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美 柴子倩
【摘 要】要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論文需要很多的努力,而文學研究方法對寫出一篇文學的論文更是至關重要。本文主要介紹了“《伊豆的舞女》中悲與美的關系”這篇論文的研究方法,論文主要內容和論文結構。從閱讀譯文及原文文本到分析象征意義,然后從敘事視角分析,總結主題,對這本書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分析《伊豆的舞女》對了解川端康成有很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悲與美;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I313.0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7-0244-01
一、《伊豆的舞女》內容概述
論文的研究方法,準確地記錄了如何寫出一篇論文。這個過程要從動筆之前開始記錄,首先進行寫論文的準備,有一個大致的研究方向,例如確定研究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川端研究可以有作家論和作品論,作家論是研究這位作家生平,在不同作品中隱藏的對某一事物的相同或不同的觀點。作品論是從作家作品中選擇一個進行深度研究。川端康成作品很多,如果選擇作家論就會覆蓋不全面,研究得不透徹。所以我選擇對川端康成的作品《伊豆的舞女》進行研究,其中悲與美都是重要的元素,而且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最終確定研究的主題為研究川端康成的作品《伊豆的舞女》中悲與美的關系。在整篇論文結束之后,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修改格式,論文有嚴格的固定的格式,格式也是體現論文的一部分,一篇優秀的論文只有豐富的內容而沒有正確的格式也是不可以發表的,必須對格式這個小細節格外重視。首先以一名普通讀者的身份進行閱讀,體會其作品的韻味,最初的美感。然后作為批評家以審視的眼光細讀文本,這是第一步、最基礎的步驟。而且作為日語學習者一定要反復閱讀原文,從原文中發現與譯文不同的細節。
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獨特的美感,不僅是舞女外表的美麗,還有舞女天真單純的美,與大家對舞女輕蔑的態度形成強烈的反差。然后感到的是悲,不僅是結局分別的悲,還有兩人相差距離之遠的悲。這種悲與美一定存在某種關系,帶著這個疑問從文本中尋找蛛絲馬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細讀文本之后又尋找川端康成以及《伊豆的舞女》相關書籍與論文。自川端康成獲諾貝爾文學獎以后,研究的專家也十分多?!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毖芯恳黄恼驴梢詮恼Z義、語用及篇章結構、風格等開始了解,找到正確的研究方法可以對以后的文學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伊豆的舞女》中悲與美的關系主要內容
論文主要是圍繞《伊豆的舞女》進行研究。首先介紹了川端康成的成長背景,家庭對其一生的影響,《伊豆的舞女》的寫作背景及其主要內容。其次找到《伊豆的舞女》中體現悲與美的地方與體現美的地方。國內和日本研究學者對川端康成作品《伊豆的舞女》悲與美是什么關系的觀點。提出悲是命運的悲,是苦苦掙扎后無望的悲;美是哀愁之美,物哀之美,悲不等同美卻又緊密相連,然后解釋其產生原因。一是從榮格的集體無意識,這種悲與美不僅體現在川端康成作品中,從《源氏物語》、《枕草子》開始就存在。所以日本人的多愁善感一方面是由集體無意識來決定的,自從出生就存在于每個人身上的。二是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提出的種族、環境、時代對文學作品的影響。種族方面,日本是大和民族,沒有統一的固定的古老民族文化。環境方面因為日本是島國這一地理環境,對日本的語言、思維方式有哪些影響。日本的遷移方式產生了哪些日本根性。
三、《伊豆的舞女》中悲與美的關系論文結構
摘要是論文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對正文的概括性陳述。介紹了論文的研究目的,圍繞川端康成作品《伊豆的舞女》中悲與美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方法是用西方哲學及美學觀點解釋其深層原因,結論是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中表現出的悲與三島由紀夫軍國主義壯烈的悲、谷崎潤一郎官能主義頹廢的悲不同,是掙扎于人世失敗后無奈接受的憂傷。論文正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提出論題,即悲不等于美,通過閱讀文本感受到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中表現出的獨特的墮落之美,找到文本中體現悲與美關系的描述。第二部分論述論題悲產生的原因。第三部分通過現代日本社會對性的態度與《伊豆的舞女》中曖昧的描寫體現《伊豆的舞女》的唯美。最后總結通過寫整篇文章學習到的知識與論證結果,對川端康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積極學習各位研究學者的研究成果。
四、結語
日本文學研究方法不僅是寫了一篇論文,而是學會了一種方法。帶著問題去閱讀,故事是怎樣開始的,人物的出現,故事的組成,有趣的情節及故事的含義等。通過尋找敘事視角的變化,尋找故事中事物的象征意義。通過外國文學研究方法的學習,用西方文學理論解釋川端康成作品《伊豆的舞女》。
參考文獻:
[1]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M].葉渭渠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孫俐.陳寅格的文學研究方法探微[J].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3]何乃英.日本當代文學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4]李德純.美是生命之花—川端康成論[J].北京:外國文學評論,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