注,也突破了從文獻到文獻的單一化研究模式,老研究和理解方面的誤差,同時也減輕了實際研究的難度。第二,可信度高和邏輯性強。運用音樂考古學的研究方法除了關注平面考證之外,還注重從多個方一面出發進行多角度的研究。除此以外,民族音樂學的研究方法也是現在階段中國音樂史研究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策略。運用這樣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正確把握社會生活和音樂發展之間的關系,同時利用口述方法還能夠讓現實社會與歷史進行緊密整合,讓音樂史的研究在創新發展上更進一步。
總而言之,中國音樂史的研究方法經歷了不斷演變和逐步完善的發展過程,注重對多元學科進行融入和滲透,與此同時,研究觀念也已經突破了傳統,而是尋求建立一種立體多元化的研究體系。在未來為了更好地研究中國音樂史,保證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將創新研究和多元化研究作為重要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楊瀾.民族音樂學研究方法對中國音樂史學的滲透——以口述史為例[J].藝術教育,2016,(3):245.
[2]蕭燕,王光祈.中國音樂史研究方法與理念探析[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