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波
【摘 要】中國鋼琴音樂的美學表達立足于我國鮮明的民族特色,主要通過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含蓄中和、氣韻生動等方面得以體現。對于鋼琴表現音樂而言,除去擁有完美的演奏技術之外,還需要有演奏思維的支持,要通過對線性思維、神韻思維的認真學習,以及深層次對傳統美學原則的了解,來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盡可能地表現中國風格鋼琴作品所蘊含的特質及演奏技法。
【關鍵詞】中國鋼琴音樂;美學表達;演奏思維特征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7-0046-01
一、中國鋼琴音樂的美學表達
(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主要是中國鋼琴音樂在創作時,所選用的題材與內容表現上的審美特征,也是我國傳統音樂表現特征的一種典型概況。中國的傳統音樂的內容十分豐富,“情景交融”是它具有的獨特抒情特色,古人通過風花雪月、山水蟲鳥等景物來借景抒情。中國傳統樂曲中許多作品有標題,這些文學性的標題通過文字提示,把人們帶入到特定的情景思維中去,以此來領略感受樂曲的美。中國鋼琴音樂同樣繼承了這一文化傳統,例如鋼琴作品《夕陽簫鼓》,文學性的標題與音樂共同描繪出深邃的意境,同時通過意境交融來體現音樂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虛實相生。“虛實相生”是中國鋼琴音樂在演奏手法與音樂表現上的重要審美特征。“虛實相生”涉及中國古代文藝美學,“虛”與“實”的涵義主要囊括了客觀與主觀、有形與無形、有限與無限、直接與間接等。
“虛”與“實”是兩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在我們的理解中可以從“虛境”與“實境”著手:“虛境”是一種心境,一種感覺、一種氛圍、一種情調,它是非物體形態的精神性元素;“實境”是一種可以讓人們感受到現實中存在的事和物。我國傳統美學思想認為,“虛境”通過“實境”來實現,“實境”則在“虛境”的統攝下加工。
中國鋼琴教育家楊峻對鋼琴演奏中的“虛”與“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所謂鋼琴演奏中的‘實,主要是指演奏的作品本身和演奏的實際技巧,所謂鋼琴演奏中的‘虛就是指所演奏作品本身以外的因素和演奏者自身所具有的因素,它包括演奏者的綜合能力,對作品的理解程度以及即興的發揮等一切影響演奏的大多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因素。”
(三)中和含蓄。“中和”與“含蓄”的審美追求主要體現在我國儒家與道家的審美思想中,儒家的音樂美學思想是禮樂“中和”,道家的音樂美學思想是“大音希聲”,儒家和道家的音樂思想對我國傳統音樂觀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中和”這一審美思想,主要體現在“以和為美”的審美特征上,體現在聲音的和諧、音色的適性、節奏的適中、和聲的協和,這對演奏中國鋼琴音樂有著重要的啟示,我們應當追求和強調分寸感與含蓄美,同時還要追求整體美與和諧美。“含蓄”不僅僅要體現音樂的情感表達,還要反映作品的標題涵義,鋼琴的演奏技法與音樂表現都是具有象征性的,因此我們要從樂器本身著手,通過音樂 標題、技法及音樂表現等因素去反映作品所具有的內在特點。
(四)氣韻生動。“氣”來源于古代哲學,指的是宇宙萬物陰陽柔剛相感應的產物,是人與自然、主體與客體相統一的媒介。“韻”始于語音與音樂,原指詩歌中和諧的聲音、意味、聲韻、節律等元素的組合,在發展的過程中成為具有廣闊涵蓋面和普遍性的美學范疇。“氣韻生動”是中國藝術美學創造的最高目標。在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氣韻生動”從音樂語匯與審美意象中呈現出來,“韻”是鋼琴作品音樂風格的外部特征,“氣”是鋼琴音樂作品音樂風格的內在含量,二者是表里相應、對立統一的整體。“氣韻生動”的審美視角注重“以韻傳神”,這也是中國鋼琴音樂表現民族音樂精神的內核,同時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注重旋律線條的完整清晰,創作出來的旋律優美并具有民族韻味,更能打動人心。
二、中國鋼琴音樂的演奏思維特征
(一)線性思維。“線性思維”指的是一種橫向、單項、向前傳遞的線形軌跡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運用到音樂中,是以思維的漸進演變為原則,并注重線條的流暢性,在橫向發展時保證結構的連貫。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對“線性思維”的把握上要注重以下四個方面:樂句、和聲、段落的劃分,以旋律線條的完整清晰為主;對全曲結構的把握,讓旋律線條流動起來;整個織體要有層次感和對比感,演奏時應進入意境,隨韻隨氣揮灑自如;樂曲節奏的把握較為自由時,要準確理解樂曲要表達的神韻。
(二)神韻思維。“神韻”是道家思想所賦的藝術內涵,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傳承,成為中國音樂作品藝術魅力的最高境界。“神韻”營造出一種耐人尋味的風格,藝術表現傾向于人的內在心靈。在演奏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時“神韻思維”表現在“以韻傳神”上,演奏時要注重兩點:一是要注重結合“音色技法”,不僅要具備嫻熟的技巧,還要熟悉民族樂器的音色特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樂曲的民族神韻;二是要用“琴人合一”的觀念去演奏,不要以技術和娛人為目的,注重自身的品味及神韻感受。
參考文獻:
[1]楊賢忠.中國鋼琴作品中的虛實相生[J].成都:音樂探索,2008(2):67-69.
[2]劉慶剛.鋼琴的演奏與教學——楊峻鋼琴教學藝術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27.